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藏语拉萨话(以下简称藏语)和汉语普通话(以下简称汉语)一样,代词都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和疑问代词四类。本文就依此四类将藏语和汉语口语里的代词作一简单的比较。 (一)人称代词:藏语和汉语的人称代词基本上相同。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代词用法和代词语音演变的考察以及和现代汉语方言的比较,详细论证了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关系表现为第三人称代词和近指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远指代词在用法和语音上具有衍生关系;(2)古汉语代词“其”是现代南方某些方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共同来源;(3)作为指示代词用法的“之”在上古并非表示泛指,而是一个典型的近指代词。  相似文献   

3.
汉语人称代词复数表达形式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甲骨刻辞到明清白话 ,汉语在人称代词复数表达形式上经历了一个从无标记到有标记的发展过程。上古汉语使用单复数同形的表达方式 ,中古以后 ,随着“人称代词 +辈”的语法化 ,导致了“们”系列标记的产生。在汉语史上 ,“人称代词+们”曾一度发生合音化。明代以后 ,随着合音字“俺”、“您”、“亻昝”的解体 ,汉语人称代词的复数表达形式趋向于定型。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人称代词带修饰语的形式日益流行 ,但它却是一种与汉语传统语法规律相违背的表达形式。本文通过考察该形式的使用 ,复现之后的发展及其特殊的表达优势 ,揭示了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带修饰语形式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以Ariel的可及性理论为依据,以《杨澜访谈录》中主持人和嘉宾的语料为研究对象,对汉语人称代词的预指做了研究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在汉语中,不管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亦或是第三人称代词,都具有预指的功能,人称代词预指的可及性也因为受到距离、竞争、凸显和一致四个方面的影响,可及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眼于英语代词的翻译 ,揭示代词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解决的方法。重点阐明英语和汉语代词的对比。首先 ,为了更好的理解语言的交流和代词的翻译 ,就要明确翻译和代词的定义和主要特点。说明英语中的代词 ,为了更好的理解英汉翻译中的代词 ,将会讨论物主代词 ,反身代词和人称代词的用法。其次 ,英汉翻译中的代词最困难是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代词的不同意义。最后说明翻译中代词的指代 ,通过一些例子分析翻译中的代词。  相似文献   

7.
吴媛媛 《北方论丛》2007,1(3):73-75
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产生、发展、定型这一流变过程,与其它人称代词比,有着较大的差异。除“渠”、“她”外第三人称代词皆源自于指示代词指示性和称代性的分化,当指示代词的称代作用趋强势时,就已向第三人称代词转化。指示代词称代特性在第三人称代词流变过程中,一直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究人称代词的言语角色、语义和指称等与英语中人称代词有关的几个问题,人称代词的使用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双语言艺术,它是译者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原文作者思想的过程。好的翻译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但由于汉语和英语本身语言系统存在的差异性,翻译不可能做到字对字、句对句的完全工整。代词作为语言的重要的一部分,小说文学语言表达中有着指称衔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翻译及两种语言的对比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汉英对照阅读《围城》发现,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多使用"零回指"的衔接手段,与译文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截然不同。而译者在汉译时灵活处理英汉人称代词的不同使用习惯,使得译文语言规范,清晰易懂。  相似文献   

10.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格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常用结构,它既可以是偏正性的,也可以是同位性的。根据句法功能和表义类型的差异,同位性"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格式可以分为三类,即数量强调型、同指注释型和评议诱发型。评议诱发型结构与主谓结构有相似性,但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语用价值,并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构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对比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摘要部分所存在的差异。方法:通过自身写作及阅读大量的中英文参考文献,对比、分析其摘要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和写作要求,比较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的描述及人称代词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结果: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摘要部分在基本结构、基本内容的描述以及人称代词的使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结论: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摘要部分写作要求不完全相同,提示作者在进行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写作时,应根据中英文期刊的具体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以提高论文录用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尝试运用Langacker(1993,1995,1999)的认知参照点(CRP)理论对《红楼梦》中的称呼语系统进行解读。称呼语常用的语言形式主要包括:专有名词、有定描述语、代词及零形代词等三类名词表达式(NP)。文章依据认知参照点理论先后以对称和自称两种视角分别对《红楼梦》中以上三种语言形式的称呼语进行了意义识解。在进一步的讨论后,文章强调了参照点在称呼语意义识解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论语》为考察对象,尝试对书中的几个复指代词及用法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复指对象和复指代词的距离、关系,将《论语》一书的复指代词分为紧邻复指和不相连的复指两大类,最后从结构和语用两方面分析该书使用这类词的原因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约束理论对汉语中的约束以及约束受阻现象进行了探讨。根据名词性词组的指称特点,可将其分为照应语、代名词和指称语。该三类词在句中的受约束情况各异。约束理论三原则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约束受阻是一种独特的约束现象,可分为强和弱两种。尽管汉语有其独特之处,有些句法形式和英语的不一致,但仍然可用普遍语法的相关理论对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丽艳 《北方论丛》2003,(4):114-117
一般认为“们”作为表示多数的后缀可以附着在所有指人名词或代词的后面,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对“们”使用范围的考察来对“们”的使用条件加以描述,可以解释和解决外国留学生对“们”的误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明清山东方言白话文献中,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用来回指前文所述内容时出现了两种特殊的句法位置:指示代词+NP+VP和NP+指示代词+VP。这两种位置的指示代词与NP之间都没有结构关系,而指示代词与VP则存在着语义上的主-述关系和宾-动关系。这两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约是在元明时期产生的,它的出现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7.
照应现象在认知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Ariel的可及性理论可全面地对照应进行诠释。在语篇中,代词的使用与礼貌现象有蓍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礼貌理论汗牛充栋,而其中以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理论因为其跨文化视野,具有更广泛的阐释力。因此将以代词视角的选择和心理空间理论为出发点,利用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理论对汉语中的代词照应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