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主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有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实际上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具有"民主"特性的精神或原则(即经济民主)在政治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和必然要求.因此,经济民主既是民主政治形成的现实基础,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2.
最近法国《费加罗文学报》上有三篇文章讨论了新小说派的问题,很能说明法国公众对这些作品的看法,现将这些文章的内容摘要介绍如下:《费加罗文学报》第917期(1963年11月14日)上刊登了多米尼克·日阿迈题为《1963年小说家玩的什么把戏?》一篇文章。文章一开始,作者提到远在他服兵役时,就有人教导他连最小的事也要问问“在哪里?”,“在何时?”,“什么?”,“怎样?”等问题。可是,对于这些无疑是太简单的疑问,1963年的作家也不能予以答复。不是缺少“在哪里?”,便是没有“什么?”,不是“怎样?”没有说清楚,便是“在何时?”没有讲明白。更不用问“是  相似文献   

3.
民主政治是人类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逐渐孕育的一种制度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进程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政治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精华,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一种中国式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对世界民主政治模式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提出建设“中国式民主”的主张虽具有正当性,但这一民主模式能否成立,关键在于它能否回答并解决好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中国式民主是阶级的还是全民的;中国现有的制度模式如何有效落实“人民作主”的原则;这一模式如何得到国内人民与国际社会的认可;它如何回应谁拥有民主定义权的问题;它如何在实践检验中证明自己比西方或北欧民主优越。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式民主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作为一种普世价值的"民主"无疑是值得追求的。"民主"也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但是,"民主"到底是什么?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背后是一套知识体系。当人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民主"的时候,就忙于用混乱不堪的"知识"进行"解释"并企图改造让人失望的现实,而很多实行了民主的国家并没有实现人们当初的良好愿望——"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6.
房庠 《中华魂》2011,(3):56-60
李志坚同学:你好!《中华魂》编辑部的同志把你的来信转给我,希望由我来谈谈这个问题。应该说,你提到的杜文我也注意到了,文章的观点极有代表性.代表了当前相当一部分人对民主问题的看法。我们应当重视这篇文章,因为它提出的绝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而是涉及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什么道路、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这样一个事关全局的大是大非问题。  相似文献   

7.
曹汉 《中华魂》2008,(11):40-42
家乡有一句谚语:"七缠进了八,鞋穿进了袜。"形容逻辑混乱,颠三倒四。最近读到一位教授的文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学习时报》2008年6月2日),便给人以这样的感觉。这篇文章纵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列出了三个提法:"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核心","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人民利益是核  相似文献   

8.
周新城 《中华魂》2014,(7):18-21
近年来围绕着民主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世界上有没有抽象的、纯粹的、"普世"的民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什么?对民主问题要不要做阶级分析?我想就此谈一点看法。中央多次提出,要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看,划清这两种民主的界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任务。有的人声称民主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普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一生都是一个行动者。笔者从五四时期(1915~1921)、建党时期(1921~1927)和晚年(1927~1942)三个阶段展开的论述可以看出,陈独秀始终呼吁民主、争取民主、反思民主。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斗争的变化,他对民主的认识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刻,并由遵循规范伦理学:"我应该做什么"转向美德伦理学:"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他最后的觉悟,即伦理的觉悟。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日本老一辈学者丸山升的论文集《鲁迅·革命·历史》在国内出版.①我在读其中的《日本的鲁迅研究》时,对他解释"竹内鲁迅"的一段话印象深刻.这段话意在解释为什么竹内好放弃对鲁迅思想"变化"的研究,转而探求鲁迅身上"不变"的因素.他指出竹内好用"回心之轴"、"文学者的自觉"等语言所表现的东西,是鲁迅身上几乎性格化、气质化了的某种因素,因此很难用语言定义、说明,甚至这种定义、说明本身是做不到的.那么,探求这种难以证实的东西的"行为"(方法)背后指向什么?在丸山升看来,竹内好之所以执意去探求鲁迅(表面变化的)思想背后不变的因素是因为他深刻体验到"‘思想'是多么脆弱的东西,或者换言之,将‘思想'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是多么困难".[1](P345)所以竹内好面对的问题是:"对于人来说,最后留下的是什么?人靠什么而得以生存?"[1](P345)这是竹内好把握鲁迅的出发点.在丸山升看来,竹内好能够深刻感觉到这种"思想"的外在和"脆弱",并形成写作《鲁迅》的动力,是因为他目睹了"当时的日本,包括马克思主义者、自由主义者的许多‘思想家'们,不仅政治上败北,思想也很容易变化,倒向了军国主义、国家主义".[1](P345)丸山升以这种明白而准确的方式把握了竹内好写作《鲁迅》的立意及其得以产生的现实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在经历了议会民主的实践后,立足国情,重新探索"主权在民"的中国实现形式,形成直接民权、权能分立、五权政府等一系列"中国式民主"思想和相应的制度设计,成为探索"中国式民主"的先行者.从孙中山算起,中国的民主模式问题已成为世纪性话题,虽然孙中山探索的时代已然过去,但他面对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当代,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谈标题     
标题,是作者给文章的命名。 读者接触一篇文章,首先注目的就是标题。标题的好坏,关系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宣传效果。革命导师列宁对于标题的作用是极为重视的,在标题的拟制上也颇有研究。1905年,列宁写了一篇批判孟什维克尾巴主义策略的文章。他曾先后为这篇文章拟制了四次标题:一、《革命的后方与前卫》;二、《无产阶级起义与独创精神》;三、《无产阶级起义与机会主义分子的尾巴主义》;四、《两个策略》。经过分析、比较后,文章以《两个策略》为题发表在《前进报》上。可以看出,这四个标题之中,前三个标题一个比一个更具体,更明确,更尖锐,但列宁为了抓住更多的读者,还是采用了突出、醒  相似文献   

