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水萍 《殷都学刊》2011,32(2):81-86
周作人之新人文主义文学思想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把儿童文学纳入新文学的宏观建构中;二、对"言志派"与"载道派"两大新文学源流的批判性反思与鉴照;三、潜心于"冷落冲淡"与"逸趣横生"的散文风格创作实践。概而论之,周作人之新人文主义文学思想强而有力地标举和昭示着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应当在"古典"与"现代"的持衡中获得新生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以其闲适淡雅的独特风格饮誉散文界。他早年写作新诗,致力于文学批评,撰写过50余万言的论著,尤以《英国文学史》得到学术界好评,还独立译成莎士比亚作品40卷。他的文学业绩是多方面的,而散文独标一格,成就显著。梁实秋与散文结缘,可追溯到20年代初,1927年出版的《骂人的艺术》初露小品锋芒。他真正饮誉散文界,是在陆续写出《雅舍小品》的40年代。1939年至1947年,他共创作雅舍小品34篇,于1949年结集出版,风行一时,至今发行50余版,居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发行之首位。《雅舍小品》,是梁实秋作为散文大家的奠基之作。朱光潜…  相似文献   

3.
李强 《兰州学刊》2011,(11):127-132
《醉翁亭记》创作于北宋散文革新的关键时期,对宋元文章学的建构有着重要影响。《醉翁亭记》的创作过程引起宋元读者的关注,"作文不惮屡改"逐渐成为散文创作的重要经验;古典散文作品的形式美和音韵美,以及对文章体制的突破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宋元文学评论者的关注,"美人斟酒之体"和"不可拘于体制"的讨论丰富了宋元文章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书话散文创作在周作人的中后期散文创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隐藏着他一生中一以贯之的两个主题:"爱智"与"别择".这两个主题的贯穿与发挥,造就了周作人书话散文的独特魅力,也开出了20世纪主流散文之外的另一支脉,使得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发展更趋向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刘春香 《阴山学刊》2004,17(3):42-45
冲淡美不但被我国传统美学所青睐,更是周作人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周作人的散文,通过对平实而广泛的内容的叙写和自然平易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一种超然于艳冶禾农丽之外的散文胜境———冲淡之美。他的这类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文学“闲适”散文发端于“五四”时期,在周作人的影响下,经林语堂、梁实秋的大力提倡和发扬,于二、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四十年代仍势头不减。建国以后,由于大陆散文创作自觉地与主流意识相趋同,缺乏个性的表露,“闲适”散文创作几成空白.与此同时,随着去台港作家如梁实秋、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努力,“闲适”散文在台湾和受其影响的香港则成就了一番天地,而在大陆,直到八十年代末才再度兴起了“闲适”散文热。显然,海峡两岸的“闲适”散文同出一脉,不过;两岸“闲适”散文在渊源和总体格局相同的基础上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写作研究是二十世纪中华散文研究不能回避的一大课题。他在众多作品里表现出的对中华文化传统钟情孺慕的底色之美、对时空流转变换画面闪现的流光之美以及对汉语音韵节奏丰富创造的乐声之美,此三大特点是他散文创作理念的一种成功实践,也是他运用中文写作散文的审美特质。底色、流光与乐声统一汇合成了他娴熟而光彩的中文世界。研究其散文世界的三美特质,对散文创作和鉴赏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8.
潘水萍 《天府新论》2011,(3):143-148
梁实秋是一位饱受中西传统文化浸染的极富现代性人文精神的文学批评家。他不仅为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创作作品,而且也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建构提供了大量极具启发性与锋芒性的理论言说指引。极为遗憾的是,由于时代历史语境的种种因由使然,梁实秋之新人文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理论学说始终未能引起学界正面的大力弘扬、关注,而一度处于一种至偏的有意或无意的低视、误读、尘封与遮蔽的沉寂命运。这正是亟待当下学界对其整体的思想学说进行进一步敞开性阐释与探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高旭东 《江汉论坛》2005,6(1):126-129
梁实秋《雅舍小品》的写作是他从文学批评到文学创作的一种转折,但梁实秋又在这些小品散文中,将自己反对五四文学与左翼文学的古典主义文学倾向、对理性与人性的推崇以及反对文学太贴近时代等主张,融化到雅舍小品乃至其它散文的写作中,形成了不同于新文学主潮的独特的审美风格,但是这些小品在许多方面也背离了梁实秋的文学批评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艺术张力。而中国大陆清理阶级斗争为纲而呼唤大写的人、跳开现实的直接性而“寻根”以及90年代的随笔热,正是雅舍小品展现艺术魅力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0.
庄汉新 《河北学刊》2007,27(1):157-161
林非是20世纪中后叶中国散文界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20世纪散文的贡献,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20世纪散文理论的集大成者;二是中国20世纪散文史研究的开拓者;三是中国20世纪中后叶散文创作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1.
美的生活范式的追寻--论凌叔华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的散文创作通过独特的审美想象,借助于对自然和人情的抒写,构筑了一个自我的精神空间,从而获得心灵的诗意的栖息地。与此同时,凌叔华以绘画之技融入作文之艺,营造了清淡素雅的意境,传达出和谐、静穆、圆融之心境。本文主要从以上两方面探讨凌叔华散文创作,旨在论证凌叔华散文创作纯粹是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表达了对美的生活范式的追寻。  相似文献   

