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艺学批评"非学术化"批判——学术批评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上属于学术批评的文艺学批评领域,现今却存在着"非学术化"盛行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文艺学学术批评本身的难度;二是文艺学学术批评环境的不良.文艺学界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是"一个永远开放的战场",应"拒绝以任何的形式压制批评者以及他们的看法",视文艺学学术批评为文艺科学良性发展之必需;学术期刊界应充分认识到"掩盖错误是最大的理智的罪恶",广开学术批评言路;学术行政管理机构和部门应通过制度性的建设来鼓励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2.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学术乱象或学术不规范现象大致可分为非学术思考、非学术表述以及非科学方法操作三种情况。当然,在学术与非学术、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但是“理性、真理、逻辑、可重复”则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每一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以及学术批评工作者所应当追求的。  相似文献   

3.
是否存在共同的学术使命,什么是我们这一代人文学者共同的学术使命,这既是学术共同体的公共话题,也是思想史的时代课题.本文以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世界视野为参照,以中国当下社会存在的现实困境和面临的难题为基点,把"完成未竟的理性启蒙"和"赓续断裂的生命寻义"作为当代人文学者两大历史使命,并对其使命提出的原由、内容、任务进行了历史、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分析美学从三个方面推进了传统美学:反本质主义的美论;以审美特质和审美经验从客体和主体推进美论和美感论;面对当代艺术实践提出和研究艺术哲学的系列问题。面对当代艺术思潮的发展,拒绝宏大体系的构造,吸取分析哲学的思想和观点,从细部提出具体问题;推崇理性的学术批评,以学术共同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是分析美学学术创造的基本方法。放弃本体论思维构造体系和话语的思路,淡化美学史的书写,重视美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对当代艺术和审美现象的研究中提出新的问题。转变学术态度,重新认识学术批评的重要价值,推崇健康理性的学术批评,中国的美学研究方可开出新的局面和气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叙事伦理"逐渐成为时髦词汇,走俏干中西文论界.但由于具体语境的规约,中西学者各自强调叙事伦理意涵的一端:布斯等西方学者在"叙事学新发展"的意义上,侧重叙事机制的分析;刘小枫等中国学者则在"伦理批评新道路"的向度上,偏重伦理意涵的阐释.这两种理解和运用方式有其具体历史语境的合理性和不可否认的学术意义.但设若跳出中西文化语境的制约,从文论自身的逻辑类型及其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中西学者对叙事伦理的阐述,其实均未触及它所潜含的真正价值:两种文论类型也即伦理批评和形式批评有机结合的综合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总目》采用的话语形式呈现出历史继承与现实应用共融的态势。它遵循的批评话语形式有三种:儒家传统批评话语形式;审美批评话语形式和学术批评话语形式。每一种批评话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意义,儒家传统批评话语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审美批评话语具有文学审美本体价值;学术批评话语则显示出学术的力量和学者的勇气。三种话语形式共融于《总目》的批评活动中而成为话语组合。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哲学家的使命:用思想引领中国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学术、学说和学养与当代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学术与方法、学术思想与时代精神、学术发展与社会命运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关注中国人的生存境遇和中国社会发展命运的改变世界的哲学.为此,中国学者应努力钻研,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政治意义,探索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学术自觉及其意义,包括重返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的学术自觉及其意义;本文提出的人的实践及其结果对人自身关系的哲学命题的学术自觉及其意义;真理多种属性特别是对真理主观性、真理可验性、真理具体性、真理普遍性等真理特性的深入探索的学术自觉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术批评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就某一学术问题展开的互动式质疑或答辩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评价活动。不论是批评者、被批评者,还是学术媒体、记者、其他学术观众和学术共同体,在健康的学术批评活动中,都应遵守一定的规范,尊重作者、尊重文本、尊重学术,平等对话,保持"同情之理解,敬意之交锋",根据事实和道理坚持独立意识,公正公允。对于绝大多数切磋式批评来说,学术交流的各方应该形成学术"诤友"关系,保持严谨而宽松的学术环境,以促进学术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伍铁平是我国当代著名理论语言学家,模糊语言学、比较词源学的开创者.在语言学界较早举起学术批评大旗,围绕"学术"和"学风"这两个影响学术发展的要害问题,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界的伪科学和不正之风进行了大胆揭露与批评.其学术批评活动,对净化语言文字学学术环境,维护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促进语言学科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是学术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职责是为学界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为学术传承和学术积累提供载体。在学术的生存和发展中学术期刊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机制,工具不利、机制不健全都会影响学术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学术期刊不仅要有准确的定位,还要有严格、公正的审稿制度和严谨科学的编辑工作制度。学术期刊的编辑要成为学者型的编辑。办学术期刊对于办刊人的精神境界要求很高。  相似文献   

