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明代是我国古代通俗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流派纷纷崛起,神魔小说就是其中之一.神魔小说崛起于明万历二十年世德堂本<西游记>的刊出,之后到明末陆续有24部神魔小说刊出,其中建阳刊刻的神魔小说就有14部.这14部神魔小说的作者大都是书坊主,或者是与书坊主关系密切的下层文人,他们进行神魔小说的创作虽然是出于"射利"的目的,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深谙读者的需求,更为突出的是他们在小说刊刻、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对明清通俗小说的创作内容、创作理论、刊刻形式以及明清通俗小说流派的形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是清代通俗小说的出版中心之一,共有51家书坊刊刻通俗小说,计版本133个。通俗小说出版的繁盛时期是光绪年间,但绝大部分都是翻刻本或话本小说选本,仅有侠义公案小说例外,《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彭公案》等作品都产生于北京。北京说唱业的发达为侠义公案小说的成书提供了契机,《三侠五义》的前身《龙图耳录》就是根据说唱本石韵书改编而来,但经过了文人的加工;《小五义》虽然经过整理,但仍然保存了说唱文学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3.
明清书坊主要通过购求、征稿、组织编写、书坊主自创、书坊主藏书、作家或读者自荐作品等方式获取戏曲稿源;对稿源的编辑包括版面设计、校对文字、订正曲谱和增加插图等辅助性内容,且聘请文人乃至名家编辑戏曲,做到分工明确,书坊之间互相帮助;从稿源及编辑工作可以发现,明清书坊主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与文人保持友好关系,共同推进戏曲文学的繁荣,但是部分稿源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或因书坊忽视而失传,从而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通过抒写世俗的内容、体现世俗的价值、反映世俗的精神体现出题材的世俗化特征.现代通俗小说从产生起就是与文化市场密不可分的商品文学,即迎合一般大众的趣味和价值观念,创作态度是媚俗的,作品存在形式也呈现出媚俗化特征.文学所具有的崇高的悲剧精神、启蒙精神以及自我超越的反思精神都消失在感官的消遣娱乐中.  相似文献   

5.
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较为奇特,以前学界关注较少。这一现象与小说家借诗词传名、传情有关,诗词传名是作者朴素思想的呈现,其主要原因是诗文集出版难而小说出版容易;诗词传情体现了小说家主体意识的介入,表现为将自身经历点缀于小说之中,带有自况性质甚至实录性质。该现象的小说史意义有三:明清越来越多有名望的文人关注并创作通俗小说;通俗小说题材多样化催生了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同时文学风气与作家观念又制约了这一现象的发展;小说文体地位提升促进传统观念转变,出现了诗文集收录小说诗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清代频发的文字狱和小说禁毁政策,使小说家、编选者或书坊主产生了强烈的惧祸意识,并最终在小说文本形态上反映出来。那些因文字狱而遭到禁毁的小说尤其是时事小说,其文本形态往往在刊行过程中被大幅修改;有些小说虽然未曾引发文字狱,但为避免触犯时忌,书坊主在刊刻过程中也会对那些与时政有关的敏感内容主动作出"修正";文字狱及小说禁毁政策对清代小说家的创作心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并由此左右了其小说文本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于明代杭州刻书,学界认为明代杭州虽不失为全国刻书重地之一,但丧失了全国的领导地位。笔者统计明代杭州府的私人刻书机构至少在229家以上,对明代杭州私人刻书的繁盛不能低估。这里既有前朝刻书的积极影响,又有纸张等刻书材料充足、刻书成本低廉等优越的刻书条件,特别是浙江省识字人口多,科举考试人口众,进士人数居各省之首,为书商刊刻科考用书提供了消费市场,杭州的科考用书更是远销华北各地,而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使民间社会有余力消费书籍商品,江浙两省藏书家多,都助长了杭州书籍商品的大量生产,使得杭州成为明代书籍商品的生产中心,在全国书籍流通市场上占首要地位。因此,对明代杭州私人刻书的地位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楼含松 《浙江学刊》2002,(4):134-139
由于受到民间文学和史传文体的双重影响,《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文体特征不同于其他通俗小说。从语言看,作品较多运用文言,有意造成语言的“陌生化”和距离感,以适应历史题材的特殊要求;从体式看,作品尽量削弱通俗色彩,模仿传统著述形式,从史书中借鉴了较多的手法,表现出对小说文学特性的漠视。  相似文献   

