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月12日下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冀棉公司签订了棉花新品种使用权转让合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通过转让转基因杂交种“冀棉97H1”和转基因常规种“冀棉1286”两个品种,获得转让费880万元。近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生物发育所、中国农科院生物所、中棉所等单位广泛合作,积极开展棉花新品种的研究培育,重点在抗病性、适应性和品质方面进行突破,先后选育出一批高抗枯萎病和抗黄萎病、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此次转让的两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最新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机制新品种,成为农业部优先推荐的抗虫、抗病棉花新品种。山东省菏泽市绿源农林牧特产研究所引进繁育示范种植表明:具有抗旱、抗枯、抗黄萎病、高抗棉铃  相似文献   

3.
丙午岁尾,科技部宣布:“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通过商品化生产审批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55个,累计推广1亿多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50亿元;每亩增收节支150元左右;每年减少化  相似文献   

4.
植物新品种保护(plant variety pro-tection),又称为育种者权利(plantbreeder sright),是授予植物新品种培育者利用其品种所专有的权利。它是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权和工业设计权等在内的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国际间公认的对植物品种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保护育种者对其发明的独占权。社会公认农作物新品种对提高产量、改进品质、降低成本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一、专利法规未能有效保护植物品种 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来之不易。培育一个新品种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技术、劳动、资金、物质以及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几年到十几年)。而且,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育成新品种所需要的技术越来越复杂,相应的投入越来越多,培育新品种的成本也  相似文献   

5.
该麦是对加拿大高优面包小麦“红春”进行转基因改良培育而成的偏春性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6.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推广与生产优势区域变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推广种植转基因棉花的情况,运用概率优势原理,测算了我国13个主要产棉省(区)及全国平均的棉花生产成本、净收益、总产量的一级概率优势FSD值,发现甘肃、江西棉花生产优势最为显著,新疆、安徽棉花产量和净收益都具有优势,山东、江苏两省棉花生产成本及净收益优势显著,验证了转基因棉花种植区与棉花生产优势地区相一致的假设。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转基因植物及其重要意义、国内外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棉花科技未来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棉花生产由于受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和粮棉比价等因素影响,棉花种植面积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唯一的途径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棉花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单产水平,从而增加棉花的总产量。因此,如何使国家棉花的产量与质量、生产效益和机械化同步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将是棉花生产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棉花科技发展成就是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科技队伍凝聚力不断增强,推动棉花生产作用明显。中国棉花科技发展存在棉花纤维品质类型单一,优质棉花资源材料缺乏,品种选育没有重大突破,棉花病虫害危害加重,优良外源基因不足,转基因技术有待完善等问题。中国棉花科技发展战略定位要以发展农业科技体系为基点,瞄准棉花科技国际前沿,开展国家棉花产业各项研究,为棉花生产安全提供保障。总体目标是全面增强棉花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棉花优先研究领域是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挖掘利用和新品种培育,棉花新材料创造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棉花产业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棉花产业关键技术是逐步推进植棉全程机械化和盐碱地植棉,稳定发展杂交棉。中国棉花产业发展应该加强宏观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改善科研条件;加强国际合作,培育重大成果,最终构建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荆55173”超高产抗虫棉是我国农业科学院棉花育种专家,经多年培育而成的一个超高产,抗虫,抗病棉花新品种,经过两年棉花品种区试平均亩产皮棉218公斤,两年均居参试第一位。该品种抗棉,红铃虫,高抗枯,黄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植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运用规范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对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立法及其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转基因植物的专利保护与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我国应实行以专利制度对转基因植物予以整体保护的单轨制模式,以促进我国生物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