12.
黄安年 《云梦学刊》2011,32(3):20-28
回顾学术批评网难忘的十年,可以看出杨玉圣创办的学术批评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网站中一面值得敬佩和学习的旗帜。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贵在坚持,鍥而不舍。近年来学术抄袭事件频发,应尽快制订规范认定细则。完善各级独立学术道德评估机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乾嘉时期,古学复兴,汉学成为学术重心。翁方纲虽生值此时,但治学路数颇与当时汉学诸人不同。 他学宗程朱,重视义理,强调考据要以义理为指归。为了防止宋学易流于空虚的弊端,他又讲求训诂考据,主张以 考据来补宋学之空疏。这成为当时理学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学术宗旨的不同仍旧使翁方纲与汉学 诸人在研治经典的视角上产生了"求理"与"求真"的差别,汉、宋双方的分歧依然难以调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经历了从进化论文学批评观下的多元化批评,到以现实主义模式独尊的阶级(政治)论文学批评观,再到以社会政治为主导的多元并存的文学批评观的曲折变化历程。这一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化层次的文学批评道路,有着历史历程碑的重要意义。但这种严重倾斜到非文学的社会立场之上的文学批评观,在文学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上是颠倒、错位的,导致了一系列批评观念的偏误,需进行严肃的辨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李涛  邬志辉 《学术界》2012,(1):109-117,285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升的理论自由度与学术评价的学科专业化之间事实上陷入到了一对难以相互润合的制肘,而这种制肘客观上逐渐衍生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诸多新困惑,如学风规范等系列命题。面对这些新困惑,我们绝不能单纯寄望于依赖道德批判去单向抽象破题,而是要深入这些新困惑内部理性挖掘其潜在机理,进而剖析出其背后真实难点,以客观理性态度来具体纠偏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发展中的诸项困难,从而摈弃毫无意义的道德审判心理,走出学术批判中的伦理性思维左右困局。本文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中的三大关键词:"学术"、"学界"和"学者",与中国科学院李醒民教授提出的"学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要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等论点展开商榷。  相似文献   

16.
段平山 《晋阳学刊》2007,(1):113-117
“学院派”文学批评最明显的风格特征是将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统统纳入自己的表达范围内,用极具前瞻性的语言来创造一种“怀乡”的体验。尽管在“学院派”批评中并不存在一个可以囊括一切的理论框架,但通过对不同研究价值取向以及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沟通与整合,一方面可以拓展(文学)研究的视野并确立其“视角”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或意识到各不相同的研究范式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它带有浓厚的后现代性色彩。虽然“学院派”文学批评不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逻辑产物,但它的发生无疑得益于“文化自觉”这样一个具有后现代性的全球化“语境”以及具有后现代性思维方式的表述策略。借助于“后现代”视角,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学院派”文学批评这种“文本”,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由此而建立起来的带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当代“批评文化”。  相似文献   

17.
马建辉 《云梦学刊》2011,32(3):16-19
学术论争是推进学术研究的必要路径,当前文论界的学术论争就带给我们许多有益启示:一是对马克思文本诠释的多向度发展应加以引导,二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难度与困境亟须缓释,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要走向精致化,四是要对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解释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十七年"有关戏曲的学术论争或非学术批判,是当代戏曲史研究的重要一翼,正确梳理和评说这些论争或批判的背景与特点,对于保护和发展戏曲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传统文化,既有理论的必要性,又有实践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原创性学术研究方法的两维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学术评价永远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功利性特征,原创性学术研究道路也必然与之相伴随。学术评价具有两面性、不确定性,必须相对性地加以消解,否则长期禁锢于学术评价指标或标准,原创性将受到极大的阻滞。当下学术环境中,尤其要研究如何和善于对学术评价进行自我消解。可以通过八个方面为一体的模式塑造学术雄心,原创性学术研究方法纵然由于各个学科专业的不同历史发展内涵和研究手段而呈现气象万千的景象,学术雄心却始终是支撑原创性学术研究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沈登苗 《云梦学刊》2003,24(5):19-22
学术批评的重心应由当前的以揭露、批判抄袭剽窃的个案为主,转移到以检讨、反思、整治低水平、重复研究和互抬桥子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浮躁上来;把学术批评的强音由当今的“学术打假”、“反学术腐败”,改换成“提倡学术规范,反对学术浮躁、学术泡沫”;把学术批评的个人见义勇为的“傻瓜的事业”,真正纳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程,各级学术主管部门已到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