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9年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后,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全面启动,特别是第二、三次会议,进一步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向纵深化推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各高等院校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研究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院校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管理和服务多方面工作的发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多元化,结合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出相应解决办法,解决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最终要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2.
要突破高校后勤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必须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本文作者根据邓小平关于后勤工作的论述 ,结合当前高校后勤的现状 ,提出了深化高校后勤改革 ,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 ,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标 ,促进高教事业发展的诸多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更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高校后勤生产力 ;要建设一流的后勤企业文化 ;要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过程 ,讨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并对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深层次的问题不断产生,制约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本文就制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及产生原因和解决的对策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特色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的成功与否对促进高校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正确面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有效建立起有特色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为此,从中国当前高校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特点入手,对高校在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特色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骤有所放缓,目前正处于回头看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客观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和面临的困难,理解政府在深化高校后勤改革进程发挥龙头作用的重要性,探明抓紧成立专门机构、出台改革政策、制订统一后勤服务规范和标准体系的途径,反思后勤服务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德全 《理论界》2004,(3):119-120
自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高校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以后,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特别是1999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会议后,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改革后的高校后勤工作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师生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但是,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的难题当前高校后勤在实行社会化中主要暴露出如下不足:一是改革思路不清。没有认真思考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真正…  相似文献   

9.
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得益于高等教育产业化理念的形成和实践 ,高等教育以产业化为方向建立了充满活力的自我发展机制 ,推动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坚持发展和稳定的原则 ;坚持“优质低价”的原则 ;坚持巩固和发展后勤职工队伍的原则。高校后勤要发挥好后勤自身的优势 ,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在竞争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是后勤工作的本质属性 ,高校原有的“小而全”后勤工作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高校后勤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后勤社会化将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化改革对于克服高校发展的"瓶颈"制约,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国内有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进一步廓清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边界,为下一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清头绪,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也逐步加大。李岚清副总理指出 ,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认真总结经验 ,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努力完成改革的各项任务。高校要积极主动 ,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转变观念 ,彻底摒弃高校大包大揽办社会的陈旧思想 ,下决心从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 ,建立一种新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一、高校后勤改革面临的问题(一 )解放思想不够 ,转变观念困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  相似文献   

13.
陈颖超 《理论界》2004,(2):100-101
随着全国各行各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也在探索着自己的改革之路,而作为教学管理保障体系的高等学校后勤乃是学校各项改革的“先锋官”。早在1999年国务院就转发教育部等6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至此,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均不同程度地对高等学校后勤实行社会化管理。适应这一改革的需要,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必须探索建立既适应高校未来发展需要,又符合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是摆在高校财务工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一、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蕊  张丹虎 《理论界》2005,(4):176-17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想取得持续与稳定的成绩,其关键因素就是“人”的问题,而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又必须改革以往的制约后勤发展的人事制度,从而激发广大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确保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时代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消除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保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国高校后勤进行了社会化改革。 1999年以来 ,经过各地各高校的共同努力 ,我国的高校后勤改变了过去完全靠国家投入、学校办后勤的管理模式 ,各高校后勤服务系统已普遍实现了与学校行政系统的分离 ,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型的后勤服务实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改革必然带来新的利益、思想的矛盾冲突 ,必然要求服务思想、服务行为和服务理念的变革和创新。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思考 ,必须重构和完善高校…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后勤市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君 《理论界》2005,(10):128-129
高校后勤市场建设问题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发展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是高校后勤市场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根本内涵,既体现高校后勤为高校服务的宗旨,又体现高校后勤产业化、企业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关系高教事业及高校后勤长远发展的战略大计。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是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目前,关键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改体转型”,创建后勤实体,实现以企业化、产业化为标志的校内后勤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龙君  吴国璋 《理论界》2002,(3):32-33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社会化。”高校后勤改革从1978年起步,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期间步履艰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作为一种教育产业被人们所认同,对高校后勤改革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高校后勤如何改革,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还有许多迫切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后勤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要真正实现社会化,就必须要对高校后勤企业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这是解决我国高校发展瓶颈问题和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由于高校和后勤企业之间没有理顺产权关系,加上管理体制及高校后勤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等因素制约,高校后勤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必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必须坚持“由政府统筹主导、教育部门组织实施、学校参加、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国 《理论界》2006,(2):128-12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对此我们需要在思想认识和理论依据上作出深层次和前瞻性的把握与研究,进行探索与创新,尤其要对各种改革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分析,这对于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