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虑非线性经济周期模型中经济变量存在记忆性质与时间滞后现象,研究随机周期作用激励下Goodwin模型的随机响应,以此研究记忆性质与时间滞后现象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具体影响。通过随机多尺度方法得到了模型的确定性与随机情形下的稳态响应。结果发现:当考虑非线性投资函数时,经济变量的时间记忆性质和时间滞后现象均可以导致经济波动方式的改变;当考虑非线性消费函数时,经济变量的时间记忆性质与时间滞后现象均可以诱导出经济周期波动的随机跳跃现象,即引发经济系统的突变。同时,随机周期作用也可以诱发系统出现稳态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岔现象出现,说明外部随机周期作用可以诱发经济系统的突变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周期的划分与波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而合理地划分出我国历次经济周期的起止时点,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文章采用我国GDP增长率作为基准时间序列,并以GDP增长率的三年移动平均为辅助序列,将我国经济周期进行划分为九轮的短周期,进而根据短周期的波长变动趋势,将我国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对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发现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型出现了新的变动趋势。根据划分的结果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吴国富  崔斌 《统计研究》1997,14(6):43-46
本文运用周期自回归模型对“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新旧经济周期转折点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收缩与扩张的过程。经济周期按周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和时间长短分类,可划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小周期,平均长度为2-3年,该周期也称为短周期或次要周期;第二种是中周期,平均长度为4-6年;第三种是大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该周期对经济发展影响较为重要;第四种是中长周期,平均长度约为20年,一般含有二三个大周期,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如美国1873年至1970年近100年的历史中,景气循环23次,我国自1981年至1994年景气循环5次,周期长度大约为3年左右,其他各国也存在5年左…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周期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施发启 《统计研究》2000,17(7):59-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亿元迅速提高到1998年的795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9.7%。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增长在年度间的波动仍然比较频繁和剧烈。例如,经济增长率最高的1984年仅为15.2%,而经济增长率最低的1900年仅为3.8%,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由此引出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经济波动究竟是一种杂乱无章的随机波动,还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周期波动?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此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不同意社会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这一说法,认为不能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硬套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上,我国发生的历次经济波动也不具有历史必然性。但也有人认为,经济周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样存在周期性波动。本文围绕这一问题,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存在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各周期的特点和成因等作一初步探讨,最后运用经济周期模型对未来12年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在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中,经济周期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由于变量的性质不同,周期的形状,特征也不同,有一类变量的周期峰值总是领先于其他变量的周期峰值而出现;另一类变量的周期峰值总是滞后于其他变量的周期峰值而出现;第三类变量的周期峰值则居中。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Markov机制转换状态空间模型的平滑概率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扩张的平滑概率较好地刻画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周期的波动存在明显差异,非对称性特征比较明显;1952—2008年中国共经历了10轮经济周期的波动,平滑概率为我国经济周期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已步入了第10轮经济周期,经济扩张概率始终处于高位运行,到2008年为止,新一轮经济周期波动的低谷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8.
经济周期是经济运行中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研究和探讨经济发展周期,了解经济运行中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成因和发展趋势,可以为我们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为科学地制定相应经济政策提供依据,达到适时有效地调节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使周期波动中“涨”和“落”的坡度较为平缓,“峰”和“谷”的落差较为小些。尽可能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的“负效应”,实现经济在波动中的快速增长。杭州经济周期波动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八年中,杭州市经济发展大致上经历了四个周期,各经济周期被动的基本态势与特征如下:一…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周期规律与宏观调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塞 《统计研究》1994,11(2):1-8
论经济周期规律与宏观调控实践张塞一、如何认识经济周期规律宏观经济在运行中客观上存在周期问题,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客观规律。经济运行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或者从一个低谷到另一个低谷,形成一个周期。从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共经历了三个周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识别驱动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性的影响因素,依据中国经济的特殊性,基于1978-2014年42个宏观经济变量的样本数据集构建动态因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驱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因素有5个潜在宏观因子,其中前四个主要因子分别揭示了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波动源,它们分别为工业产出因子、外商直接投资(FDI)因子、设备利用率因子和全要素生产率因子。另外,讨论了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经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杨缅昆 《统计研究》2005,22(4):64-4
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于 1 93 6年创立投入产出模型。由于这一模型在各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1 968年 ,联合国统计局将投入产出核算纳入SNA中 ,使其与国民收入核算一道 ,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入产出学领域内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试图在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使投入产出分析不仅用于中间产品的分析上 ,也不仅用于考察最终产品和总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上 ,而是能在更大的经济领域内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刘起运教授所发表的《结构式凯恩斯乘数模型研究》(《统计研…  相似文献   

12.
