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地区97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得出:泉州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金融供给无法满足农户需求,农户存在信贷约束;调查分析表明农户自身特征、国家政策及银行信贷行为等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农户信贷约束,其中银行担保偏好是重要原因。进而提出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信贷产品、创新担保制度和方式、建立支农贷款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积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金融呈现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共存的二元金融格局。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户倾向于选择民间金融市场而不是正规金融市场来满足自己的金融需求,即农村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产生了替代效应。文章以农户借贷的成本作为研究视角,对农户从正规金融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进行借贷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农户在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借贷要承担不同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这两种成本共同决定了农户的借贷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的联合均衡模型,提出了有效满足农户借贷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村庄金融环境对农户的信贷约束状况的影响.在信贷约束的度量方面,本文区分了生产型信贷约束和生活型信贷约束,并提出了显性信贷约束和隐性信贷约束的概念.本文的研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对缓解农户的信贷约束有显著作用,但只对其中的生产型信贷约束起作用;农村信用社缓解农户信贷约束的作用并不显著,但农信社的村庄信贷员和小组联保贷款政策对降低农户的信贷约束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由于机构数量较少,没有形成规模,新型金融机构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没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目标重点应定位在农民最终能否因此而获益,满足微观的金融需求.中国目前以民间人情借贷为主的农贷格局具有很强的内生性、路径依赖性和合理性.从长远看,基于农户视角下的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变迁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为农户提供所谓的"现代市场要素"和创造外部市场条件,而不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  相似文献   

5.
与成熟的城市金融体系相比,中国传统型农户遵循生存经济逻辑和圈层差序社会交往格局,这也就决定了传统型农户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信贷需求特征: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缺乏可抵押物;特殊性成本与风险;以非生产性信贷为主;以无息的熟人友情借贷为主;单笔贷款数额小,要求信贷手续灵活、简便、及时。要解决传统型农户的融资困境,关键在于建立符合传统型农户信贷需求特征的信贷供给安排,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渠道:熟人亲友无息借贷;民间非正式互助合作金融;官方或公益扶助性质的政策性金融。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浙、滇和豫三省253个农户问卷,采用专家评估法和多元加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金融深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金融信贷服务规模,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均有助于加快农村的技术进步;而农村金融深化中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和农户个人的资金积累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明显,说明减缓农业技术进步中的资金约束,不能过度依赖农户自身积累的增长,另外,需要重视当前农村金融深化中引发或者诱发的风险,降低农户信贷的信息不对称性。在继续增加对农业技术进步的财政支持和努力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的条件下,使用农村金融深化的手段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是当前农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与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是人们在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变迁。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历史就是民间金融主体追求获利机会而变迁的历史。改革开放后 ,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体制内金融撤离农村 ,农村金融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 ,民间金融趁机崛起。农村民间金融的体制外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需求问题 ,但是也不可避免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按照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理论 ,国家应该对民间金融因势利导 ,逐步制度化 ,纳入国家金融监管范畴 ,完成农村金融制度的诱导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兵  李丹 《江海学刊》2013,(2):86-91,238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特殊资本在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变迁,当前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强关系的减少和弱关系的增加。基于江苏省602个农户的调查分析显示,变迁后的社会资本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的信贷约束,但这种以弱关系为主的社会资本是不稳定的,是需要成本维持的,这导致了农户信贷由传统的道义金融向契约性金融转变。此外,农户异质性会影响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程度,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和工商经营的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较小。  相似文献   

9.
