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旧中国鼎革之际,胡适的去留颇费周折,蒋介石下野前邀他去台湾看看,并宽慰他不要他再做什么大使之类的了。当时可以代表半官方意见的先前胡适弟子的吴晗在清华同学会上说:“梅可以留在清华,胡是走了好”(林从敏《追忆校长梅贻琦先生》)胡适只好六赴美国做寓公去了。  相似文献   

2.
胡适与北京大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适一生与北大关系密切。本文对胡适担负北大领导期间所做的诸多工作和他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做了客观评述。同时指出民国时期的北大学统带有浓厚的自由民主色彩,这个传统的形成其中与胡适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胡适一生曾经多次拒绝做官。20世纪30年代初,汪精卫请胡适做教育部长,胡适没有答应。1947年,蒋介石要改组政府,想请胡适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兼考试院院长,胡适也  相似文献   

4.
季羡林先生在做人处世方面,一向讲究行有格,从不做逾轨、缺德之事,始终严于自警自律。季羡林先生的秘书李玉洁回忆说,好些年前,季先生写过《为胡适说几句话》的文章。当时胡适的问题还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她劝季先生不要  相似文献   

5.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领导的白话文运动是对清末的白话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革命的意义,既是语言文字学的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又是文学的革命,以白话文学取代旧文学。推广白话文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胡适在这一方做了大量工作,对中小学国文教育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方案。胡适推广白话文不仅直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对整个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全民族文化水平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那老伴     
丹卿 《山西老年》2010,(5):23-23
我和老伴是1951年春结的婚。爷爷一手包办,属有婚姻无爱情型。刚订婚,我就提出退掉这门婚事,爷爷苦苦劝我:"人家女娃没爹没娘,怪可怜的,咱可不能做那对不起人的事。"我默认了。去区政府领结婚证,爷爷怕我半路变卦,与媒人再三叮咛我:"到区上人家问你,就说你俩是自由恋爱,  相似文献   

7.
胡绳一生对胡适做了很多评价,这些评价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本文将胡绳的评价分了三个时期,并对其阶段性评价的特征做了一定的分析。胡绳对胡适的评价经历了从早期的仰慕理解、以朋相待到彻底决裂、否定批判再到自我否定、历史重估,呈现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这些阶段性的评价中胡绳对于胡适的评价既有独特的见解,也有对时局的解读,更有时代的印记。尽管这些评价逐渐走向了客观、全面、科学,但是中间的曲折是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艰辛历程,这有助于澄清一些历史真相,对以后的实践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适对建设我国一流大学有着迫切的希望,并在早年就形成了这一思想。胡适的一流大学理想与实践可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宏观层面,集中当时的力量重点建设几所国立大学、保持大学的独立性(独立的经费、独立于政治);二是微观层面,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大学治理结构四个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构想。  相似文献   

9.
在胡适看来,议政的知识分子很大程度上是要力争做国家、政府、当政者的“谏士”和“诤臣”。然而,身为“诤臣”的议政的知识分子言论的相对独立性如何得到保障?胡适认为,主观上,知识分子要与政府有意识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做一个置身局外的“局外人”;客观上,知识分子要有经济上的保障,即“有职业而不靠政治吃饭”,这样才不会为“饭碗势力”所左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胡适提出其著名观点--幼稚民主现.其内涵是:民主制度是一种幼稚的政治制度;民主可随时随地开始;民主运行无需高深的知识程度.胡适提出幼稚民主观,是为了维护民主的终极价值,是为了解决中国民主进程的理论困境,也是胡适个人民主理论的逻辑产物.从理论角度而言,胡适的幼稚民主观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任何民主都需要一个试错的过程.民主运行和民众的智力程度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胡适的幼稚民主观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因为他过于重视制度的效能,忽视了民主运行所需要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1928年,胡适就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妻子江冬秀带着7岁的小儿子胡思杜,去老家绩溪主持修缮祖坟,家中只剩下胡适、祖望父子俩。只懂做大学校长和研究学问的胡适,如何与9岁的儿子做伴呢?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之前胡适对东北形势就很关注,并对危机的出现有预感。事变后,他积极投身于拯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中。他与友人创办《独立评论》,并在主编位置上为之付出巨大的心血。他从国际、国内等方面着眼,对事变的原因、影响所做的阐释,许多是有见地、有的甚至是很精辟的。胡适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爱国行动也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最重要的开拓者,他强调传记文学既能“帮助人格的教育”,又可以“给史家做材料”,大力鼓动各色人杰写自传,推动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繁荣,还创造性提出言行录是传记文学的重要体式.胡适大张旗鼓地提倡传记文学是基于自由思想,旨在形成发达的英雄崇拜风气,培养自由独立的人格.敢于承担责任和富于冒险进取的精神,做最孤立的也是最强力的人.  相似文献   

