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光辉生涯》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迈尔斯.弗兰克林最重要的作品,被誉为"第一部澳大利亚小说"。该书讲述了西比拉一家由兴旺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西比拉在逆境中不畏艰难,敢于与命运抗争。小说借西比拉的言行对十九世纪末期澳大利亚社会的传统势力和种种不公进行了挑战和批评。文章从两性等级、社会等级、宗教批判和爱情自主四个方面分析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我的光辉生涯》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迈尔斯·富兰克林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西比拉反抗婚姻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在西比拉生活的父权制社会里,婚姻是导致女人成为男人奴隶的罪魁祸首,她不愿成为牺牲品,勇敢而痛苦地进行反抗。本文主要从西比拉对婚姻的反抗方面来阐释这部小说所具有的女权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女作家迈尔斯·弗兰克林在她的经典著作《我的光辉生涯》中刻画了一位勇于反抗婚姻、勇于挑战传统性别束缚的女性西比拉。由于时代的局限,在西比拉的世界里,女性是男性的附庸,是婚姻的牺牲品;而西比拉追求自己的梦想,超越时代地同残酷的现实作斗争,但自己也在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中形成了扭曲矛盾的人格。西比拉的女性意识远远超越了她的时代,至今依然闪耀着光辉。  相似文献   

4.
<我的光辉生涯>是杰出的澳大利亚女作家迈尔斯·弗兰克林的最重要作品,是一部典型的教育小说.本文从女主人公西比拉生活的五个阶段入手,探析情感和生活经历怎样影响她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和发展.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独立人格的塑造,在真实反映澳大利亚19世纪末期社会风貌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澳大利亚社会等级和两性等级的不认同,倡导女性心理发展应该同男性一样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我的光辉生涯》是澳大利亚女性作家迈尔斯·弗兰克林的成名之作,在整个澳洲文坛都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于贯穿小说始终的女主人公西比拉·梅尔文的形象.旨在对西比拉跌宕起伏的成长轨迹做一次旅行式的探寻,并窥视隐藏在其背后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男人保护并养活家庭,女人协助男人井照看子女,这是自从远古的时代就形成的风俗.因此说,自然本能滋生出生活习性,经过约定俗成的过程,最终导致婚姻这一社会制度的确立.”从此以后,有的人咒骂婚姻,有的人抨击婚姻,有的人赞扬婚姻.诗人、小说家们更是把婚姻作为他们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对之进行深入探索和细腻的  相似文献   

7.
伊丽莎白·乔利,作为澳大利亚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共出版了十五部长篇小说,五部短篇小说集,四部文集。作家融合了后现代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写作风格,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展示了各式各样的女性边缘人物,其中以《井》最为著名,这部小说一举拿下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弗兰克林文学奖。对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国内有众多学者大多是从传统的弗洛伊德精神理论进行分析的。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从新弗洛伊德精神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的各色女性人物,力图为读者展现处于社会边缘的澳洲女性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分析《我的光辉生涯》小说中心人物西比拉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表现出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态度,既向往爱情又诋毁贬低爱情。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过度补偿个人身上的自卑感就会夸大个人本身的自尊,通过贬低他人、抬高自身地位来维护自己的优越感。针对西比拉扭曲甚至变态的人格,利用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分析西比拉身上的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从而解释她极端的世界观和爱情观,更进一步指出西比拉悲剧人生的心理症结。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小说家迈尔斯·富兰克林的小说<我的光辉生涯>塑造了一个顽强追求独立人格、富于反叛精神的女主人公西比拉,吸引了不少评论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为武器,分析西比拉在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及其在她与他人和自身关系中的具体运作,揭示她在这些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中所做出的奋争和个中苦涩,同时指出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进步性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两只蓝鸟》的伦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只蓝鸟》是著名英国作家劳伦斯鲜为人知的一个短篇。小说讲述了婚姻围城内外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写出了两性之间交流的缺失和婚姻的无奈,展现了爱情和婚姻的伦理困境。劳伦斯旨在探讨婚姻内外的生命感觉和生存状态,审视婚姻的伦理道德,建立新的和谐、完美的男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创造了婚姻。恋爱是一种神话,婚姻是一种谎话,别人的恋爱和婚姻只是一种闲话。没结婚的女人。只能算的上半个女人,当你跟她结婚后,你就完全失去她了。世界上折扣率最高的东西是爱情,淘汰率最底的游戏是婚姻。男人在母亲手中长大,在老婆手中毁灭,孩子又在自己老婆手中成长,然后也在他太太的手中毁灭,这就是循环不止的生命定律。婚姻如同上吊,别以为绳索一拉,双脚蹬空,就很快结束。事实上你还得经历一段挣扎,窒息,才能到达平静的阶段。男人和女人之间之所以不好,是因为男人要的是女人,而女人要的是仆人。叫一…  相似文献   

