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直观德国     
前段时间,我“有幸”去德国的工厂干了几天,真正体会了一下德国的蓝领工作(不过想当年,我在上海虽不能说是一个纯正的白领,至少也是坐办公室的,没想到来德国却要干体力活)。打工的活很简单,做包装工,这是人人都会干的活。但是打工前后所遇到的事情给我的感触却很深。  相似文献   

2.
黄华 《社区》2008,(14):18-19
我们也许无法选择命运,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郜艳敏初中毕业后主动退学来到天津一家毛线厂打工。在石家庄火车站转车时,她认识了两位自称是替工厂招工的中年妇女,在对方巧言诱骗下,涉世未深的郜艳敏随着她们一起坐上了一辆面包车“去工厂看看”。郜艳敏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就这样被拐骗落入了人贩子的魔掌……  相似文献   

3.
近来诸事凑巧,"打工旅行"成为我生活中的高频词:不久前,一朋友在微信上转给我"澳大利亚面向中国年轻人开放1年打工度假签证"的新闻;在知名媒体工作的好友计划辞职,然后去澳大利亚"打工旅行";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念书的几个月以来,同学中不只一人与我提及想要申请打工度假签证的想法:而我想起了两年前看的《打工旅行:一年实现一个梦》这本书,自己也隐隐约约地萌生了毕业后打工旅行的念头……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中国留英学生。终于有一天,我可以打工了。这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个大早,准备好水和中饭,穿上打工用的靴子[注],整装出发了。英国的公交车出奇地准点,我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到达了工厂。出乎意料的是,在我之前已经有很多工人候在门口了。有好几个工友和  相似文献   

5.
社区与法     
栏目邮箱:01sqfl@163.com未上工伤保险,员工有权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广州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在广州郊区的某私企打工,因工厂生产设备存在安全隐患,2009年2月15日,我在工作中发生安全事故,右腿被机器夹断,住院两个月。工厂共支付了  相似文献   

6.
送朋友的女儿一条皮带,不是我去买的,是我这十天打工的老板盛意送给我的。朋友不理解我怎么会去"名品特卖会""打工",13元/小时,每天工作6小时。他说这些薪水还不够我开车的油费与午饭钱。他不知道,13元/小时的薪金还是我辛苦争取的,  相似文献   

7.
请帮我一下     
《可乐》2007,(11)
18岁时,因为家贫,我放弃上大学,和同村的二牛去东莞打工,在一家搬家公司做搬运工。我和二牛很卖力。随车搬一次家五元钱,一天下来,我们累得浑身瘫软。面对城里人鄙夷的目光,我们像一群工蚁,默默而卑微地把东西搬来搬去,没有尊严,也没有前途。  相似文献   

8.
社区与法     
《社区》2009,(25):56-56
未上工伤保险,员工有权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 广州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在广州郊区的某私企打工,因工厂生产设备存在安全隐患,2009午2月15日,我在工作中发生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0,(1):9-11
5年前的夏天,我的人生痛苦不堪。父亲因酗酒死于一场事故,撇下了我瘦弱的母亲和两个弟弟。那时,我正上高中。父亲葬礼后,全家人比以前的状态更加糟糕。作为长子,我别无选择,只好退学,到一家工厂打工。  相似文献   

10.
法律顾问     
《社区》2004,(9)
法院为什么不直接受理我弟弟的工伤案江西省九江市一读者来信问:我弟弟在九江市的一家工厂做工。因机器失灵出现故障,把我弟弟的脚砸伤。看病费用工厂不给报销。我们只好拿着医院的病历证明,去法院立案,但法院说这不属于法院直接受理范围。请问:法院为什么不接这个案子呢?答:有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我从吉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毕业后,到美国自费留学。我决心凭着流利的英语和在国内学到的知识,在大洋彼岸打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来。经过一段时间在美国边打工边学习,我对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如何发展有了一些体会。面对市场去择业,选准打工切入点边打工边读书,是留学生在美国的普遍现象。大学生就业要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人才的竞争相当激烈,所谓市场择业,就是要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人尽其才。”而且,我们这些自费留学生出国时家里已经花了一大笔钱。家里的钱已经花尽了,即便是家里还有钱,也不忍心去花…  相似文献   

12.
张兆利  郝玉芹 《社区》2013,(25):50-50
黑龙江读者顺发来信咨询:我原是某沿海城市—工厂的技术工人,后因工厂升级改造被辞退,于是我决定去西部地区发展。以前的工厂给我缴纳了失业保险。我要去西部,失业保险该咋办?  相似文献   

13.
1968年,我参加一个地下包工队去陕西打工。那时不叫打工,叫“挖野斋”。天没亮,我便悄悄上路了。走出小巷时回首见母亲倚门而立,频频向我挥手。我差点掉下眼泪。那年我18岁。  相似文献   

14.
游朝鲜纪实     
“咱们到朝鲜去,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我打工的那家旅行社,别出心裁,春节的时候,来了个朝鲜5日游,第一批客人竟是我们这帮导游。北京就够冷的了,再往北走,越过东北重镇丹东,那边肯定冰天雪地,一片光秃秃,金达莱看不见,苹果也吃不到,干嘛去啊?所以,尽管社里再三号召,人数一  相似文献   

15.
"你来自四川,我来自河南……无论我们来自何方,都一样地要靠打工为生。你来搞建筑,我来做家政……无论我们从事着哪一行啊,只为了求生存走到一起来!打工的兄弟们手牵着手,打工的旅途中不再有烦忧;雨打风吹都不怕,天下打工的兄弟姐妹是一家!"  相似文献   

16.
秦凤岗 《老友》2012,(6):22-22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正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那时学校规定.我们每个月都要下工厂去劳动几天。我们班劳动的地点是上海大中华橡胶厂。  相似文献   

17.
到底谁埋单     
周末,我们高中同学要在天安酒店搞一次同学聚会。自从毕业后,好多同学都混得有模有样,我却默默无闻,在一家工厂当制图员,每月和做工程师的丈夫一起靠着不多的收入撑着这个家。我本不打算去,可推不掉同学们的一片盛情,只好答应。  相似文献   

18.
儿子买车     
高延萍 《老友》2008,(5):19-19
三年前,我们一家三口在广州打工时,刚满二十岁的儿子要利用双休日去学驾驶,我极力反对,像我们这种打工族还能买车?岂不是白日做梦!儿子坚持要去学,说如今时代,年轻人必须通过用电脑、懂英语、会驾驶,方能在社会上闯荡。父母向来拗不过独生子,再说儿子又是自己掏钱去学驾驶,说也白说,管也白  相似文献   

19.
读者广场     
跨出国门去打工 一下岗女工,见厂里动员人报名去境外打工,很想去,但又怕想家,怕吃苦,怕受骗,怕干不了,迟迟拿不定主张。这位女工的顾虑有一定代表性。 境外打工,其实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就是工作岗位离家远些罢了。不少外国人对此早已习惯。像仅有6000多万人的菲律宾,每年在国外谋生者达200万人。我们国家劳务输出1979年方才起步,开始也  相似文献   

20.
乘车     
好容易盼到了这天,姥爷终于送我到爸妈打工的城市里去度暑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