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问》2015,(3)
吏员出职是金代官员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央政府吏员的出职,充实了金朝政府的官僚队伍。金代不同时期吏员的出职情况,因所在部门、吏职不同而各异。通过对中央政府吏员出职情况的考述以及对其考满期、重新出职及出职最高秩限的考察可知,金代吏员有出职的制度保障,且出职后再升迁无最高官品的限制,甚至可以升迁至宰执。有金一代,中央政府部门吏员的出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对金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少数民族政权选官制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辽阔富饶的黑龙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世世代代用血汗浇灌了这片肥沃的土地。至迟从唐代开始,中央政权就在这里设置完整的行政机构,进行着有效的管辖。之后,历朝政府继续在此设官治民,进一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十二世纪初,满族的先世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对黑龙江流域进行着统治。金的前朝都城称上京,即今阿城县城南白城。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属金代上京路所辖的蒲峪、胡里改和恤品(速频)路管辖。在今克东县二克山下,乌裕尔河畔,有座金代的北方重镇,即蒲峪路故城。“路”是金朝行政区划名称,相…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蒲峪路,位于克东县金城公社古城大队乌裕尔河南岸,为金代北方重镇。城址呈椭圆形,周长2800余米,有南北两个瓮门,土堞38处,曾出土过“蒲峪路印”。金代上京路下属蒲峪、胡里改、恤品三路,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其中蒲峪路辖境北到外兴安岭,南到松花江,西到嫩江,东到汤旺河。掘有关资料记载,当初这里不仅山川秀  相似文献   

4.
彭放 《学习与探索》2002,(6):99-105
在黑龙江文学史上 ,“借才异代”的移民文学成为主流。这些移民作家主要是因罪发配的“流人”及其家属 ,还有以各种原因滞留或客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学创作 ,支撑着黑龙江文坛的半壁江山。移民带来各地的先进文化 ,促进南北地区和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使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而且给文学创作广泛吸收异地经验 ,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黑龙江移民文学的繁荣 ,是人才政策开明、开放结出的硕果 ,也与中国知识分子爱祖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有关。移民文学现象是黑龙江文化的一种特色。既要看到移民作家对黑龙江文化的启蒙和开发带来的效益 ,又要看到“流人文化”中潜藏着消极的“恋乡守根”和“回归故土”的流亡意识。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本土作家成长起来 ,替代了移民作家 ,这是黑龙江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可以预见到的是 :未来的黑龙江文学将更加开放 ,更具活力 ,其乡土特色更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黑龙江地区不断出土金代的“嘎拉哈”雕刻品。1973年,在绥滨县黑龙江畔的中兴金墓群三号墓中,出土了一枚用水晶石雕刻的猪“嘎拉哈”。1974年,在松花江畔奥里米金墓群二十四号墓中,出土了一枚用玉石雕刻的猪“嘎拉哈”。此外,在阿城县金上京故城中还出土了用铜雕刻的大小不同的三枚猪“嘎拉哈”。这些“嘎拉哈”雕刻得十分精细逼真,与实物别无二致,是一种少见的雕刻艺术品,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熟练的雕刻技巧。 中兴三号墓是一座贵族墓葬,棺壁有彩绘图案,棺中撒有防腐用的水银。墓中出土了金到(这是一种腰佩)、金花饰、捏金线耳…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下游,恒滚河(今阿姆贡河)口对面的特林村北,有明代修建的永宁寺遗址,这是众所周知的。而特林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称作奴儿干,在元代文献中已经多次出现。《元一统志》和《明一统志》都说奴儿干城,“元废,城址犹存”,为“辽金之旧”。在元代之前的金代,特林既属其管辖之内,那么有没有当时的文化遗存呢?如果有的话,那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呢?本文,试图从金代文献中,为特林已发现和将来可能发现的金代佛教文化。考寻若干线索。一 1675年至1676年,曾作为俄国使节而到中国的斯帕法里,在其所著《中国记》(喀山,1910年版)一书中写道:“20年前,我国哥萨克曾在阿穆尔河沿岸及其河口处,同中国人打过仗。据他们所述,从阿穆尔河上行  相似文献   

