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Matz和Borker提出性别差异是一种文化差异,异性交际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我们只有认识到性别语言差异客观存在的事实,尊重其各自的规律和话语风格,培养跨性别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才能克服差异所带来的失误,达到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性别语言差异与跨性别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语言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探讨了性别语言差异的特征、产生原因,以及其在语言功能上的反映和对跨性别交际的影响。从而使两性能正确认识性别语言差异,在交际中培养跨性别交际的敏感性,避免两性在跨性别交际中产生误解,推动两性交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男性和女性属于不同的语篇系统,因此在跨性交际中语篇系统存在着很大差异。男性和女性在语篇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交际准则、交际目的、交际定位等诸多方面。明了这些差异及原因有助于跨性别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构建先进性别文化,主要指树立社会公众共享的、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传播体现性别平等和谐的语言和知识,创造表现性别平等和谐的物质和非物质形式的社会过程。构建先进性别文化是以推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顺应文化演进规律、引导文化前进方向、与时俱进的社会行动。思考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战略和策略,需要开拓思想和视野,不仅要将其纳入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要将其纳入社会管理的范围,视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开展行动。  相似文献   

5.
性别间因话语差异导致的误会屡屡发生,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就是当事人也把因话语误会造成的心理的伤害当作瞬时的话不投机或性格不和而不以为意.笔者试图借用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研究的成果,分析性别话语背后的性别心理、特定的价值观、社会性别角色、社会化适应、家庭性别话语的再次定型或改变等对性别话语的影响,希望能在减少跨性别交际中的误会方面作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性别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且,在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当代社会追求一种"性别个性"的性别文化,它一方面保证了人的性别个性的实现,另一方面又避免因性别而产生压制、对立和冲突,体现了不同性别的人的内在统一的一体性关系,这正是哲学对人的"类本位"时代的"自由个性"境界的一种追求。从哲学层面阐释性别文化的价值诉求,即"性别和谐""性别平等"和"性别个性"三个文化样态,可探寻三者在实践中是如何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逐渐达到性别和谐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辨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当代妇女学学者来说,社会性别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西学东渐”中,随“新女性主义”一同进入研究视野的。社会性别概念辨析起来可有四重内涵:1.社会性别作为文化要素,用来指称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两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2.社会性别作为关系体系,强调性别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3.社会性别作为分析范畴,是从性别的角度对文化意识形态进行发现、辨析和阐释的工具。4.社会性别作为研究领域,既有其它任何一个学科不可替代的理论内涵,同时又与传统人文学科有着互为依存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两性和谐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处于急剧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性别平等问题不但继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还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在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重新思考性别平等这一主题。这种思考牵涉到向社会性别文化变革的视角的转换。这种转换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把性别平等主题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马丽 《兰州学刊》2007,(5):149-151
所谓性别称谓词是指能体现性别的称谓词。汉语性别称谓词反映了汉民族文化,表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呈现出不对称性、相关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依据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围绕异性恋矩阵、性别认可、性别排斥机制等概念分析了阿莉·史密斯的小说《女孩遇见男孩》中同性恋、性别流动性和跨性别形象.通过对神话的改写,史密斯打破了传统的性别界限;通过对传统性别秩序的颠覆,史密斯揭露了性别二元建构的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小说中多元化的性别气质和性别的细致刻画,表达了拓宽性别可能性和建立一个开放的性别秩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习得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华留学生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问题,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化解文化冲突,顺利度过跨文化适应阶段的重要方式。文化习得是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粤剧艺术家任剑辉以其“女文武生”的戏台形象,成为中国戏曲跨性别表演的经典之一。同时,她作为20世纪粤剧传媒语境中戏影双栖的明星,具有独特的性别话语内涵和传播意义。本文试图以社会性别研究及表演学理论,阐释任剑辉“女扮男装”的脚色表演:如何运用身体的二重性完成对“女文武生”的性别想象与虚构,并实现一种融合了女性受众期待和戏曲假定性的“新男性气质”。文章通过考察任剑辉在戏场和银幕中不同的性别形象和表演话语,论述任剑辉的易性表演与现实性别、戏迷接受之间的跨传媒文化关联。  相似文献   

13.
歌曲比其他艺术门类具有更鲜明的符号性别,歌曲表意流程中的三层主体都在文本上加了性别标记.第一层,是歌词和曲调文本形式的"意图性别",这种符号性别不一定对应于词曲作者的生理性别,作词作曲者经常会代他人立言;第二层是演唱的"赋形性别",歌星的性别赋予歌以显性的性别符号;第三层是歌众传唱时体现的"实践性别",性别意义在传唱中得到"在场的"实现.歌的三层主体都各自留下自己的性别构造痕迹,合起来形成的文本性别形象,却是一个社会文化符号建构.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具有地域性,也具有超地域性。文化的超地域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人类共享性文化的存在;一是通过翻译交流形成的文化融合。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跨史化交际的人才,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这就要求外语人才不仅要就有外语技能,还要有异族文化的知识。因此我们说,外语教学的任务不单单是语言教学,还包括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研究由不同社会领域之间众多的关系构成,Clifford Geertz称其为文化网络.然而,他并未用数学手段来阐述该现象.现代社会网络分析(SNA)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社会关系图论模型,让人们在复杂体系中来研究关系组和子组,并定义多种文化的结构子组.本文综述了文化理论的数学框架构成,以及如何用它来解释各群体间的社会文化结构.它反对传统交际理论的局限性,而通过交际网络模型来增强交际理论.但是,社会网络分析是有限的,一种替代的环状模型可以使跨文化交流随时间运作.文章还介绍了流行文化和深层文化的概念,认为文化分层的环状模型也解释了文化变革的机制和交际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7.
所谓“性别语义场”,就是以“性别”为共同语义特征的词汇的集合 ,包括含有性别区别词的称谓和专指不同性别的称谓。对性别语义场进行分析可考察称谓的深层语义结构。称谓的语义分析表明 ,不同性别称谓的语义呈现出文化义、感情义等方面的差异 ,男性称谓的语义特征有肯定、积极、受重视的倾向 ,女性称谓的语义特征有不确定、消极、易被忽视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中西翻译交际与文化错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芳 《中州学刊》2005,(1):203-205
翻译交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民族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交际双方了解彼此的社会历史知识及文化背景,翻译交际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探讨造成翻译交际困难的文化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对于不同语言群体借助翻译达到理解和交流的目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跨文化教育采取的多是一种静态的顺应目标语文化的模式,难以适应全球化进程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形势.跨文化教育应遵循了解、理解、评价和运用的原则来培养交际者的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强调跨文化交际的多元性、动态性和互动性,构建一种动态的、双向的跨文化交际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诗学批评中的“身份”概念隐含着社会学、精神史、性别认同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意义,认为“身份”作为一个问题正是诗歌写作所遭遇到的历史压力、内部分化和文化焦虑的表征,它既反映了中国诗歌场中在阶层、性别、精神向度等方面的内在紧张,也呈现了中国诗歌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