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越来越发达,艺术与科技实现了完美结合,不仅催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新兴商业产业,而且还为传统艺术输入了新鲜血液,从而实现了艺术与经济的共同发展。数码插画设计就是对传统插画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而随着Photoshop软件的开发并在数码插画设计中广泛应用,数码插画设计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本文将从Photoshop制作插画过程及技巧出发,研究该软件在数码插画设计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是西方艺术传入中国的一个高峰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艺思潮在启蒙运动之下传入中国。书籍插画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吸收融合了西方文化,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众面前,呈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书籍插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数字插画艺术的概述和插画艺术在计算机技术下形成新的绘画手段和传媒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新形势下插画艺术与传统插画进行分析比较,就插画艺术在国内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倡导数码艺术也要注重艺术性、文化特色和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外来文化的影响给插画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多元混搭的表现形式创造了与以往传统迥异的审美趋势,但同时也丢失了许多具有中国内涵寓意及传统色彩的美学元素。我们应试图将这些传统元素科学融入插画艺术中,以创作更具民族特色的中国插画。  相似文献   

5.
剪纸艺术在千百年的流传中,为现代设计积累了一座巨大的素材宝库,吸引着现代设计者的探索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艺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剪纸元素经过与这个时代的新的艺术模式有机结合后,已经由过去的普通窗花装饰,发展到当今的刊头尾花、商标、插画、舞美、服装印染、动画、产品设计等许多设计行业。  相似文献   

6.
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播平台不断升级和拓展,围绕手机所进行的传播活动也越来越普遍。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曾在农历春节期间木刻年画风靡一时,成为过年时节的时尚。本文以苏州非遗文化"木刻年画"为例,探讨在新传播环境下民俗文化的新传播和新发展,提出传统民俗文化必须拥抱新技术,在"第五传播"的新时空中获得最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焕发新的时代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插画是近几年很多同学喜欢的画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作为一种新兴的画种,它大多时候需要电脑配合完成,需要一定的电脑绘画技巧和传统绘画基础,并需具有一定的时尚感,深得一批年轻人的喜爱。但在插画课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不当,就会对教学成果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我们在插画课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电脑绘制技法与传统绘画基础并重的问题、场景与角色并重的问题、插画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的问题、阿袷讲解新举与卿扬溶示辨荤鼻毒酌问颖等  相似文献   

8.
国画是中国本土艺术经过上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精粹,也是象征中国绘画艺术特色的文化符号.水墨动画是中国艺术工作者在传统国画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伟大创举.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传统水墨动画在今时今日已逐渐进入衰落的尴尬境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3D水墨动画应运而生,将传统水墨艺术和新技术的力量结合起来,超越了传统水墨动画的画面效果,给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本文就3D水墨动画进行着重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印章(篆刻)艺术是具有极强中华民族个性内涵的艺术语言,其连同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古典诗词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艺术。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一直以来,因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对从古至今的文化艺术有着重大影响。在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物质日趋多元的背景之下,中国印章(篆刻)艺术对推动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的文字和图形,将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与现代标志设计特点巧妙的结合,塑造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10.
群众文化艺术是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活动产物,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时代中,群众文化艺术的特点也有所不同。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群众的物质生活逐渐地得到了满足,于是人们开始关注精神领域的需求,群众文化艺术的综合实践恰好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社会群众的业余生活。对此,文章就综合实践群众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展开探究,以期能推动群众文化艺术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所积淀的民族文化使中国在世界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国内外设计师争相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产品形象设计灵感。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古朴、典雅、中庸的东方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相结合,成为世界时尚发展潮流所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形象设计,更具中国韵味,从审美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等方面,使消费者产生认同心理。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产品形象设计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当下的世界早已全面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各国的艺术文化相互交流渗透,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文化消费观念迅速普及,传统文化体系被平面化,民族品格淡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平面设计如何在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中找到平衡点,树立文化阵地观念,保持民族精神,是我们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当前流行的简约主义设计风格为切入点,分析研究简约主义和中国传统元素的特点、发展趋势及联系等,意在将两者结合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对传统纹样的重构,衍生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时代发展的平面视觉元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是代表中国国家艺术特征的绘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现代中国画的继承美与创造美,是现代人文精神文明责任. 现代中国画要走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优秀成分与有益的形式,融合时代审美精神的自主创新之路.优秀的现代中国画作品应反映民族和时代审美精神,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要多一份民族责任感,能体现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为当今时代创作,并打造"和谐世界"气派,以建构现当代中国画艺术.这是现代中国画艺术生存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学校在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用时代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坚持古为今用是内容取舍的最高标准.以传统节日、民族艺术、经典文化、民间游戏、环境熏陶为途径,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数字插画是在计算机硬件和绘图软件发展下出现的一种新形式插画艺术,并且已经成为视觉传达的主流。和传统插画相比,数字插画依托绘图软件进行创作,具有创作快捷、3D效果逼真、图案和色彩精准、多种艺术融合等基本特征。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发展,插画数字化特征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显得尤其重要,国际化趋势成为各个领域争相发展的目标,而中国水墨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也因此走向了全球化。水墨元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视觉符号,蕴含着独具的意境美和神韵美。在水墨艺术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发展中,二者便有了巧妙的交流与融合。文章以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发展、现状及魅力为切入点,从水墨元素在招贴设计、书籍设计以及网页设计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出发,来探索水墨元素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代招贴艺术题材广泛,它的种类、形式复杂多变,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本文将中国文化传统的文化符号与现代招贴的发展有机结合,阐述了只有将两者的特色紧密联系起来,才可以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招贴文化元素中得到充分长足的发展,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基于现代招贴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侯莉 《现代交际》2012,(7):97-98
中国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创造和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绘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影响,使初学中国绘画的学生在“中西绘画结合”“西画中国画方法宣染”“中国画西方绘画方式描绘”的多种形式之中迷失方向.所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国绘画的认识是搞好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中国绘画中“线”的发展、特征与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绘画教学的内容和更好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百雀羚诞生于1931年,是国内最为知名的护肤品牌之一,2016年双11当天百雀羚天猫旗舰店单天单店最终以1.45亿元的成交额,占据美妆类榜首.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它就首创了香脂类润肤膏,是上海时尚电影明星阮玲玉、周旋、蝴蝶和名媛政治贵族宋氏三姐妹的首选护肤品,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时尚风潮.80年代以来,百雀羚由单纯的皮肤"保护"诉求转向全面"护理、滋养"的新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创造天然温和的优质护肤品,深受各阶层、各地区老百姓的喜爱,成为国民护肤经典产品.百雀羚能够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屹立不倒、独树一帜,靠的是对品牌中传统元素的继承和发展,不断迎合市场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百雀羚的品牌塑造完美的演绎了"中国传奇,东方之美",将传统文化元素完美的融入到品牌的每个角落中,既有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又有当今时代的时尚之美.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杂技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人的目光。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与演变,杂技这种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不断融入新的文化艺术,结合现代技术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