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义 《人才瞭望》2014,(2):24-24
"大放厥词"这个成语,指夸夸其谈,大发谬论,是个贬义词。不过,这个成语最早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褒义词,出自韩愈所写的《祭柳子厚文》。柳子厚即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的散文丰富多彩,是公认的散文大家。他死后第二年,韩愈为他写了这篇祭文,其中有这样两句:"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相似文献   

2.
元来 《人才瞭望》2014,(4):22-22
"大放厥词"这个成语,指夸夸其谈,大发谬论,是个贬义词。不过,这个成语最早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褒义词,出自韩愈所写的《祭柳子厚文》。柳子厚即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的散文丰富多彩,是公认的散文大家。他死后第二年,韩愈为他写了篇祭文,其中有这样两句:"玉佩琼琚,大放厥词。"玉佩和琼琚都是古人佩戴的玉制装饰品,韩愈用这两种精美的玉器来比喻柳宗元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永安 《人才瞭望》2011,(7):20-20
"人"字只两笔,一撇一捺。却不好写。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想写好越不易;从社会学角度讲,"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想写好更难,这两笔有一  相似文献   

4.
在写好的对联中加字、减字或改动个别字,使原意向其反面转化的对联,称为“逆转联”. 相传宋代文豪苏东坡少年时天资聪慧,得意之余,曾在自家门口贴一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世间书. 有点狂妄自大的这副对联,引来一位皓首老翁持书求教.苏东坡一看书中之字,很多都不认识,羞得面红耳赤.老翁走后,他便在对联每句句首加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决心读尽世间书.  相似文献   

5.
修改是作文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是对原稿完善提高的阶段。古今学者都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鲁迅先生也告诫我们:"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草拟之后,还需要再三斟酌,反复修改,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表达不断完善。所以有人说:好文章不仅是自己写出来的,尤其是自己改出来的。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养成自觉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杨畅 《人才瞭望》2011,(12):20-20
一有个财主为了炫耀自己,过大年时写了副对联贴在大门上:"发财户金银尽是,积善家福寿无穷。"早已对他恨之入骨的长工,在除夕夜偷偷将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铲去,使这副对联变成了:发财户金银尽,积善家福寿无。  相似文献   

7.
"一字千金"是用来形容文章写得出奇的好,浑然一体,一个字也改不得。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据书中记载,2000多年前,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纂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书成之后,他把"稿本"挂  相似文献   

8.
佚名 《人才瞭望》2011,(11):19-19
乾隆到江南巡视,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跟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这是什么人?"张回答说:"他是个农夫。"乾隆又问:"农夫的‘夫’字怎么写?"张顺口答道:"就是二横一撇一捺,轿夫之夫,孔夫子之夫,夫妻之夫,匹夫之夫都是这么写。"不料乾隆听后摇头说:"你  相似文献   

9.
谢觉哉学写通知一九三三年,谢觉哉同志来到江西苏区,给毛泽东当秘书。有一次,毛泽东同志要他写两张通知,他开始时认为自己弄笔杆子多年,写通知有何难。于是,按照往常的写法,很快就把通知写好了,不料送去给毛泽东同志看后,毛泽东同志把他写的都删掉了,一个字也没...  相似文献   

10.
张居正是明朝名相,他在执政的十年中,大胆地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 据说,张居正2 岁那年就认得"王日"两字,被家人认为是神童.13 岁参加乡试时,他年龄最小,却沉着冷静,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要不是当时的湖广巡抚顾辚爱才,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炼几年,他肯定中举.经过几年的发愤读书之后,张居正考上了进士,开始步入仕途.这一年他才23 岁.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参加工作仅有三年时间,在教育学生方面缺少一些好的方法.但从一次语文课中我悟出了一点:老师爱学生只要发自内心就够了. 那次语文课,我让学生完成一道写自己愿望的题.我们班一位平时淘气、捣蛋、爱惹是生非的学生,他是这样写的: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妈妈能每天高兴的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愿望是,老师能天天笑眯眯的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当看到这位同学的作业时,我真的很高兴,而且高兴之余也有些感动.我毫不犹豫的在后面写道:好,你真棒!你一点也不笨,你妈妈看了也会这么认为的.  相似文献   

12.
古人有言:"文章不厌百回改".大凡佳史都是改出来的,而绝非独撰.评改是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很关键的步骤.俄国作家契科夫曾说"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的不好的东西的艺术."足见修改在写作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巧改对联     
杨畅 《人才瞭望》2014,(1):41-41
有个财主为了炫耀自己,过大年时写了副对联贴在大门上:"发财户金银尽是,积善家福寿无穷。"早已对他恨之入骨的长工,在除夕夜偷偷将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铲去,使这副对联变成了:发财户金银尽,积善家福寿无。有个秀才平时常吃喝玩乐、挥霍无度,过年连饺子都吃不上了。为了装门面,他借钱买红纸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行节俭事。过淡泊年。”乡亲们看后,为了教育他,便在上下联上各添了一字:  相似文献   

14.
去年年初,表弟从国外归来。他说父母年纪大了,还是回国找个工作多陪陪他们吧。他请我看他写的简历。很简单的一张表格,工作履历那栏只写了一行字:在国外某公司任职  相似文献   

15.
做人纵横谈     
"人"字结构很简单,但真正"写"好却很不容易.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或感受,总体来说,做人是有一定标准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向我们提出做人的标准,要求我们要像白求恩同志那样做五种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16.
汉代以前尚未发明纸张,人们便把信写在一种称为"牍"的长条形木板上.因其长度为一尺见方,所以又叫"尺牍".信写好后,需要密封起来向外发送,于是古人就用大小相当的另一块木板将"牍"有字的一面扣住,这块木板称为"检"."检"上雕有线槽,用细绳捆扎三道,把两块木板缚牢.为保密起见,又在检的中心位置凿出一个小孔,把系好的绳结塞进去,然后填泥封实,加盖印章,此谓"泥封"或"木牍封",也叫做"缄".  相似文献   

17.
<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一部这样常读常新的作品.当我再读这篇小说时突然强烈地感到用"干枯"二字来形容小说中的别里科夫极为恰当-他似乎己没有血性,没有情感,没有欢笑,没有生活乐趣,连灵魂也早已挣脱那层层的套子离开了躯壳.这种陌生的感觉之后,缠绕我心头的是另外几个问题:别里科夫的心灵究竟为什么那么枯竭,又是从何时枯竭的?为什么连最动人的爱情也不能将他滋润?那些形形色色的"套子"是何时层层包裹住他的身和心?  相似文献   

18.
著名漫画家方成不仅漫画画得令人绝倒,诗也写得幽默诙谐、妙趣横生. 话说有一天, 书画界的朋友相约,举行笔会,在一起写的写,画的画, 方成画的一幅, 刚画一半, 就觉得没画好, 打算撕掉另画. 旁边一位小姐手快, 抢过去说:" 我要,给我吧? "方成就当废纸给了她.没想到不几天,这位小姐来到方成家, 拿出这张废了的画稿要方成签字盖章.  相似文献   

19.
我爱上了这两个男人。如果我想在左手上写一个情字,就要在右手上写一个爱字,但我的难题是:我怎么能同时在两个手上写字?  相似文献   

20.
引进外国新技术嫁接在希望田野 古人的"食",多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粮食之意.据说,仓颉造字,造到饭字时,伤了一番脑筋,后来不知怎么灵机一动,一下造了一个千古绝字:"飯",即一个"食"加一个"反"字,成为了"饭"字.其意不言自明,有"食"大家高兴,无"食"大家造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