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2条佛教词语(短语)入手,可以考察《大方便佛报恩经》的年代。其中“观世音菩萨”、“四围陀”、“释氏宫”见于后秦译经;“大悲愿”,“不请友”,与《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如来十号相同的十种具体名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以及“萨遮尼乾”,“天宝香、天宝花(华)”和“一箭道”均见于东晋以后译经;“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最早见于东晋十六国及以后译经;“三藏九部”除《大方便佛报恩经》外,其余用例均见于南北朝以后的中土佛教典籍;“五盖十缠”最早见于南朝梁的《慈悲道场忏法》。这12条佛教词语表明,《大方便佛报恩经》不是东汉时期的文献。如果是译经,它的翻译年代当在东晋之后。  相似文献   

2.
通过画面的释读与佛经的对比研究,莫高窟第296窟北壁的须阇提本生故事画主要依据的是《大方便佛报恩经》绘制而成,而不是《贤愚经》。莫高窟第296窟开凿于北周末至隋初出现的兴佛、兴国时期,而非北周灭法之前。  相似文献   

3.
法藏P.2185号敦煌写卷是《净土盂兰盆经》的唯一抄本,也是该经存世的唯一孤本。该经旨在奉劝民众造盂兰盆并于七月十五日供奉佛僧,为现在、七世父母追福。这部中土僧人撰述的佛典是佛教孝道观中国化、世俗化的典范,其取材甚广,除借鉴《盂兰盆经》外,还征引了一些当时流行的佛经及佛经注疏。本经的编纂既为唐五代官方、寺院与民间耗费巨资造盂兰盆及供奉物品提供了佛典支持,也为盂兰盆斋会范文的制作新增了素材。同时,为盛行于晚唐五代的目连变文中目连母堕饿鬼地狱故事的书写添加了母题。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八月以前,这部佛典远播日本,与《盂兰盆经》《报恩奉盆经》等,同是日本各大寺院举办盂兰盆斋会时的常讲经目。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出台给宗教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历史机遇。该法提升了慈善立法的位阶和效力,克服了之前相关法律文件繁杂低效的弊端;它明确将慈善组织作为慈善活动主体,并设定了较低的准入门槛,规范了主体资格和行为要求;对慈善组织的行为准则、内部治理、信息公开等方面,都进一步严格和细化了管理规范,有助于宗教慈善主体实现内部管理规范和外部公开透明的基本诉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推动我国宗教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方便佛报恩经》语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方便佛报恩经》是一部译者、年代不详,但口语材料比较丰富的翻译佛经.对其语汇进行辨析、考证,对中古语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价值可从以下三方面窥貌一班:一是考释"衰丧、衰祸”及"留怀”等经中语词,抉发新词新义,补正《汉语大词典》的阙漏;二是考察"非”等词的新用法,这或许有助于推定该经的译经年代;三是列举经中部分俗字用例,以弥补《汉语大字典》在收字举证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隋书·经籍志》中所记载的《孝经》著作多梁朝的注和义疏,这与梁武帝高度重视《孝经》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撰写《孝经义疏》,奖掖善《孝经》者,推行孝治,推动了《孝经》在梁朝的发展。他宣扬儒、道、佛三教同源思想,促进了《孝经》学与佛教思想的双向渗透。但他本人居丧过礼的行为以及其孝行的神化也对梁朝孝子们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芒 《新天地》2011,(9):22-23
翟俊杰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功勋导演,曾拍过《血战台儿庄》、《长征》、《大决战》等经典作品。他的儿子翟小兴毕业于中戏,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不但成了年轻新锐导演,还获得演艺界"十大孝子"的称号!  相似文献   

8.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她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紧密合作,融合共处,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大团结的凯歌。元末武昌回回诗人丁鹤年的诗作,就是一颗用回汉两族人民心血浇灌出来的硕果,一支壮丽的民族大团结的颂歌。据元末戴良的《高士传》和明初乌斯道的《丁孝子传》记载:丁鹤年生于元末,死于明初。《高士传》云:“鹤年西域人也。”《丁孝子传》说:“丁孝子名鹤年,字鹤年,西域人。”《明史·文苑传》又说:“丁鹤年者,回回人。”前者指地区而言,后者指族别而说。“西域”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通过的《慈善法》,有必要全面、深入理解其内容,澄清模糊认识,完善缺陷和不足.针对《慈善法》在慈善含义、慈善信托、慈善信息公开、慈善服务、慈善组织投资、慈善税收、国际慈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应当对《慈善法》予以修订或通过司法解释、实施细则等加以完善,使慈善法形成一个完整、有序、严谨、可行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中日两国的传说故事中报恩题材的故事非常之多,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动物报恩类、仙人报思类及植物报恩类等等。其中最多的当属动物报思类和私人报恩类。因此,本文想就这两种类型进行比较探讨,力图通过比较两国的传说故事来追寻两国民间文学自古以来的内在联系。动物报恩谭下面对中国的《狐狸姑娘》和日本的《狐妻》进行比较。《狐狸姑娘》的故事梗概:一年轻的猎人在山上救了一只遭狼袭击的狐狸。从此,狐狸每天趁猎人不在家时去猎人家化成姑娘,为猎人做这做那。一天猎人发现了这种情形便藏起了狐狸的皮,姑娘只好留下与猎人结婚并…  相似文献   