14.
198 9年第 9期《读书》载有李冰涛先生《治古汉语易而治古白话难》一文 ,探讨《胡适的日记》一书中为胡适所不解的一句散曲“剔秃栾一轮天外月”,原文是这样的 :古汉语比古白话好懂 ,何以见得 ?因为古汉语尚有历代的注疏帮助理解 ,而古白话 ,随着时间的流转 ,意义便不得而知了。即如白话运动的大师胡适之先生 ,也有不可明了之处。如《胡适的日记》第 5 3页 ,有一句散曲 :“剔秃栾一轮天外月。”胡适在“剔秃栾”后注了个“此字不明”。其实 ,徐州方言里就有这个词 ,是很圆很圆的意思。现在的徐州人形容很圆的东西还常用这个词。“剔秃”或“…  相似文献   

15.
自从欧阳位于1991年发表了他的关于《石头记》脂评本是伪作这一发现后,毁誉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欧阳健的发现是极有价值的。欧阳健是善意地指出胡适上了当,受了骗。他对脂本的考证实质上是胡适的考证工作的继续和发展。他是修正胡适的错误,不是往胡适身上泼脏水。这次论战的哲学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胡适的先验论的分岐,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胡适的实证主义的分岐,是马克思的认识论与资产阶级的常识论的分岐。这场论战的分岐焦点是:是否定胡适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结论,还是捍卫胡适的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结论的问题。红学的出路在于把红学从胡适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6.
回报     
著名学者陈之藩在青年时,胡适先生给了他一张400美元的支票资助他到美国留学。陈之藩后来有了钱马上就还给胡适先生,还写了一封信致谢。胡适接到信后给陈之藩写了回信:“之藩兄:谢谢你的来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400美元,我借出去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胡适先生的这段话,让我想到做人的成本是善,是不断地去帮助别人。因为——帮助别人,总有一种快乐盈满心间,因此你将收获快乐的利息;帮助别人,总有一种感恩寄存在别人的心田,因此你将收获感恩的利息;帮助别人,总有一种善…  相似文献   

17.
以胡适禅宗研究为个案,研究了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与传统自由思想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胡适的禅宗研究虽然缺乏思想深度,但他的自由主义理论与禅宗存在关联,胡适要求政治与文化自由,这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不同于传统的主要进展,但胡适并没有意识到现代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也能找到它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最近在一家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为胡适辩诬——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和“问题与主义”的再认识》(《炎黄春秋》2005年第7期)。文中说:“当年对胡适的批判,完全是背离实际的诛心之论。”“至今仍原封不动地照搬四十多年前的观点者还大有人在,很有必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再思考再认识,还胡适以本来面目。”从我这个孤陋寡闻的青年学子来说,接触到一些有限的报刊网站,感觉恰恰相反:为胡适大唱赞歌乃至吹捧到无以复加程度的倒是大有人在!有人甚至断言,说21世纪将是胡适的世纪。这些暂且不去说它,现在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9.
胡适作为学人与民国外交界联系密切。他与民国不同时期的高级外交官私交或深或浅,对民国外交政策与对外交涉多有评议;外交界对胡适亦相当礼遇,或征询意见,或采纳建议,或延揽任用。留学生群体的“我群”意识、胡适自身的性格特征与处世原则为其提供了在外交界活动的广阔空间。这种交往是互动式的:一方是凭藉与外交界的交往为国进言,一方是借重知识分子的智慧,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20.
荆墨 《社区》2011,(29):46-46
民国年代,胡适是知识女性们眼里的偶像,以至有言称:“未见胡适已倾心,一见胡适误终身。”许多女性拜倒在胡博士的西装西学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