13.
龙向阳  郑建成 《国际论坛》2011,(6):47-51,78,79
政治发展理论本身就是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一种外部因素。而亨廷顿不论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强调"政治稳定",还是在80、90年代呼吁"政治民主",这些主张基本上都是当时美国对发展中国家政策的一种反映,在非洲地区的具体表现就是美国调整对非洲的政策和向非洲国家输出民主。因此,"政治稳定"与"政治民主"究竟哪个才是"好东西",这主要不在于亨廷顿的政治思想是否发生了变化,关键是当时美国的对外政策需要哪个。这不仅是我们在研究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而且是我们在应用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研究以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实践时更应该谨慎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追求民主政治、渴望善政,是当代人类社会的普遍愿景.然而,民主政治又是一个歧义纷生的问题,离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空间范围(区域),抽象地谈论民主政治犹如缘木求鱼,只能带来对民主政治的反叛.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不管我们怎样设想普遍民主,它是我们这个时代必不可免的事实.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如果这一点我们做到了,我们就能对付民主,否则我们就会倒霉."[1](P304)  相似文献   

15.
读者俱乐部     
《新天地》2007,(6)
《新天地》读者俱乐部:看了该刊2007年第4期,其中有一篇文章《曾轰动全国的南京知青之歌案始末》,令我明白了此事的来龙去脉。我曾也是一名知青,将青春献给修理地球,也曾唱过这首歌,引起我的共鸣。当年很想知道那首歌曲的作者是谁,但无从查找。幸而贵刊让我知道此歌的故事,我觉得没有什么遗憾了。我作为曾经的知青,望贵刊多刊登一些知青的回忆文章,让后代知道曾有过的年代,父辈的“艰辛”!广州市李勇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古代雅典陪审法庭与民主政治的密切联系 :首先 ,陪审法庭是雅典政治民主化的产物 ,其职权也随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而扩大 ;其次 ,陪审法庭是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民主政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第三 ,陪审法庭的制度设计和拥有的权力合乎雅典人的民主观念。总之 ,古代雅典陪审法庭与民主政治有着表与里、形式与灵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沈钧儒与中国宪政民主》一书将沈钧儒与中国宪政民主历程结合起来考察,在沈钧儒研究中不失为颇具开创性意义的学术举动。作者帮助读者"知人",也在尽力论世,指出,西方原创性的宪政传统是"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中国的宪政民主却是"富强为体,宪政为用",不同的文化范式与现实需求决定了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逻辑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文贵在新,一篇有新意的文章会使人眼前一亮,引起读者的兴趣,而老生常谈、平淡无奇的文章会使人生厌的,叫人失去看完的耐心。北方有句俗话:“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意思是要创新求异,标新立异,别具一格。那么如何使自己的文章富有新意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题目要新题目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一个有新意的题目会使你的文章顿时增色不少。例如同样是写妈妈的文章,以《爱唠叨的妈妈》、《喜欢画眉的妈妈》为题就比《我的妈妈》要“新”一些。而《我有两个爸爸》、《老烟枪终于“缴…  相似文献   

19.
楼花是什么?     
世界上许多国家规定,只有装修好的现房才允许出售,就像其他产业都是有了成品才能出售给消费者一样。但在香港,霍英东先生把资金效率发挥到极致,有张图纸就可以卖楼,通称“卖楼花”。“楼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意义何在?下面刊登何博传先生的《楼花是什么?》会给大家以深层解读。何博传先生是曾经引起多方关注的《山坳上的中国》的作者、中山大学教授。他的忧患意识、犀利笔锋为许多读者所熟悉。由于工作的关系,近十来年来,何博传在南沙开发中密切地接触到霍英东先生,这为他立志转向"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霍英东病逝后,何博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推出了近两万字的《中国土地改革与霍英东对改革开放的十项贡献》,《楼花是什么?》就是其中一段。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以陕甘宁边区"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三三制的政权建设原则"、"边区参议会制度"为典范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民主政治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是社会主义时期政治文明的雏形,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谱写了令人骄傲的篇章。文章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上进行了探讨。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成熟,对民主政治建设成就起了基本的指导作用。二,切实保障人民民主自由权利,是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根本依据。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