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核制度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督促官吏忠于职守的有效措施 ,是知人善任的基本途径。历代有见识的政治家、思想家往往非常关注职官的考核问题。王符是东汉后期的进步思想家。其著《潜夫论》中论述的官吏考绩问题 ,提出了很多益人心智、发人深省的见解 ,在我国自先秦至两汉 ,尚无出其右者。本文就王符的职官考核思想作一探讨。一、知贤之近途 ,莫急于考功  东汉末年 ,外戚、宦官擅权 ,吏治腐败 ,阀阅取士 ,察举不实 ,选贡非贤 ,考绩制度名存实废。处于社会下层的布衣文士王符对东汉后期的政治昏暗深恶痛绝。他在《潜夫论·实贡》(以下…  相似文献   

2.
王符,字节信(约85——162),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后期进步的思想家,其活动年代在黄巾起义之前。所著《潜夫论》十卷三十六篇十余万言,论述到了哲学,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文学、人才,甚至军事等各个方面和领域,见解精辟、观点新颖,独树一帜,成一家言,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潜夫论》校读札记刘文英东汉王符《潜夫论》为中国古典名著之一,清人汪继培《笺》和前辈彭铎先生《校正》在校勘整理方面做过重要贡献。但现通行《潜夫论》汪《笺》、彭《校》合刊本,仍有不少地方难以解读。余于前年撰有《潜夫论·梦列》校补,见中华书局《文史》第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上,荣辱伦理道德观念影响深远。中国是礼义之邦,看重伦理道德的修养和践履,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本身也就是伦理学家,他们把道德伦理发挥成治理国家的社会政治思想,直接为政治统治服务,因而强调道德意识,重视道德修养理论的阐释和道德规范的制定。本文选定伦理道德作为论题,探讨“后汉三贤”(韩愈语)之一的王符的荣、辱观。王符是东汉中后期的思想家。“当时东汉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日趋严重,朝政的腐败黑暗,贵族官僚与豪强地主的贪婪和残暴,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造成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局面。”(《潜夫论笺·出版说明》,中华书局,1979年4月版)这一社会现实,使“他对东汉后期社会政治的批判是广泛的尖锐的,他历数当时经  相似文献   

5.
《潜夫论》对经书内容引用很多.在引用方式上主要有明引和暗引两种,也存在只引经书名称或具体篇章名称而不引文句内容的情况.《潜夫论》对不同经书内容的关注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兼顾今古文经,体现了东汉中后期今古文经融合的发展趋势.《潜夫论》对经书的引用是汉代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同王符的“明道、征圣、宗经”的儒家学术观有着直接关系,是王符对儒家经典的一种理解和诠释.对《潜夫论》引经书内容的分析既突出了王符的学术特点,也再次表明了经今古文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王符,“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也”,他生活在官僚贪婪残暴,贵族骄奢淫逸,豪强地主恣意兼并士地,“君道秕僻,鲜纲日陵”(《后汉书、儒林传》)的东汉后期,作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进步唯物主义哲学家王符,无论就其政治学说、经济思想,还是就其宇宙哲学观、社会历史观及法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都有其不可低估的历史影响。甘肃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王步贵同志编著的《王符思想研究》一书,实事求是地再现了东汉后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符的思想全貌,为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王符的学术思想,研究东汉历史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学习资料。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来,王符研究发表论文130篇之多,出版著作13部。关于《潜夫论》的定位,首先归功于《后汉书》,其影响甚大。此后《四库全书总目》等对其颇为推崇。目前的王符研究,由五个板块组成:(1)校勘、笺注。(2)确定王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坐标位置。(3)以论文为主的专题研究。(4)以评传、专著为主的全方位关注的整体研究。(5)正史以外的民间传说。《潜夫论》的现代诠释有两个层面:一是站在现代思想文化的高度,将古代的话语转换成现代话语;二是寻找两种语境下的契合点,突出当代性。通过现代诠释,让《潜夫论》转化为我们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郎镝 《兰州学刊》2013,(1):55-60
王符《潜夫论》从家族、社会、政治三方面说明名教的影响。"以学博名",以名教思想的教化途径作为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从而影响政治统治和思想统治的基础;关于名教的载体礼制,批评了家族之礼和选举之制的虚夸浮伪的风气,抓住了东汉社会风气败坏的关键。王符在对名教实现途径、名分体系、理论基础等提出批评的同时,也确立了汉魏之际士人"独行"社会观。  相似文献   

9.
方军 《船山学刊》2006,(2):172-174
德治与法治是中国传统治道思想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王符《潜夫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东汉政治中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指出了德治式微和法治渐扬的治道方略之调适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符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和伦理上,而且反映在法律上.他所撰《潜夫论》一书,在十卷三十六篇当中,讲到法律的就有二十七篇之多,占了四分之三,而其中《断讼》、《述赦》、《考绩》等三篇,是专门讲法律的.因此,王符的法律思想,是《潜夫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与他的政治、经济、伦理思想密切相关。(一)王符的法律思想,是从立法的宗旨开始的。而其立法的宗旨是些什么呢?在他看来,是为了  相似文献   

