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与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密不可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西藏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然而,西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在评价标准、评审过程、岗位聘用等方面还面临诸多困境,亟待突破。为更全面、更系统地厘清西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现状与困境,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西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优化路径,以期为西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西藏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职称评审存在若干问题:普通本科与高职大专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混淆;高校内部过度重视科研忽视教学、职称申报材料弄虚作假、基层推荐异化等;大同行评审小同行、专家库规模偏小等。对此,可通过高职院校职称改为职业资格职称、提高教学业绩权重、改进材料真实性审核工作、取消基层推荐环节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教育创新与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改变陈旧的应试教育理念,实行素质教育。教师科研素质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关键,高校必须着力培养和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素质。要建构有利于教师创新和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职称评审制度,加强对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高校基层教学单位要加强对教师科研工作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若干弊端,提出了"评聘分离、全面考评和重点考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科学与公平兼顾"等四项原则。在评审制度层面,废除职称职务终身制,实行评聘分离、建立专业化的职称评审体系;在评审内容方面,实行全面考评和重点考评相结合,并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特点和教师在成长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考评重点;在评审方法方面,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以多层选拔,组合优势晋级代替量化加分方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科学性与公平性兼顾的高校职称评审体系。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在高等教育改革、新管理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作用下,大学教师"科研至上"行为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性的世界景观。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来分析,目前中国大学教师所表现出的"科研至上"行为并不能单纯地被解释为教师个体行为,而是具有制度化和结构性的特点,有着广泛深厚的合法性基础和特定的制度逻辑。其中大学教师的聘任、晋升、激励、评估及声誉制度等影响并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与发展策略。在大学教育范式变革的时代,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范式转型,需要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重构大学教师发展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在职称、人才称号、项目等评审工作中广泛存在的"四唯"问题既与政府、社会对大学的评价考核标准有关,也与大学内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关,有其阶段合理性。但时至今日,"四唯"倾向已严重影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发现、集聚和使用,不利于激发"第一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驱动力。破解"四唯"困局的关键在于树立和引导正确的科研价值取向,建立以代表作、同行评价为重要参考标准的评价机制,重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使职称评审的支点回归大学初心,即高质量做好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由于管理体制的陈旧、大学文化建设的滞后以及产学研的脱节,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低下。对此,应改革现行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形成企业出题、政府出钱、高校研究的“三合一”科研模式,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培育,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加速培育科技中介组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宋南争 《学术探索》2014,(9):153-156
民族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默会知识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对临沧市临翔区创新地在教师改革中的实践探索,通过确保自我反思时间,创建"特色教师工作室",加强多元对话以及打造"发现与赏识"校园文化环境,从而一步步递进式地显现,重构,彰显,传播教师的默会知识,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德育专业化是教师专业素养中德育维度的专业化,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内容包括专业德育知识、专业德育能力以及专业德育情感。师德培训、德育科研以及自我教育是教师德育专业化的途径。在"实践取向"的指导下,通过德育叙事、德育案例研究、德育合作研讨和德育专题考察等具体方法提高教师德育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教师德育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职称评审与职务聘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加强学术期刊和科研项目的管理、改善职称评审程序、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师岗位聘任和岗位考核制度及调整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条件中的教学要求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高度重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高校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改善这方面的情况,我们要强化教学型、研究型、实践型合一的师资队伍的综合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理论素养、创业实践能力,完善教师的管理培养制度,健全评价保障机制,同时从教师的知识结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指导模式三方面去深化创业指导专业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10年关于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存在着专业发展潜力巨大、专业发展意愿强烈、专业发展环境宽松等专业发展优势,但是同时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专业发展理念陈旧、专业发展途径不足等专业发展劣势也不容忽视。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采取完善农村幼儿教师"任""评"制度、提供学前教育专业学历培训、培养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工资保险等相关福利待遇、建立系统配套的科学培训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三本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三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普遍不高,工程实践能力相当薄弱,科研实践能力整体不强。要提升三本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必须拥有一定的保障机制如: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定好方案;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夯实基础,落实经费。提高三本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有校内培养、校外实践、科研促进、技能竞赛。  相似文献   

14.
自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以来,教师教育本土化趋势日益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教育形式纷纷涌现,教师教育改革呈现区域突破的特质:幼儿教师培养"自成体系";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教育"相继崛起";农村地区教师发展"深受重视"。为推进整体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高水平院校应承担幼师培训重任、在更多地方师范院校实行免费师范生制度、试行教师定向培养机制、实行教育实验区。  相似文献   

15.
教师胜任力研究是对教师质量的深层次考察。教师胜任力与教师考核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职专业教师考核要借鉴教师胜任力研究的相关成果,从胜任力角度分析高职专业教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改进高职专业教师考核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对教师教育的有效培训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为提高培训效果,如何设置最符合教师发展的课程内容、如何设置教师最需要的专业知识等成为所有培训机构考虑的重点。因此,本文以云南省“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以培训需求和培训实效为重点来说明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7.
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教师教育质量下降之间,继承教师教育成功经验与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之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与教师教育院校关注之间出现了矛盾。从小学课程改革的综合性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特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在要求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比较看,实行小学教师全科综合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翻译本科和翻译硕士的大量设立,翻译教师队伍日益壮大。许多英语语言文学教师变身为翻译教师,他们翻译实践少,实践能力薄弱,这直接影响到翻译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升翻译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翻译教师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教育教学部门、翻译院系和翻译教师个人等三方入手,提出通过职称评审改革、教学管理配套政策支持和翻译教师个人努力等多个渠道来形成合力,全面提升翻译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翻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教师问题是其主要问题之一。从需要层次论的角度来看,解决民办高校教师激励问题,应从建立有效的薪酬体系、依法保障教师平等权利、建立民主沟通机制、完善职称评定体系、加强科研激励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其一,新型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竞相纷呈;其二,各类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深入。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八方面:一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培养目标在定位上“高而空”;二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课程体系普遍呈现“新瓶装旧酒”的格局;三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教学方式总体上是“形”变而“神”未变;四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五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弹性;六是与本科层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培养过程与中小学实际明显分离;七是研究生层次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难以普遍推广;八是与本科层次及研究生层次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相应的管理体制存在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