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美国越来越重视对族裔问题和多元文化问题的研究,少数族裔心理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美国心理学家的关注。一、美国少数族裔心理学研究中的几个概念在美国,“族裔心理学”(ethnic psychology)研究是指对具有文化差异的个体在社会中所产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众多少数族裔中,非洲裔是人口众多、影响力巨大而最具典型意义的少数族裔之一;简要回溯了美国非洲裔"从奴隶到总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概括阐述了非洲裔文化的一些精粹内容,重点介绍与分析了近年来美国对于非洲裔历史文化所采取的多种保护举措,尝试思考美国经验对于我国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具有哪些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第一个非洲裔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白人主流文化社会控制力下降、出现"族裔认同"这一文化取向的背景下诞生的,是美国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与非洲裔、其他各少数族裔长期融合的历史性成果。奥巴马当选是美国选民对"族裔认同"这一新的文化取向的认同,是对政府促进这一文化取向的"授权",将有助于美国构建"一个社会"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主义对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主义关注的核心焦点是族裔文化多样性和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的问题,它的发展过程就是对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的建构过程。贯穿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逻辑始末的线索就是族裔少数群体的三重身份问题:差异公民身份是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事实基础,公共公民身份是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政治逻辑,而文化成员身份则是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道德空间。族裔少数群体权利不仅保护了群体内的个人自由,而且还可以促进群体间的平等关系,它是对公民权利的有效补充。多元文化主义建构族裔少数群体权利具有突破性的积极价值,同时也存在潜在的结构性危险,它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20世纪60年代“奇卡诺运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皓 《世界民族》2001,122(3):19-26
“奇卡诺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墨西哥人争取民族自由、平等权利的一个社会运动,它是继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后的又一个美国少数族裔集团的民权运动.“奇卡诺运动”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唤醒了美籍墨西哥人的民族意识,并将处于“边缘地带”的墨西哥文化推向美国文化的中心.因此,研究“奇卡诺运动”不仅填补了我国美国学在这块领域的空白,有助于我们对生活在美国社会“边缘地带”的墨西哥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国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人口数据的分析,论证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公民在跨国领养实践上的发展与变化.这一变化与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点与二战后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事件相吻合.国际领养现象背后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动因.另一方面,跨国领养所引起的人口迁徙不仅增加了美国族裔多样性的色彩,而且间接地推动了建设多元文化社会的运动及不同族裔间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7.
李其荣 《世界民族》2001,12(3):34-4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近三十年来美国华人新移民的经历证明,他们不仅能够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坚韧和毅力在新的国度生存,并取得显著成就,而且为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模范少数族裔理论”掩盖了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美国人在美国面临的社会压力、种族歧视等现实问题,忽视了华人在取得成功背后的艰辛、苦涩和面对不公正时的孤立无援.“模范少数族裔”之说不仅误导美国公众,而且是对华人及其他亚裔美国人的变相歧视.  相似文献   

8.
美国PM社区的老年新华人居民,在华人散居的地区以及没有入住老年公寓的族裔优先权的情况下,从无到有实现了一定规模的聚居。本文主要从居住选择和自我组织两个方面来探讨形成这种聚居现象的原因。影响居住选择的各种因素都体现出这里的居民作为"前第一代"老年华人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要求可能使他们潜在地追求某种族裔聚居形式,而PM华人组织的成长则促成了聚居的真正形成,由此可见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理解族裔聚居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少数族裔优惠政策肇启于国内广泛存在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发展不平衡,以及由此诱发的社会动荡和国家撕裂。为纠正这种社会不公,美国在"肯定性行动"中实施了包括就业扶助、教育促进、企业扶持和政府合同支持等一系列扶持少数族裔的优惠政策,客观改善了少数族裔的处境。但这些政策中基于族裔身份的区别对待,冲击了美国所追求的"无肤色社会"、"无(民族)集团宪法"的自由主义社会价值,受到了来自社会与国家的双重牵制而几近消停。在有关少数人保护不断加强和少数人身份特殊对待已成为国际人权共识的后"肯定性行动"时代,美国"色盲"族裔政策面临着价值困境和制度转型。  相似文献   

10.