11.
王符,东汉中后期的进步思想家。在他所著的《潜夫论》一书中,民本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对王符的民本思想作以初步探讨: 一、“民为国基”和“君臣法令之功效于民”的基本理论 王符的民本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说:“帝以天为制,天以民为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潜夫论·遏利》,下引此书只注篇名)“民安乐则天心顺,民愁苦则天心逆”(《本政》)。乍看起来,这些言论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究其实质,乃是假天之威强调统治者必须按  相似文献   

12.
范晔《后汉书》将王充、王符、仲长统三位合传,首先考察他们共同的批判性和创造性。198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符思想研究》(简称《王》),是论王节信的第一本专著。作者王步贵在《前言》指出:魏征、韩愈、杜甫等异口同声,颂赞王符及其《潜夫论》,清代刘熙载《艺概》褒扬他醇厚如董仲舒。王符是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常被称为王安定,他的字“节信”甚契合原名。  相似文献   

13.
冯利华 《天府新论》2006,(Z1):216-217
《论荣》是东汉中后期的著名思想家王符的发愤之作--《潜夫论》中的第四篇.它反映了王符的荣辱观.《论荣》一文,文约义丰,言简意赅.无论是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上,还是在语言运用上,它都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它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评王符的交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符《潜夫论》是中国文化的古典名著之一,其内容十分丰富,其思想非常博大。近年来,人们对其哲学、政治、人才方面的理论多有研究,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还有一些领域尚未接触。王符的交际论就一直无人注意。其实,交际问题是社会学和伦理学  相似文献   

15.
王符君道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君道与和谐政治秩序的讨论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王符作为东汉中后期重要的思想家,一直都在关注着当时政治社会的运转情况。他的天民合一的民本思想是其君道论的基础,君道内涵规定为明暗之理和公私之分,同时把君德德目也规约为纳谏、受言与责己。王符对于和谐政治社会关注颇多,这集中体现在他的关于"和"的论述和定义上,和谐的治道愿景一直都是《潜夫论》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可以概括为一个“新”字。就是新视野、新领域、新角度,一句话,都具有新意,更具有当代价值。《潜夫论》之于《周易》,王符在其书中,大量引证《周易》以论说自己的思想观点。高新民先生在其《〈潜夫论〉易学思想探论》中指出:“《潜夫  相似文献   

17.
一、王符《潜夫论》思维模式总论我们认为,王符《潜夫论》思维模式的基本方面是“天人感应”。按照董仲舒的说法,“天人感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上天感人的一面。用董氏的话就是,上天用“灾异”或“符瑞”来“谴告”人;其二,是人感上天。用董仲舒话说,就是人受到上天的“谴告”后,“当救之以德,则咎除”(《春秋繁露、五行变救》)。王符呢?由于他本人是从董学阵营中走过来的儒家门人(这一点不但体现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隋书》、《新唐书》、《旧唐书》、《宋史》等都把他列入儒家之列,也体现在下面我们就要论及的他的思想体系中),所以,在思维模式上,他承袭了董仲舒的“天  相似文献   

18.
王符是东汉批判思潮的著名代表。他的主导思想是儒学,他根据社会现实需要从其他学派中吸取营养,从而完成了他的著作《潜夫论》。该著作既广批时弊,又阐发了作者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东汉后期,王符不仅在社会批判思潮中表现最突出,而且在易学领域也颇有成就。在《潜夫论》中,他曾借鉴、吸收《周易》和汉代易学成果,推出了自己的自然天道观,构筑了一个宇宙生成、万物起源的图式。在认定元气为宇宙本原的前提下,王符力主天道无为而人道有为,从而发展了《易传》自强不息的思想。本于《易传》太和、中正之说,王符提出了社会和谐乃至天人和谐的政治理念。他继承、发挥《易传》的重德精神和尚贤、养贤之说,呼吁最高统治者注重仁义德治,重民爱民,尊贤任能,改革时政,从而缓和并解除社会危机。在治《易》风格上,王符致力于务实崇本。这些都是对我国古代易学和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符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但《后汉书·王符传》分简略,除节录《潜夫论》五篇外,有关生平活动仅二百三十多字。而且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内容已经不大容易理解。(?)晔本人的某些分析,原来也有斟酌不够之处。现在有些学者只管照章引用,并(?)问其究竟和所以然。为了推动和深化王思想的研究,我们觉得下面有关他的生平的几个问题,很有考证和辨析的必要。 一、王符的生年及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