农户信贷约束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户信贷约束问题受到了学界关注,但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相当广泛的分歧.本文从农户信贷约束的内涵、原因、影响、类别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证文献,试图全面概括其研究进展,并在文末对既有的研究进行简要的评述,同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多主体多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中,我国农村地区大约2/3的农户都存在借贷需求;而大约2/3的农户借贷需求是通过民间借贷满足的,国家金融制度安排的"主渠道"名不符实;农户的借贷需求是希望还款期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和农村商业活动往往是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用途,这些借贷需求的主体往往是较富裕的农户.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视角是社会学研究中的独特视角,本文以对西部农村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小额信贷扶贫活动进行的社会调查为基础,实证分析了小额信贷这一农村民间金融形式中的性别差异,具体剖析了西部农村男性和女性在小额信贷贷款需求、贷款用途、贷款使用效果、组织化需求、社区团结与互助以及男女对小额信贷扶贫功能评价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及其显著性.由此可见,要切实改革传统农村金融的经营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的社区金融意识;同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树立金融服务的社会性别意识,使普惠金融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农户贷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惠农政策的不断推出,银行机构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理念不断调整,服务体系不断延伸,金融产品不断推出,推动了农户贷款需求特征不断变化。目前,农户贷款呈"五化"趋势,贷款对象扩大化,贷款规模大额化,资金使用长期化,期望利率低息化,信贷需求多样化。我们根据农户贷款需求特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需求总体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需求从主体上可以分为农户、农村企业以及政府的金融需求;从金融产品看主要有信贷、保险、投融资渠道的需求。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多样化、小规模、高风险等特征。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各种农村金融需求,必须重新加以构建,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多样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实际调查为基础,试图从农村金融的角度阐释西部农户的主要经济状况和地区金融对农业和农户的支持情况及其原因问题。以陕西长安县农户经济状况为例,说明其主要收入来源在于打工和农业生产,并进一步探讨农村金融组织在对农业发展中已经起到和应该起到的作用。通过运用供给一需求的基本工具,从农村信贷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入手分析当下农村信贷状况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抑制及制度创新——基于供需视角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金融呈现出供给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并存且相互作用的特征,严重制约了金融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应通过产业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以及加快政府改革等途径,既要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收入,培育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又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还要建立高质量的政府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使农村金融真正地担当起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达到90%,金融机构信贷账户占农户31%,无论是覆盖面还是农村金融总量在世界范围内均处于领先地位.然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金融服务能力弱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而造成了农村金融服务低效率现象.建议通过开展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改革,进行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适度竞争发展民间金融,采取政策扶持和政策引导等措施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需求和供给视角阐释了林权抵押贷款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林权抵押贷款在缓解农户信贷配给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理论上林权抵押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因赋予林权市场价值解决了农户缺乏合适抵押物的难题、实现了交易费用的节约、弱化了交易风险,有助于缓解农户信贷配给。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践来看,因林地产权管制和林权抵押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双重约束,林权抵押融资所形成新的高昂交易费用和风险导致林农仍面临信贷配给。为更好发挥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应多渠道开展农村普惠林业金融教育、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构建基于农村"熟人社会"非正式制度的乡村中介组织的金融联结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信贷规模显著扩大、信贷效率显著提高、金融服务范围持续扩大,但是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基于江苏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是否从农村信用社贷款,仅对中等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和中等收入农户的经营性收入有显著影响,是否从商业银行贷款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和高收入农户的经营性收入有显著影响;两种贷款方式对经济落后地区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均没有显著影响。低收入农户收入低、承担风险能力弱、缺乏抵押品,无法弥补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时的高信息甄别成本,难以获得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导致大量的金融资源流入中高收入农户手中,扩大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因此,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取向应该是,信贷资源更多地向低收入农户倾斜,确保低收入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可持续性,减少福利分配的差异,从而促进整个农户群体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订单农业下的贸易信贷是为了弥补农业信贷市场的不完善、解决农业资金短缺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基于订单农业下的贸易信贷有自己在融资方面的优势,并且能够满足企业和农户双方的需求。基于订单农业下的贸易信贷在我国一旦得以推广,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将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而订单农业的开展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也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既往有关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研究,多从分析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的角度入手研究如何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本文则以研究农户金融合作需求与偏好为视角,希望从整体上把握农户、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户的金融合作意愿和偏好,以期为我国落后地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提供新的经验性结果.根据调查和计量分析发现,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支农力度不足;广大农户具有广泛的金融合作意愿;与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户更偏好于以互助合作的方式参与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