12.
论梁实秋小品散文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实秋的小品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没有鲁迅的冷峻,决非匕首与投枪;而是沿袭了周作人的冲淡、平和,形成了雅致、闲适的风格。尽管这些作品曾不合时宜,被称为脱离社会、回避政治的“有闲”产物,然而,随着时代氛围的改变,随着宽松环境的产生,它抖去了蒙在身上的历史尘埃,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读者的青睐。《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小品散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40年他应刘英士之邀以“子佳”为笔名在《星期评论》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13.
意象主义诗歌既具有东方诗歌的特征,也有着西方诗歌所特有的魅力,一直影响着欧美的诗歌创作。随着意象主义诗歌的发展,对中国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述了美国意象主义对中国五四时期诗歌的影响,指出在中国五四时期出现了新的文学倾向,现代主义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国诗人冲破了封建主义文学思想的束缚,在创作中接受了意象主义创作思想。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于美国意象主义的接受更加深入,对后来的中国朦胧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才女作家。自1933年阿英对凌叔华的散文创作作出评论以来,已有不少研究者对其散文创作及地位进行评价。新时期关于凌叔华散文创作的研究大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三个发展和推进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说来,学界对凌叔华散文创作研究的重视还不够,有关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这也决定了她的散文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朝鲜朝文人在中朝外交使节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李攀龙、王世贞在中国文坛的声名及其复古文学思想,并开始购买这二人的著作.其后,在朝鲜朝社会普遍存在的"慕华"思想,与由此衍生出的"同文""并世"意识,以及朝鲜文坛学习"秦汉古文"风尚的推动下,李攀龙、王世贞的复古理念在朝鲜朝文坛得以广泛传播.这不仅引起了散文创作风格向"艰涩""奇僻"的转变,也促成了"秦汉古文"在散文学习范式与散文选集领域经典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6.
苏雪林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思想接近于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她反对把道德从文学中剥离,认为一个好的作家必须拥有健全的人格,在创作上尽量避免不道德的题材;相信文学是对最基本的人性的表现,贵在表现人类“基本的情绪”和不变的“人间性”,从而具有“永久的兴味”;反感因想象力或情感的泛滥导致文学形式的失范,推崇在理性节制下所产生的文学的力量.从这种新人文主义倾向的文学思想出发,苏雪林对当时文坛的种种流弊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的看法,但由于道德、人格等概念有太大的个人性和主观性,导致她在某些作家作品上的判断产生偏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本是诗文的国度,元明以后散文却遭到了放逐,原因虽是综合性的,但散文作品本身魅力的缺乏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如何增强散文的艺术魅力,豫籍基层散文作家樊庆林的创作实绩提供了有益借鉴。思想深邃、新见迭出,层层递进、自然过渡,哲理性与形象化语言完美结合,是其散文引人入胜、摄人心魄的三大魅力所在。这既是他个人散文的三大特征,也不妨视为三种颇可汲取的普适性创作经验,为有志于振兴散文文体、收复散文失地的同仁们提高了信心指数。  相似文献   

18.
萧红,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越的女作家,曾以其风格独具的小说作品独步于中国现代文坛。除了小说散文,萧红还创作了为数不多的诗歌,这些诗歌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将萧红的诗歌纳入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与冰心、湖畔诗派及林徽因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萧红诗歌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它们是萧红基于切身体验与挚诚的生命感受之上的心的诗、心的歌,是她自身性格、情感、经历的忠实记录,自然流露,具有洗尽铅华的自然本色之美。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散文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瑰宝。梁实秋散文艺术纷呈异彩,美不胜收,较为突出的特色是:优雅,幽默,简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美学风格、关注倾向和女性意识入手,试图通过对迟子建散文的分析来管窥其丰富的文学世界、把握其独特的创作风格、阐释其从容的美学追求,并探寻进一步挖掘文学价值、确立独特美学风格、催化散文创作主体生成的可能,从而建构当代散文的一道呈现孤寂之美的文学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