邓冰 《统计研究》2005,22(4):75-2
经济普查是一项国情国力的综合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与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等相比 ,经济普查调查的范围更全、涉及的领域更广。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进行经济普查 ,得到的最终成果是经济普查数据资料。这些统计数据有 1 0 0 0余项指标 ,可谓非常全面和具体。如何开发应用这些原始数据资料 ,让经济普查数据更好、更方便地满足政府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需求 ,服务于社会 ,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有关“如何开发与利用经济普查数据”方面的讨论很多 ,有人主张…  相似文献   

13.
王小童  高昌林 《统计研究》2009,26(3):97-101
  本文介绍创新调查分析领域比较流行的CDM模型的由来、结构及其在创新调查分析领域的应用,依据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指标对CDM模型进行了改进,尝试建立一个适合进行中国企业创新的微观实证研究的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4.
刘平 《统计研究》2004,21(12):58-4
"十一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统计学科专家评审组于2004年9月11~12日在贵阳市召开了"统计学调研暨现代统计学研究"专家座谈会.会议总结了我国统计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统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基本明确了我国统计学科需要着重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政府统计改革千头万绪,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来,以调查队的整合为标志的统计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国家统计、地方统计、部门统计三位一体的格局愈见清晰。在此之时,如能将统计标准化建设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抓住这一统计制度的细微之处做好“文章”,则是通往“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快捷之路。一、统计标准和统计标准化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统计标准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用以衡量统计对象的准则。统计标准的内容其实十分广泛,不只是各种统计分类,统计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概念、范畴、目录、编码、表式,特别是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世祥  成金华 《统计研究》2008,25(10):18-25
 内容提要:文章基于生产理论框架的非参数法,应用几个不同目标情景下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从省际、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角度评价了中国的能源效率,并利用“两步法”估计了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即使以国内先进水平做参照,中国的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然很低,而且省际、区际之间差异较大,表明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从主要的能源用户来看,工业部门以及6个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源效率都不高,这是由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反映出中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工业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性。我们也发现,技术进步与地区之间的技术扩散,能源价格的适当提高与价格机制的完善,对于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长青 《统计研究》2004,21(3):17-2
一、研究社会保障覆盖面的现实意义 (一)覆盖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体现保险的科学机理是人多数人分摊少数人的风险.因此,任何一项商业保险总是希望吸引更多的投保人参加,投保人越多,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保险企业的盈利率也就越高.在一个大社会里,劳动者总是多于退休者(以后退休人员将会增多,但劳动年龄也会延长)就业者总是多于失业者、正常生产者总是多于职业病者,健康者总是多于疾患者.扩大覆盖面,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均衡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倚轻倚重的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8.
19.
一、引言我国已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近年来关于支柱产业选择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国内学术界对支柱产业的界定还略有争议,但基本上都包含以下的一些特征:GDP在所有产业的GDP中所占比重较大(一般认为应达到5%);具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效应,一个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若干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产业的生命周期来看,支柱产业是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这样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支柱产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问题,采用任何单一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因而可以考虑集成多种方法,实现优势互补,克服单一方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波动较大,但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很快.1978~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3%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