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交往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受到了巨大冲击,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在网络交往条件下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应注意确立"以德立人"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培养"以诚为本"的网络交往道德观,唤醒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慎独"在道德人格培养中的内控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条件下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交往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受到了巨大冲击,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在网络交往条件下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应注意确立"以德立人"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培养"以诚为本"的网络交往道德观,唤醒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慎独"在道德人格培养中的内控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慎独”教育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有害信息泛滥等问题.与技术、法律等外在约束相比,道德自律在解决网络社会问题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中华传统道德中的"慎独"思想提倡克己修身,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视"慎独"精神培养,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提高网络道德认知水平,陶冶网络道德情感,培养网络道德意志,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诊断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交往的便利,也造成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冷漠、网络道德意识薄弱、网络道德信念缺失及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一系列问题.而网络主体、网络外部环境及网络技术是造成网络道德问题的根源.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监管,强化网络道德规范,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恶搞"是一种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恶搞"的生产者和受众大多是青年大学生.当前,我国网络"恶搞"现象愈演愈烈,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它对大学生的政治、道德、文化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要综合运用政治、法律、道德、技术等手段对网络"恶搞"进行规制,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教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学习途径,同时也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增多:网上交友的欺骗性,网上抄袭的侵权性,网上黑客的犯罪性。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的原因是多样的,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要纠正并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政府、社会要加强立法和约束制度;学校也要从加强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两课"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使大学生网络道德从他律转向自律;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四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才能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中非常活跃的群体.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改变"网民"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网络社会也对传统的社会道德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的分析,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杨宏健 《南都学坛》2009,29(4):105-106
在网络信息时代,当大学生面临着开放、虚拟、自由、交互、超时空的网络社会以及信息芜杂、道德观多元、价值观碰撞的网络文化,有时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是不能自已。从某种意义上讲,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践履能力和道德抵御能力正在被弱化,道德主体正在沦为客体的工具。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其道德评价和判断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决断力,教育大学生学会"自我负责",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和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9.
信息道德批判能力在大学生信息道德的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当前大学生却大面积存在将网络世界完全虚拟化,对信息资源缺乏甄别、判断能力,对信息行为缺乏选择与自我反思能力等信息道德批判能力缺失现象,培养与提高大学生信息道德批判能力需要采取多方位的措施,使大学生信息道德批判能力的培养有"本"可依、有"的"放矢、有"样"可循、有"镜"可鉴,成为有"源"之水。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特点给大学生的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道德价值观冲突、道德自我约束能力下降、道德责任感缺失和情感冷漠、道德人格偏离。高校应该从培养网络道德自我教育意识、养成网络道德参与习惯、提高网络道德选择能力、激发网络道德情感和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性等方面着手,开展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以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防止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11.
张炳兰 《南都学坛》2012,32(6):106-109
大学生通过网络恶搞经典名著诗词、标志性图像、英雄模范人物和主旋律影视,实现嘲弄、讥讽、张扬、宣泄、自娱的目的。网络恶搞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负面讲导致大学生道德价值认知错位、道德价值标准判断偏离、道德价值评价模糊,影响其道德价值取向的正确选择。因此高校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力,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提高网络技术和监管水平,搭建网络道德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实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了解辽宁省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组采用简单抽样法对部分省内高等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存在迷恋网络、人际关系淡化等心理倾向,以及网络行为失范和网络伦理道德缺失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大网络治理力度,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建立"立体式德育模式",规范网络道德行为;创建健康向上校园网络平台,把握网络阵地主动权等途径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网络文化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大学生的发展,但也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带来冲击。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自由性和开放性、匿名性、多元性等特征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意识弱化、道德行为失范和道德人格异化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一冲击:完善网络法制法规建设,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及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网络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道德认知偏差等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网络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平台,同时也暴露了不容忽视的网络道德问题,对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都将是新的挑战。本文以“慎独”为切入点,阐述了“慎独”精神的内涵、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意义及途径,深入探究其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普适价值,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生态伦理哲学基础与高校德育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他们自我约束力和道德法制意识的降低.而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网络文化,也冲击着人类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现代教育,使人们更加关注网络生态伦理问题.在网络生态环境下,高校应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以"道德审美"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以建构和谐的大学生网络生态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是大学生沟通、互传信息的常用手段,但在切实感受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通过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等方式来杜绝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由于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掌握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大学生网络道德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新的形势下,要积极地从理论研究和行动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学界关于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治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内容涉及网络道德的内涵、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治理路径等.但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既是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治理亟需突破的课题,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和网络成本的逐步降低,网络基本属性构建和衍生出的虚拟与现实、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信息富足与信息污染的悖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缺失。加强网络认知,提升道德主体判断力;培养网络道德情感,提升道德主体选择力;培养网络道德习惯,提升道德主体实践力成为塑造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