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苏俄非常时期,列宁在解决粮食危机的过程中提出了十分丰富的发展粮食生产及农村工作的思想。他提出,“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进行国内战争、发展工业以及各项事业,无不依赖于充足的粮食;发展粮食生产必须重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采用新机器和新技术;必须帮助农民获得足够的种子,以利于他们完成播种的任务。他还提出,发展粮食生产需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依赖有效的农村工作。他的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忻州市宁武县是国家贫困县之一,也是粮食生产弱县,受"一煤独大"的影响与制约,目前粮食生产仍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掌握全县粮食生产总体现状,分析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研究促进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转变思路,提高发展现代农业意识,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对推进全县"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缓解严重的粮食危机,出台并强力实施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由此引起农民强烈的反应并形成农民与国家之间紧张的互动和博弈。这种互动和博弈主要表现为国家统购统销与农民自由之间的矛盾,高征购引发农民“粮食恐慌”的危机,强迫命令风导致农村干群关系尖锐对立。在农民微弱且坚韧持久的利益表达压力下,国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统购统销政策,并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实现双方的“利益整合”,冲突得以调适和纾解。国家与农民的互动和博弈,不仅折射出国家尊重农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所做的不懈努力,也为当今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在分析国内外粮食产业化经营动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就粮食产业化发展方向与政策取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是国家粮食价格政策的主要目标,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理论和相关数据证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问题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农民增收还不十分稳固,粮食安全还存在新的隐患。对此,一是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和生产成本;三是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为契机,积极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6.
南辑 《今日南国》2006,(24):128-128
近几年,农村喜事越来越多。年年1月,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必讲兴农问题。新农村建设,更给农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通过村级转移支付、粮食直补,提高退耕还林和征地补偿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逐步加大,大量支农资金流向农村。久“旱”的黄土地,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汩汩甘泉。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过程中,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作了不懈努力,形成了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粮食问题、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和统筹兼顾、综合发展等特色,为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加强粮食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是现阶段“三农”问题的两大核心问题,尤其在粮食主产区,增产又增收是一道难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随后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如何构筑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并举的长效机制,是仍然值得研讨的重大课题。江西作为粮食主产区,粮食既是优势产业,更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粮食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对湘西州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作者认为,当前农民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建设,但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制定严重不足,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不够。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其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农民全面正确理解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和内容。三是充分认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农民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四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和保障农民主体作用的实现。五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方案与规划,使农民从内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六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参与建设的能力。七是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切入点和方法。八是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要同时推进,积极探索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的适当形式。九是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试点村与非试点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小康生活》2005,(3):4-4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努力实现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农业部日前下发了《关于2005年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思路。就如何保障作为“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关键环节的粮食加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健康发展,经过对比、分析和深入调查,从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加强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粮食法规、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改善市场流通、加强人才培养与职业准入、建立市场化经营平台、加强农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8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它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3.
以重构产业结构与强化企业控制为视点提高粮食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前几轮的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是在经济转型背景下进行的,存在不少缺陷。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其目标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市场导向的粮食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扶持龙头产业、推进粮食企业产业化发展等措施提高粮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利用外部性资源促进村庄的内源性发展,村庄内源性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农民能力建设。农民能力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是一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农民能力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另一方面,农民能力建设又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旨归。因此,研究农民能力建设的内容、途径及其机制创新,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亟需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培训,并鼓励大学毕业生深入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应该本着人民教育人民办、义务教育政府办的原则,在近期内将“两免一补”政策(国定贫困县的贫困家庭学生可以享受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进一步扩大到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从长期来看,应该尽快确立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除各项费用的制度,加大…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实际出发和尊重农民意愿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自主性,是成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农民的事,尊重农民主体是新农村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觉悟和素质,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民,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素质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高素质的新农民,根本谈不上新农村。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提高农民素质不仅事关我国新农村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涵。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民教育和农民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当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研究中国的粮食民俗,建立适合中国地理环境、社会基础和风俗习惯的粮食生产、粮食消费和粮食管理模式,解释中国民俗在粮食问题上的地位,探讨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在从自由经济的农业社会向市场经济的工业社会转型时期保持粮农的民俗权利和人民饮食上的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并指出其中可继承的优秀民俗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有利于反思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自养模式,维护国家粮食主权,保护民俗文化遗产,建设节约型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板块构造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中部塌陷"的现实,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中部地区应采取"倾斜""反哺""预警"三大对策来解决"三农"问题.倾斜对策是针对农村发展的,主要措施是权力向县级组织倾斜,资源向县城及农产品加工园区倾斜,政策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倾斜;反哺是针对农业发展的,措施是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反哺中部粮食主产区;预警是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是实施农民利益预警调控.  相似文献   

20.
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收入差距拉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低和粮食生产能力差异明显等困境。我国粮食主产区要突破困境,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需要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耕地保护机制、农业自然灾害防范机制、粮食产业化经营机制、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农民增收机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