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人文景观是洛阳旅游资源的优势,有顶级吸引力。洛阳旅游经济的发展应该依托这个优势,通过文 化旅游、政府特色服务和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走出名牌之路。  相似文献   

2.
省会城市有旅游资源优越区与非优区之别,旅游资源非优型省会必然表现出城市旅游"贫血症",它们突破资源瓶颈的途径是以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全面提升省会城市旅游吸引力的策略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全市各行各业之力,首先要巧用财政力量;通过营造省会旅游圈等办法,尽快实现从旅游集散中心向旅游中心城市的跨越;走观光、休闲、度假、文体、会展、节事、科教等多种旅游综合配套发展之路;借新城区建设之良机,强化城市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3.
旅游营销要打“文化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的文化开发层次低,导游素质低,市场壁垒低,营销手段落后,导致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很多景点面临客源断流的威胁.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提高游客的让渡价值,进行"文化定位",营造市场壁垒,有效占领细分市场,实行纵向一体化,走整体营销之路,是提高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旅游营销要打"文化牌".  相似文献   

4.
贵州古驿道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城市与乡村、本土与移民、传统与现代等非此即彼的差异消失于其中,呈现出某个定点的静态场景和历史变化的动态画卷的整体性,并就此成为贵州精神的巨大载体.在分析贵州古驿道文化景观生成动因基础上,探讨通过空间的表达,旅游开发呈现关联性;以故事性的"叙事方式",碎片化的文化记忆有序联结;营造地方感,游客获得一种主导性的体验;重构旅游价值体系,"边缘群体文化"得到重新评价等旅游开发新思路,实现驿道的有效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恶劣的生态环境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异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贵州民族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异地搬迁民族社区在可持续脱贫中难免面对资金严重缺乏、移民生产技能丧失、社会权利被剥夺、“搬迁震荡”及社区冲突严重等困局。发展旅游业被认为是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的外在条件和内生条件作用下,异地搬迁社区可以依托整个大旅游产业体系,精准判识各移民社区在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差异化地形成民族特色旅游、景区配套旅游、交通接待旅游、产业延伸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特色的移民社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异地搬迁民族社区居民脱贫致富,不仅能够促进移民村落的经济、文化及政治的自觉,更有利于重构“社区生态”,实现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剡溪山水文化是"唐诗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与其他旅游资源不同的是,"唐诗之路"是诗词之路、文化之路,它对于人文研究、人文旅游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利用"唐诗之路"剡溪山水文化资源极有现实性,让"唐诗之路"尽快从学术研究层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产品,开发出:文化生态、修学、科考、宗教、节庆等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增强剡溪山水文化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国内外游客更真切地领略这条古代诗词旅游热线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深度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和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吉林省现有资源优势,整合营销,进行旅游区域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实现冰雪旅游的新突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最早建设起来的大型钢铁企业,鞍山钢铁集团发展工业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调查研究,结合目前鞍钢发展工业旅游的概况及其发展过程中在观念、效益、产品内容、宣传力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设计新颖的旅游产品,加强旅企双方合作,加强知识教育、培养专业人员及走市场化经营之路5点发展对策,以期为鞍钢工业旅游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宝鸡市是我国西部重点旅游城市,但现代旅游产业滞后,缺少旅游精品。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走专业化精品化发展之路是宝鸡市旅游业的突破口。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精品旅游商品和旅游创意是宝鸡旅游产业精品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明了道教旅游观对中国古代旅游、文学、哲学的独特贡献,论证了道家、道教旅游观与现代旅游文化惊人的契合,道家道教旅游旨趣与现代旅游本质的统一,提出道教旅游观对于现代旅游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解决现代旅游的困惑有启迪作用,它暗含了未来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墨西哥坎昆—玛雅海岸走廊后方的内陆地区,有一些村落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生物种类和社会文化发展旅游业,开展有别于传统旅游产品的业务。当地政府力求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地区围绕“深厚的玛雅文明”与“繁茂的热带雨林”探索,向造访坎昆—玛雅海岸的旅游者推出各种旅游活动以丰富其体验。通过对艾克巴兰村(Ek Balam)案例地的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揭示了当地政府以及居民作为旅游业参与者在旅游化进程中的职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井喷”背景下的“名人故里之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在旅游经济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关注并发展旅游业,致使我国旅游业呈"井喷"式发展态势。名人资源是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关注点,"名人故里之争"在旅游"井喷"背景下表现尤为混乱无序,当地民众、地方政府、媒体及部分专家学者也参与其中;地方政府支持、经济发展需要、文化资源稀缺及地方情感依恋是推动"名人故里之争"的重要方面,其中经济利益之争是其核心。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水利的内涵发展和外延拓展,迫切需要发展水利旅游产业。全方位拓展这一发展内涵,是江苏省水利事业发展的新一轮选择。从江苏省水利旅游资源开发的视角,基于SWOT模型分析内涵,针对江苏省发展水利旅游的实际,解析了SWOT分析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湖南通道芋头古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芋头侗寨享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着产品开发体系不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开发模式不成熟等 诸多问题,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开发经营和管理模式、打造精品和文化特色旅游路线等得力措施加以改进,以推动该地旅游开发走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实施旅游带动开发性移民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市是全国旅游资源富集地区 ,把发展旅游业与安置移民紧密结合起来 ,既是移民安置的有效途径 ,也是重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6.
陕西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大省,其旅游业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旅游管理、旅游开发、旅游产品促销等角度来看,陕西省旅游业应采取地方政府主导型的管理体制、三优转换的产品开发策略、区域联合的产品促销模式。只有这些方面协调发展,陕西省旅游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了解了永安市八一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当代乡村旅游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八一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总体思路与布局;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策略;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开辟专题主题旅游;区域旅游线路整合策略;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形象定位;多样化的旅游营销方式;建立八一村发展乡村旅游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构建旅游商品体系是一个地方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建立完善合理的旅游商品体系对推动地方旅游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旅游商品层级体系建设的思路,认为地方旅游商品体系应根据资源条件、地方特色、产品的影响力、产品或工艺的美誉度,建立地域标志性产品、重要产品、一般产品三个不同层级的产品体系,并在此指导下,讨论了安顺市旅游商品层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晚清名臣故居在上个世纪末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旅游开发,现多数还处于浅度旅游开发阶段,存在问题较多。开发好这类名人故居旅游资源,要树立正确的旅游开发理念。重点是结合相应晚清名臣历史个性,打造文化品牌,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做到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表述。  相似文献   

20.
旅游社会影响的动力系统是由旅游人—人关系子系统、旅游人—地关系子系统两个微观与宏观的层次组成的。其中,旅游人—人关系子系统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地方居民与社区等,旅游人—地关系子系统主要包括旅游流、旅游吸引力、旅游承载力、旅游制度。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微观层次子系统受制于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宏观层次子系统,同时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能通过涌现生成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宏观层次子系统。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两个层次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生成旅游社会影响,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与演化。根据各种主导因素及旅游社会影响的主要机制,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主要有创新型、文化涵化型、文化诠释型、文化传播型、制度强制型、文化象征型等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