9.
左福生  陈忻 《浙江学刊》2015,(2):113-122
宋代石刻与文学的关系密切,石刻诗所占比重尤为突出。刻诗者包括朝中宰臣、地方官员和普通文士,他们或自刻己诗或选他人诗篇铭石,所涉及的作者既有往代诗人,也大量刊刻宋人诗篇,总体上以历代名家名篇为主体。所选作品根据刻诗者所需,除单篇作品外,有个人全部诗篇、阶段性诗篇、组诗、唱和诗、汇刻诗等多种内容,形成大小规模不等的石刻形态,个别诗人作品还出现多次刻石的重刻现象。宋人刻诗选诗有特定的依据和标准,即考虑诗人因素,也关注作品质量,一般会受地缘、人际、审美等诸因素影响而决定其取舍。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明的发源地,它一直是信息的产生、储存、利用、传播和交流的中心,也是商业、金融和文化的中心。如果说城市的优越地位正面临威胁,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信息已变得不那么重要,相反,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从没有象今天这样大。信息服务业正在稳步增长。据估计,在发达国家中60%以上的劳动力正在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电话系统与超大型计算机相结合,形成了新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商业运作与文本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从古代书坊刊印流传过程中的发兑销售这一关键环节入手,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商业运作方式进行细致的剖析,指出古代私人书坊是通俗小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浓厚的商业运作方式对作品的文本形态有着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文坛除了左翼小说的活跃、繁盛外,还有与其形成鼎足之势的海派小说。这个这文学流派中,40年代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在这批"小姐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张爱玲和施济美。张爱玲的小说更多表现的是人生的无奈,任何诗意的东西在张爱玲这里都是荡然无存的。而施济美的小说却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爱情、信念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李豫  于红 《阅江学刊》2011,3(1):81-90
清末民初发生在上海的石印鼓词小说文化现象是近代以来中国俗文学文化传播转型的一场重要文化事件。这不仅使原本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转型为西方先进的石版印刷工艺,而且将原本书坊出版的木刻鼓词小说的局域范畴销售传播模式转化为全国性的网络辐射化销售传播模式,这是一场将传统传播的手段、范围、速度、受众、目的全面转型为近代传播的文化革命,对于当时俗文学作品及其观念在全国范围的阅读传播、尤其是江南地区的阅读传播,起到了引领作用。大批上海的中小书局则是这场文化革命的受益者,不仅维持了他们的商业生存,也促成了近现代时期多达五十年俗文学鼓词小说印刷市场的发展与繁荣。西方科技与中国传统印刷技术的前后相继,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则是促成这场俗文学文化革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贺根民 《唐都学刊》2007,23(2):120-123
晚清小说的分类,突破了小说史中单一的题材判断原则,趋于文体形质的综合考虑,它颠覆了流衍千年的文学传统,引发国人的群体关怀。晚清小说报人众说纷纭的文体探讨,直接关合通俗小说的繁荣,折射出小说文类建构的自觉。平民文学在近代不只是一个响亮的政治符号,而落实在为民写心的文学实践中。这种基于文体的群体关怀,加速了小说传统向现代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香港文学和大陆文学 ,历史上本就关系密切 ,大陆改革开放后则交流愈加。其间 ,两地小说创作的交流 ,小说读者的接受情形和审美反响 ,尤其引人注目。大陆的当代小说创作和研究 ,对香港文学界和大众读者一直颇有影响 ;反之 ,当代香港的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等 ,在大陆亦有很大读者市场 ,并为评论界高度重视。由于同一母体文化 ,加上两地各种联系密切 ,因此两地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严肃小说领域、通俗小说领域、作家心态等方面 ,便有不少共同点。但因为社会制度毕竟不同 ,文化消费毕竟有异 ,两地小说的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便又存在不少差异。这些异同处 ,都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地方。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更清楚地发现当代大陆小说和香港小说各自的创作特点和审美短长。但长期以来这种富有意义的比较性研究却又很缺乏 ,确实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6.
期刊网络出版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期刊网络出版的时代已经到来。电子版期刊具有高效、快捷、方便、节能、省钱的优势 ,使传统期刊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期刊出版者 ,谁能尽快地进入网络 ,谁就能在未来的出版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国家有关部门在完善《著作权法》的同时 ,应抓紧制定与电子期刊有关的编排、检索、信息交换等规范与标准 ,以保证出版单位的网络出版与印刷出版形成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二百年来奥斯汀小说的接受与传播过程,为如何看待和对待文学经典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奥斯汀的小说经历了自身价值不断被发现与显现、在多重外力作用下从通俗文学走向文学经典的过程;在大众消费文化时代,奥斯汀小说作为源文本不断衍生、被开发,由文学资源成为文化产业链的资本。大众传播形式固然有削弱文学经典严肃性和深度感的一面,但经典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各种重构和阐释为奥斯汀创作注入活力、延续生命,构建出文学经典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周密 《唐都学刊》2004,20(3):1-5
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日本文坛上产生了处于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的中间小说。川端康成即是其中一位出色的旗手,他创作的《舞姬》、《山音》、《东京人》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中间小说佳作。其创作的原因或许主要缘于他敬畏的朋友横光利一诗魂的继承。  相似文献   

19.
齐慧源 《阅江学刊》2012,4(4):122-125
《世说新语》在明清时期成为许多小说家竞相仿拟的对象,大批"世说体"小说陆续问世,数量可观。除了《世说新语》本身的价值在明清时期的升华,明清刊刻技术的发展和明清文人的评点也对小说续书繁荣有很大的推动,这与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社会文化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