7.
金代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处在承北宋而启元的一个重要阶段。据文献记载,当日的金源诗坛,也曾风光无限,“人文蔚起,制作炳然”。只是由于战乱、兵火、民族偏见等诸多方面原因,造成金代文献的大量毁灭和散佚。长期以来,金代文献研究整理工作未受到应有重视,而这种基础工程研究的滞后,无疑直接影响到理论研究的进展,影响到人们对金代文学、文化的正确认识。最近,令人欣喜的是,在金代文献整理研究领域里,薛瑞兆、郭明志潜心耕耘多年的学术成果《全金涛}),终于出版问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前所未有的鸿篇巨制,以相当…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非常遥远的年代里,远古人类就生息和繁衍在这里,在同大自然的艰苦斗争中,不断地把历史推向前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考古学资料证明,辽宁本溪山城子后庙山,营口金牛山下层文化遗存,属于旧石器文化遗存,已与北京猿人同时期。喀左县水泉乡石城子村瓦房屯前的鸽子洞遗址,距今约五六万年。在北部的黑龙江地区,哈尔滨市阎家岗发现“哈尔滨人”头骨化石,距今有二万三千年。说明二万多年以前,黑龙江地区已经有了原始人类活动。据此,专家们断定,黑龙江地区的远古人类已有了数万年的历史。至于新石器遗  相似文献   

9.
在确立建设经济大省的同时,还必须把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提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是黑龙江省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是关系到中共黑龙江省委“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战略部署能否实现及全省“两个文明”建设能否“都搞好”、再上新台阶的大问题。本文对黑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问题作以如下探讨。一、黑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背景及问题将黑龙江建设成文化大省是在跨世纪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大发展、大背景下提出并进行的,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深刻的全面的认识:这就是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和激…  相似文献   

10.
关于啥尔滨名称的由来,历史上众说纷纭,曾有俄语的“大坟墓”、蒙古语的“平地”、满语的“晒网场”等多种解释。近日出版的《哈尔滨考》一书中,关成和先生认为,哈尔滨这个词既不是来自俄语,也不是来自蒙古语和满语,而是金代“阿勒锦”村的音转。早在公元十一世纪,满族先祖女真人就称这里为“阿勒锦”。“阿勒锦”作为哈尔滨的最早名称,至今已有八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由“阿勒锦”最终音转为今日的哈尔滨,关先生认为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其依据为是年官印的《黑龙江舆图》上标有“大哈尔滨”的字样。并认为哈尔滨一词“从此即成了该城名称的定译”。关先生的考证,已为多数人所接受。近日,笔者在整理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档  相似文献   

11.
古代民族的饮食及居住习惯的形成,是个复杂的问题。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了解近代饮食、居住风俗的源流,预测未来人类饮食、居住的趋向是很有益处的。 一、饮食风俗 人类不同时期的饮食习惯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制约。黑龙江地区的金代女真人及其先民的饮食发展历史正是如此. 1.肃慎、挹娄的饮食习惯 《后汉书·挹娄传》载:肃慎、挹娄“有五谷、麻布,……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三国志·挹娄传》又载:肃慎、挹娄地 “有五谷、牛、马、麻布。……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  相似文献   

12.
1911年我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至今已七十周年了。这次革命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它对近代中国社会却有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黑龙江是祖国东北边陲的一个省分,发端于中原地区的这次革命在这里也同样有强烈的反响。考察 “辛亥革命”时期黑龙江的历史,不论对我们了解这一阶段黑龙江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还是对研究我国整个“辛亥革命”的历史,都是很有意义的。一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世界列强,对我国加紧了侵略。由于腐朽的清政府实行对外国帝国主义屈膝投降和对国内人民…  相似文献   

13.
瑷珲条约签订前,俄国阿穆尔、滨海两州原是我国的领土。据苏联民族学家多尔吉赫估计,这一地区在十七世纪中叶有居民约34500人,其中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处以下、乌苏里江口以上一段的黑龙江北岸约为31000人,乌苏里江口以下的黑龙江两岸约为3500人①。居民多为土著少数民族。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涅维尔斯科伊以考察为名,强行侵入我黑龙江下游并建立哨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第一次出现了来自欧洲的俄罗斯人的居民点②。 1854至1857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先后四次武装进行所谓黑龙江航行“考察”,同时沿黑龙江北岸设立许多哨所和…  相似文献   