美国民族理论考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钱皓 《世界民族》2003,(2):10-16
美国的民族理论包括“盎格鲁遵从”理论、“熔炉”理论及“文化多元”理论等。对于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日渐复杂的美国族裔集团之间的关系及族裔集团在美国的认同与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姬虹 《世界民族》2006,(4):60-65
民权运动以来,以黑人为代表的美国少数族裔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方面,种族主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司法领域。1996年10月,纽约白人警察利沃提杀害波多黎哥裔青年贝兹后被判无罪,贝兹的父母在得知判决结果后对媒体说:“司法对于我们少数族裔从来就不是平等的”。①本文拟从执法、司法的各个层面分析种族主义的种种表现,以此折射出美国当今紧张的种族关系。一、“种族形象定性”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种族形象定性”(racialprofiling)这个词就频频出现在美国的各种媒体上,专指…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民俗学拥有大量与移民—族裔及其民俗传统有关的研究成果。在移民研究的早期阶段,美国民俗学者主要以关注遗留物与口头传统为主,而在美国民俗学成为独立学科前后,逐渐形成了以"经验"、"过程"与"认同"为关键词,以及以"什么是美国的民俗"为核心问题意识的研究传统。本文通过对美国民俗学移民研究成果的梳理,一方面肯定了民俗学在移民研究方面具备较强的解释力,另一方面也提醒中国民俗学应加强对包括美国民俗学在内的世界民俗学界的移民研究的借鉴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无论是在中国境内还是境外 ,对有关海外华人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东南亚地区。随着北美逐渐成为华人再移民和新移民的目的地 ,以及美国多元文化浪潮影响下亚美族裔研究 (Asian -AmericanStudies)的兴盛 ,美国、加拿大华人社会成为新的研究重点。然而 ,上述两个区域之外的欧洲华人却似乎处于一种被冷落的状况。欧洲自身历史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以及该区域语言种类的庞杂 ,无疑也成为泛欧洲区域的华人研究的一个障碍。从研究视野与方法来讲 ,多数有关海外华人的研究 ,或者以历史学或以某个单一学科的角度作为出发点 ,或者以现…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美国的华人约110多万人,不到美国总人口的5%,算得上是美国100多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在正直的美国白人心目中,对这一少数族裔满怀钦佩与赞扬。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曾对邓小平同志说过:“华裔人数之少,与其对这个国家贡献之大,不成比例。”美国华人在科技、教育、机械、土木和电子等领域大显身手,经济领域也有显著成就,少数华人已进入政界,争取华人应有的地位与权利。华裔取得今日的成就与地位,并非出于美国主流社会——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对少数民族的“照顾”、“优待”,恰恰相反,华裔的成就是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艰难困苦、靠自强不息的坚韧奋斗得来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美国华人中文学校和华裔辅助性教育体系的研究,论述族裔特性如何创造社会资本,使族群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形成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的策略对抗不利的社会环境,并解释族裔特性以及由此派生的社区力、社会资本对华人移民的社会适应及后代教育的影响方式和溢出效应.本文的重点在于揭示族裔组织对华人移民后代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但在于推崇教育价值观,还在于使这种价值观得以实现.笔者认为对族裔特性不应只从结构或文化方面去探讨,而应围绕族裔特性、族裔社区的内在因素以及主流社会的结构性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和结果去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西班牙裔人口的变动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奕平 《世界民族》2002,16(5):37-49
当代美国人口变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少数族裔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 ,其中西班牙裔人口的增幅尤其令人瞩目。西班牙裔人口的急剧增加不但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社会与经济 ,也强烈地冲击着美国政坛。根据美国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及美国政府和民间机构一些有关西班牙裔人口的报告 ,本文分析了当代美国西班牙裔人口的变动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75-2004年间移居美国的越南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大量越南人逃离家园,蜂拥进入美国。随后的三十年间,全美的越南人数量从最初的数千人猛增至120多万人,形成了美国亚裔人口中的一个规模较大并对美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越南人迁移美国及融入美国的过程虽然十分艰难,但却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并成为美国的“模范少数民族”之一。越南人对美国社会适应过程的独特性,对于我们理解和探讨当代美国种族与族群关系的特点、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学者比较重视美国其他族裔人口如犹太人、华人等与美国主流社会的融合问题,而对于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分类的角度梳理了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区分了民族主义的两种理想类型:以对理性和个人自由的强调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或称公民的民族主义),以对非理性的浪漫主义和作为群体权利的强调为基础的族裔民族主义。这两种民族主义,构成了民族主义连续谱的两端,各个国家或地区实际的民族主义,位于这两端之间,或靠近自由主义的一端,或靠近族裔民族主义的一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学者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主张用"文化化"取代"政治化"的政策导向,做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新思路"。笔者认为民族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实体,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国内各族裔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因此,尊重民族发展客观规律和国情实际,现阶段不宜提民族问题"去政治化"。从制度和法律层面做出合理的安排,理性地协调好公民和族裔双重身份之间的张力,才是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学者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主张用"文化化"取代"政治化"的政策导向,做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新思路"。笔者认为民族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实体,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国内各族裔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因此,尊重民族发展客观规律和国情实际,现阶段不宜提民族问题"去政治化"。从制度和法律层面做出合理的安排,理性地协调好公民和族裔双重身份之间的张力,才是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