11.
慈善信托是当代慈善发展的基本运作模式,是调动市场力量与社会资源参与慈善的有力工具。《信托法》上的公益信托名实不符且不能适应慈善信托的发展需要,为此《慈善法》最终专章规定了“慈善信托”以期矫正。在《信托法》有关规定尚未正式宣布失效的背景下,慈善信托配套法规政策的出台完善是应重点关注并需要审慎处理的焦点问题。应本着《慈善法》的理念目标、基本原则,从放宽认定标准、设置监管分工、明确受托人、监察人的资格及权利义务、完善扶持促进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具体制度机制的科学性与操作性,促进中国慈善信托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恩报思想体现于婚姻关系合理缔结,赞赏女子以献身生子的方式来报答施恩于其家者,恩报关系成为两性婚爱关系建立的前提动机和情感基础。而为了报恩不必受封建礼教对男女交往的束缚,礼法规范被恩报义务所取代。女子成为婚姻的主动者,常常为履行报恩使命无媒自嫁,冲破人鬼、人与动物精怪的界限。蒲松龄婚姻报恩主张与其整个报恩观分不开。其一强调奴仆对主子报恩,二是强调朋友或普通人之间受恩必报。局限性是以恩为标准,故本质上每每与情、与两性之爱相矛盾相冲突。它还基于把女性和性爱婚姻看成报恩工具的深层意念,精怪、女鬼实际上也是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化身,她们的报恩本质上也是男性性满足之必然性期盼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柳毅传》就题材来源说,应该是受到印度佛经中龙女报恩故事的影响并且在其中国化、文人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柳毅传》在歌颂柳毅的"义"的同时,还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崭新的但又与中国传统思想相契合的"知恩图报"的龙女形象。而龙女和书生柳毅的婚姻其实就是龙女报恩思想的体现,这和龙女故事的报恩原型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4.
俄藏敦煌写卷ф.102《维摩经疏》残卷1-56行内容与隋代慧远《维摩义记》卷第一颇多相同;56行题有"维摩经疏第一";57-317行内容系疏释罗什本《维摩诘经》之《佛道品第八》至《嘱累品第十四》,与S.2732《维摩经义记·卷第四》各品内容几乎全同,只是小有简略,当与P.2273、日本大谷二乐庄旧藏同为一系。ф.102分别汇抄二种有关《维摩诘经》的注疏以成编,不论是前部抄录慧远《维摩义记》卷第一,还是第二部分抄录S.2732佚名《维摩经义记》所疏释各品内容,皆系精心摘录裁剪且有所增补,并非一字不漏的照录,其文字简明流畅,极便于研习和讲授,呈现了敦煌佛教日常用经的抄本特色,是《维摩诘经》义疏学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作为志人小说的经典之作,《世说新语》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很多孝子形象。这些孝子形象受魏晋特殊的时代风尚影响,表现为以礼尽孝和以情尽孝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虽然其社会精神内核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中国古代孝子形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同凸显了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的德孝观念。  相似文献   

16.
《重新发现老子》一书 ,是作者对《道德经》原文深意的发现而提出与他人完全不同的新见解 ,本文概之。其中 ,对道、德、道常 (朴 )、道、道冲、道隐、孔德以及无、玄、啬、绝圣、绝学等在《道德经》中的真正含意进行了逻辑自圆的认定。真正论证了老子道德的自圆性 ,说明了人类全部文化所阐明的自然与老子观念相容 ,说明老子关于人为如何合乎天然的论述反映了“东方事务学”的风骨。从而拂去三千年来加在老子身上的尘污 ,第一次明晰、完整地再现老子思想的光辉。特别是 ,本文将事物的终极原理归结为“善贷善成”而与大易原理一致 ,以概括最小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指出,大藏经中署名为鸠摩罗什译的《大明咒经》是依据鸠摩罗什所译经典及其他资料抄集的抄经,而所谓玄奘翻译的《般若心经》是中国人编撰的伪经.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可知,玄奘在赴印度前得到的《般若心经》,可能就是署名为鸠摩罗什译的《大明咒经》的早期形态.玄奘将该经带到印度,翻为梵文,即其后流传的《梵语心经》的最初流传本.玄奘回国后又把《梵语心经》译为汉文,即现在大家习知的《般若心经》.现存《梵语心经》写本中,尚有经不空润色者.此外,印度僧人又在玄奘本《梵语心经》的基础上编辑成的三分具足的《般若心经》,该经回流中国,先后为法月(先后两译)、般若共利言、法成、施护等人译为汉文.《般若心经》是“佛教发展中的文化汇流”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8.
《黄帝四经》与汉代道家思想张运华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四经》,在黄老之学大为盛行的汉代初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成为当时的核心理论。本文着重探讨《黄帝四经》的理论与汉代道家思想的建构及对汉代政治影响的关系。一《四经》关于道的论述是老子本体意义道范畴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保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明弘治九年于明刻本《道命录》是现存最早且完善的《道命录》传本,该本卷末保留有汪祚《道命后序》一文,明确记载了朱申续增、程荣秀新增《道命录》的具体情况,对《道命录》宋、元及明弘治本的刊刻与流传作了说明,并揭示了程颐、朱熹家族后裔在《道命录》的编修、传播等方面的特殊贡献,反映出家族与学术发展的互动关系。汪祚《道命录后序》在《道命录》及道学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国慈善团体的财务公开受传统和法规的多重制约,明清善会善堂编制《征信录》以公开账目的传统在民国得到延续,而中央及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法规也要求慈善团体必须定期公开账目.有些慈善团体在章程中也明确规定财务公开.民国慈善团体财务公开的方式主要是编印《征信录》和登报鸣谢,前者是继承传统,后者是顺应时代.为提高财务公开的可信度,慈善团体往往聘请职业会计师查账,出具查账证明书,这就使财务公开的真实性大大提高.民国慈善团体财务公开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做法,对今天慈善组织提高公信力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