14.
元代蒙古族封建政权继承了金代对祖国东北边疆的统治,在辽阳设立了辽阳行中书省,下辖辽阳、沈阳、大宁、广宁、东宁、开元、水达达等七路。开元路、水达达路管辖着黑龙江流域的辽阔大地,其中以开元路建置时间最早。“开元路……金末,其将蒲鲜万奴据辽东,元初癸已岁(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出师伐之,生禽万奴,师至开无、恤品,东土悉平,开元之名,始见于此。”①但是,关于开元城最早的位置,在中外史学界,却长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说法:金上京(黑龙江省阿城白城)说②,黄龙府(吉林省农安县)说③,三姓(黑龙江  相似文献   

15.
《学问》2010,(2)
赫哲族是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交汇地区,世代以捕鱼射猎为生。在其生产与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习俗,如养狗就是其中之一。狗在赫哲族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曹道士碑是黑龙江地区发现的金代唯一的有关道教的碑刻,曾见录于《吉林通志》和《宾县县志》①,但误漏很多。我们在阿什河流域进行考古工作时,再次调查了曹道士碑,并对它进行了初步研究,写成此文。 松峰山太虚洞与曹道士碑 松峰山在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南约百余华里。是张广才岭山脉中的一个山峰,高约拔海六百米左右。山峰险峻,奇石重叠,风景幽雅深邃,在地貌上属于假喀斯特地型。主峰下有清代“海云观”遗墟,附近峭岩有个古老的岩洞,洞之内口上边岩壁上镌有“松峰 山太虚洞”六字,其下两行小字已辨认不清。洞内建有四通石碑,其中一通是金代章宗…  相似文献   

17.
《学问》2010,(1)
金代石刻不但记载了金代世人的生平,同时还包含着个人或群体的佛教信仰生活情况,这些为研究金代佛教信仰生活提供了详实、宝贵的史料,亦开启了新的研究视角。金代佛教信仰群体涉及广泛的社会阶层与民族,金代佛教信徒多是出于自愿而接受、信奉佛教,僧俗在信仰方式上具有共性和易操作性,在家庭观念与世俗礼法的影响下,金代佛教信仰自身又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郊区发现的‘使司’款金代银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银锭在我省发现不多,阿城县曾出土过四枚。一九七八年春,于哈尔滨市西南郊约四十里处的正红四屯又发现一枚银锭,形制同于前者,外观呈砝码形,束腰,边缘四周为水波纹。银锭长十四厘米,锭首宽八点五厘米,腰宽五点五厘米,厚二点五厘米。银锭上刻有“伍拾两”“行人唐公原”“□□称”的錾文,并加盖上“使司”“赵思义”及“?、?、?”等戳记符号。带有“使司”款的银锭,一九七四年在陕西省临潼县出土的三十一枚金代银锭中,计有九枚,其中二枚也带“行人唐公原”、“唐公原”的錾文。可见,哈尔滨市郊区出土的这枚“使司”银锭,当为金代无疑。金代官署在铸造银锭时,为确保铸造质量、重量、成色等、在银锭上还錾出有关行人、称子的姓名和金银铺行的名称,这枚“使司”银锭上刻的是  相似文献   

19.
旅游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产物。黑龙江省的旅游文化中真正得到开发的只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的少数民族文化 ,至于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流寓文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为促进黑龙江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今后应把开发流寓文化作为提高旅游文化品位的重要内容 ,应将开发流寓文化列入黑龙江“十五”规划。在流寓文化开发中应首先重点开发宁安与海林、齐齐哈尔和哈尔滨三处旅游带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学术交流杂志社协办的“第九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于2014年11月1—2日在哈尔滨举行。这是继2006年第二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举办以来第二次来到这里--黑龙江大学论坛的发起单位之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20余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会议围绕“原苏联、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前沿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