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与中国现代作家庐隐的《象牙戒指》,皆为爱情与婚姻题材的女性小说。解析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及其在19世纪的英国和"五四"时期的中国这两种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的婚恋选择,进而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婚恋方式、婚恋目的、婚恋责任等方面探求作品中蕴含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2.
屠格涅夫的《阿霞》出版于1858年,常与《初恋》《春潮》集册出版,合称为爱的小说,因为在这些作品中都是以人类与自然,爱和幸福作为主题。但是《阿霞》其实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悲剧,从小说人物主要人物的塑造到作者个人的写作原型及经历,都决定了这场爱情无疾而终的必然性。本文即从多角度详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伤逝》、《边城》和《围城》分别是现代文学中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的代表作品,这三部作品分别诠释了不同时代作家的爱情观。虽然这三部作品中具体的爱情描写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是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三部不同的作品存在着明显的相似处:作品中的主人公都企图建立理想的爱情,但最终都以爱情悲剧告终。不仅如此,造成其爱情悲剧的根源也是相同的,即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获得8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朗读者》,是一部关于纳粹大屠杀的电影,根据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改编而成。在它之前,已有两百多部同样题材的影片。  相似文献   

5.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是一部伟大的爱情小说。主人公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被认为是"心灵的爱情"。本文将从恋母情结入手,分析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探索于连在真爱的召唤下,形成自我毁灭后所达到精神和爱情真诚复归的历程,以及对这种恋母式爱情所显现出来的真爱进行歌颂。  相似文献   

6.
《茶花女》是我国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写的是一场纯真的爱情成全了一个风尘女子最终的美丽的故事。主人公玛格丽特原本是一个出卖感情和肉体的妓女,但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爱情却使她重新焕发出纯情,她为自己的所爱甘愿牺牲和默默承受的精神和行动最终使她净化成为一位天使,从而赢得了千万读者的崇敬。本文通过分析玛格丽特的恋爱过程论述了真诚、牺牲与奉献的爱情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这样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7.
《热的雪》是俄罗斯苏联时期著名作家尤里·邦达列夫于1969年创作的卫国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小说对卫国战争的残酷、冷血进行了深入描写,是一部"表现军人忠于职守",反映卫国战争真实性的优秀作品。本文以长篇小说《热的雪》为例,讨论邦达列夫小说所反映的战争意识,同时分析该小说的艺术性及其社会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一个时代的体现,能够在深层面反映现实,使得人们在心灵上达到共鸣。《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小说,其作者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文风以揭露社会社会现实、讽刺黑暗的统治阶级为主,作品主要围绕男女青年的婚恋故事而展开。《曼斯菲尔德庄园》被称为简·奥斯汀作品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部小说,理由与出发点是极为丰富的。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去分析小说,能够得到作者对于小说环境最深层面的体会与思考,现实主义角度作为文学作品分析的重要思维方式,对于文学创作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以《曼斯菲尔德庄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线几乎就是围绕几位女性人物而展开的,以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女性形象,对于小说的探究分析,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苍狼》是井上靖所写中国题材历史作品中非常受欢迎的一部小说。因为它不仅是单纯的是一部描述民族崛起的发展史,更是蕴含了了作家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反应了其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意图的一部作品。本论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解读《苍狼》中铁木真的心结来试图了解井上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珍妮姑娘》都通过女主人公的两段爱情悲剧,叙写了两个女人的悲惨人生,在其中的结构设置、情节安排上都有高度的相似性。文章将通过对两部小说的探索,研究其中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1.
杨晖  刘洋 《现代交际》2012,(10):72+71
中、日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曾在自己的小说中有过对爱情的描写,本文从《伤逝》和《门》两部文学作品,分析两位文学大师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对爱情的阐释。只有把人性的改造和社会的革命结合起来,才能解释爱情的迷茫,找到爱情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呐喊》、《彷徨》创作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期间,这两部小说是我国现代小说的鼻祖,在我国具有很高的地位。《呐喊》、《彷徨》反映的是当时真实的社会现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悲剧色彩,鲁迅通过这种对人物形象的详细刻画的手段展现当时社会的现实。现代关于《呐喊》、《彷徨》两部小说的研究比较多,但很多研究都是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严重的重点。本文研究是从小说本身带有的悲剧性色彩出发,对《呐喊》、《彷徨》的悲剧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威廉·莫里斯的代表作《乌有乡消息》是一部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为题材的优秀的长篇空想小说。该小说中蕴含的生态观及教育观都体现了莫里斯所倡导的回归自然的理念,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70年正式出版的一部非虚构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讲述了哥伦比亚一艘军舰的海员在海难发生10天后奇迹生还的经历。非虚构小说的主要特征在作品中有集中的体现,对这些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读懂作品以及了解其中反映的哥伦比亚深层的社会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著名作品之一,通过讨论不同的爱情与婚姻,作者表明了她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观点。爱情与婚姻是紧密联系的。爱情与婚姻不能仅仅被金钱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理想的婚姻应基于成熟的感情与尊重的基础上。她反对婚姻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并强调婚姻中感情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部让薛燕平和自己“划清界限”的作品——薜燕平的每一部作品都能给人带来惊喜,但是,这部新作却是让人震惊。《21克爱情》是一座精神的炼狱。小说描写了一个癌症病人从发现病情、住院医治到恶化病殁的过程,但它不是一部一般的描写疾病的小说,它的主人公是疾病而不是人——它给“疾病”这种人类最重要的生理现象完成了一次真正的文化仪式,它是一部“文化病理学。”  相似文献   

17.
《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它创作于19世纪初,作品以宗教、女性为主题,巧妙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刻画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的经典形象。电影《浓情巧克力》改编自作家琼妮·哈里斯(Joanne Harris)的同名小说,创作于20世纪。同样是一部以宗教、女性为主题的电影,它与此类作品中的经典《红字》相对比,有相同之处,亦有反差与创新。本文拟就两部作品的相同与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石湾 《中外书摘》2010,(11):39-42
吴强是怎样的一个作家,他又为什么要写《红日》这样一部小说呢?  相似文献   

19.
生死是人性的试金石,在涉及生死问题时,大仁大义、苟且偷生等众生相便很快凸显出来,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可夫的《烈日灼人》与中国导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便将人性的善或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两部影片在主题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即它们都表现了政治大背景下的个人命运的选择、爱情的脆弱以及人性的复杂。因此,将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来研究政治环境中的爱情和人性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米晓媛 《现代交际》2013,(11):81-81
《白鲸》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所发表的一篇有关捕鲸的海洋题材的小说。小说描述了亚哈船长在海上追杀白鲸,最后与白鲸同归于尽的经历。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作为著名浪漫主义小说的《白鲸》中营造了置身于海洋航行,随时遭遇各类危险的死亡氛围。本文通过对《白鲸》中死亡氛围进行分析,探析、解读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关于人类"征服与占有"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