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是唐诗中的一块奇葩,其诗歌作品不仅数量多,内容题材广阔,而且在抒情的方式和途径上、主观思想感情的表达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个性,也更具特色。李白的诗歌作品强调个性化抒情,突现自我主体意识,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攀越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2.
《边城》创作于旧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是乡土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作品.乡土文学不是沈从文的首创,但以乡土抒情为主题,以浓郁的故乡情结为表现内容的创作手法,却使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急速,时代变化日新月异的情境下,乡土抒情的共时性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语体就是语言的功能变体.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大,以其突出的地位主宰着文坛,并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中以抒情诗为主.因此,诗歌具有抒情语体的一切特点抒情言志,采用抒情语调,讲求平仄,节奏和押韵,形成节律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是封建社会诗歌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是封建社会诗歌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以后,白居易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论朱湘诗的客观抒情与象征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是新月诗派和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的基调是浪漫主义,但含有象征主义倾向。朱湘早期的诗注重意象,揉以中国传统的“寄情于物”手法,借意象以抒情。后期则重视意象的隐喻暗示功能,意境朦胧,风格含蓄蕴藉,少数诗歌已是典型的象征派作品,表现出向象征主义归附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比兴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两种传统的创作手法,它伴随着诗歌的产生而产生,也伴随着诗歌的发展而发展。先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高峰期,在这时期,比兴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以至繁荣的发展过程,它完成了诗歌艺术由巫术的、功利的转化为抒情的、审美的这样一个伟大的质的飞跃,对其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较而言,《诗经》以兴的大量出现、比的抒情因素增长、用法纯熟巧妙标志着比兴的成熟,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以比的泛化延伸、比兴构成象征体系并具有形象美和意境美标志着比兴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是被称做诗歌的黄金时代.应当说,把唐代称做诗歌的黄金时代,它是当之无愧.唐代诗人多,作品多,唐诗把古体诗和近体诗都发展到了顶峰,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唐代众多诗人中,又出现了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与杜甫.尽管李白生前已经煊赫一时,杜甫在生前反而不大为一般人所重视,随着历史的推移,杜甫的名声愈来愈大,研究注释杜诗的人愈来愈多.从清代仇兆鳌以后,注释、  相似文献   

9.
诗歌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类型,其文体规范的根本特征是语言。据此勾画出的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应该是:由抒情到讲述,即由歌唱式到说话式。回顾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诗歌文体的演进始终围绕着一个目的,这就是保持和增强诗的抒情性,从中国古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概莫如是。本世纪最后十年,诗的语言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抒情性明显减弱,叙述性话语开始加强,但是,当诗歌由抒情消解为平面的讲述时,诗歌还存在吗?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论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相关论述以陈世骧之说最有影响,而其说又与北京大学的学统关系极大,与林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观亦属同一脉络。上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的林庚与北京大学的陈世骧同时于北平文坛活动。从林、陈之关系及师友渊源,可知二人论述同调,并非无因。陈世骧提出整体而言,中国文学传统就是一个抒情传统。林庚也认为中国文学史在宋以前的重心离不开诗歌;宋元以后虽然小说戏剧当道,但其中还是存有许多的诗意;因此中国文学史事实上乃是一个以诗歌为中心的文学史,中国文学的贡献是以十五国风代表的抒情传统。由此观之,林庚的文学史论述可说是陈世骧等人的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论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