12.
性别歧视是传统封建观念认为男人比女人强的反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而且反映在语言及其使用中.从句法、构词和语义等角度阐述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此种现象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婚姻等原因及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婚姻的故事包罗万象,或者有愉快的结局,或者没有。戏慢性情景从一开始就存在,只是女人的感觉比男人更强烈,男人往往倾向于胡乱应付过去。婚姻事务专家们的总的结论是,从物质意义上说,男人从神圣的婚姻中的所得总是多于女人;这方面的专家大多数凑巧都是女人,但她  相似文献   

14.
女人作为人的一个性别归类,和"女"字作为一个符号所表达的内涵,为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在《说文解字》时代,女人仍然更多的是一种物品,是一种被男人审视和把玩的物品.但更重要的是它证明,创造汉字,或者更准确地说,当汉字发展到《说文解字》时代,女人失去了(或者就从来未曾拥有过)对汉字的驾驭和控制.汉字被男性化了.  相似文献   

15.
《恋爱中的女人》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作家戴.赫.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是劳伦斯另一部著作《虹》的续篇。这部小说主要通过对文中主人公伯金和厄休拉、杰拉德和戈珍两对恋人的爱情故事的描写揭示出工业文明压迫下异化的人类灵魂已经无法正常去爱的社会现况。小说中男人与女人、工业文明与人性的对立一直贯穿始终,并帮助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文章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框架下,从男人与女人、工业文明与人性这两组对立深入地探讨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小说《黑氏》、《美穴地》、《魁王》、《废都》,都叙述的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或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在爱欲中角逐与挣扎的故事,它们成为贾平凹反映商州大地上民土风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按说,象《小城之恋》、《岗上的世纪》、《白涡》、《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反响较大的性表现小说出现后,文学中的性表现已不再成为热门话题,但是,贾平凹小说中所流露出来的传统女性观念的变迁,却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17.
有意无意,耳朵里总被关于已婚男人的信息所塞满,某某妙龄女子爱上别人的老公,爱得死去活来,男人不肯离婚,她只有独自伤神。结了婚不甘寂寞的女人看到别人的老公比自己的好时,略有想出墙的念头,不是证明自己的魅力。就是想给平淡如水的婚姻加点调味品。当然.已婚男人是被女人和生活打磨出采的精品,像一个散发着香味的面包,不停地诱惑着情感饥饿的女人们。实在说不好是谁对谁错,女人们想要一个好男人没错,男人们自成精品诱人也没错.  相似文献   

18.
男人追求女人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诗经就曾有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之说,可见男人追求女人是古亦有之,现在社会虽然提倡男女平等,但大多数的婚姻还是男人主动多了一些,男人一旦遇到心仪的女子,往往就会主动发起进攻,既便遭到女人的拒绝,也会厚起脸皮,一而再,再而三地冲了上去,直到达到目的,方可罢休。  相似文献   

19.
积雪草 《社区》2014,(31):54-54
幸福的婚姻究竟长什么样?这个,真不好说。认识一对小夫妻,是圈内公认的幸福夫妻,模范夫妻。男人沉稳大气,女人优雅内敛。两个人在公开场合,从来都是十指相扣,缠绕在一起,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方便能心领神会。男人有时会抵在女人的耳边小声说着什么,女人便会低眉潋滟,会心地笑。男人有时会给女人拎着包,拿着水,一起逛街,或在书店里流连,乐得做绅士般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女人世界》2008,(5):74-77
男人追求婚外情人可能是一种猎奇,而女人则大多是因为对婚姻的不满足,但一直以来,人们对男人的婚外情比较宽容,而对女人则苛刻了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