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85年,中国在来华旅游者中发现第一例艾滋病。 1995年,中国艾滋病流行态势“风云突变”,感染人数迅速升到1567例。 2001年,中国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 2003年,中国艾滋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国务院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卫生部选择疫情严重的地区成立了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政府推出“四免一关怀”政策。但令决策层感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已经知道动物细胞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某些吸毒者或是同性恋者,常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却也没有受到感染。这表明,另有其它因子在艾滋病的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那些幸免于难的极少数人,得益于自身体内CCR5基因缺失了32个碱基,使他们的机体获得了天然的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屏障。这一发现被认为是艾滋病研究发展史的里程碑。CCR5△32基因突变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能人为地剔除这段碱基,岂不可使人类柜艾滋病于千里之外? 科学家已鉴定出在美国白人和欧洲后裔中,CCR5△32等位…  相似文献   

3.
1985年,中国在来华旅游者中发现第一例艾滋病。1995年,中国艾滋病流行态势“风云突变”,感染人数迅速升至1567例。2001年,中国进入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2003年,中国艾滋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国务院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卫生部选择疫情严重的地区成立了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政府推出“四免一关怀”政策。但令决策层感到意外的是,在一些示范区里,却出现了找不到关爱对象的尴尬。  相似文献   

4.
女事资讯     
■中国:艾滋病来势汹汹中科院院士、艾滋病研究专家曾毅日前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说:假如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的流行将成为国家性灾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可达人民币4600亿-7700亿元。这是曾毅院士在中科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学术报告会上所作的《艾滋病的流行趋势、研究进展及遏制策略》演讲中谈到的。曾毅说,中国近年来艾滋病毒感染人数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说明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艾滋病在一个国家的流行规律,开始为传入期和扩散期,一旦进入增长期,就会呈现感染加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正杭州市疾控中心发布数据显示,老年人艾滋病病例数快速上升。在全国范围内,60岁以上男性人群感染病例报告数2012年为8391例,2017年就已经达到19815例。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老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艾滋病不了解,不习惯使用安全套,所以感染率越来越高。加上就医不及时,发病死亡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28日出版的《经济学家》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艾滋病:过多的道德,过少的理性》的文章,提醒世人尤其是政策决策者在防治艾滋病的过程中应该慎重的进行道德价值判断,理性对待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文章指出,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的“抗艾战争”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05年,全球大约有4000万的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500万的速度递增。但是,其中只有大约100万感染艾滋病的贫困人口接受了相应的治疗,每年还有约300万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带来的人员和经济的损失巨大。印度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感染艾滋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未来的形势也相当严峻。  相似文献   

7.
随着65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7.5万人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艾滋病问题在中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今,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众多非政府组织正在采取新的应对策略防止艾滋病的传播。近年来,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比例不断升高。许多女性积极参与到同艾滋病的斗争中来。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回顾她们在过去一年中所做的不懈努力,并对她们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相似文献   

8.
世界“艾滋病和人权国际准则”认为,由于绝大多数的传播是在被感染者对自己的感染情况并不清楚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对他们的歧视和惩罚会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扩大新的感染,也会转移社会对遏制艾滋病有效措施的关注和资源投入。根据世界各国艾滋病防治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当前,女性感染艾滋病问题已成为全球防治艾滋病事业中的突出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联合当地妇儿工委等相关部门在南宁市掀起了宣传热潮,呼吁人们奉献爱心,呵护生命;关注妇女,抵御艾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卫生部于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B4万 人,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例。专家提示,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可能更多,估计在100万到150万人之间。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却面临着药品缺乏的困境,中国人对艾滋病的认知亦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非常画面     
10多年前的乌干达同其他非洲国家一样是艾滋病的重灾区,图中的小男孩Ruth的家庭已经有包括他父亲在内的10人因感染艾滋病而去世。然而, 经过10多年的努力,乌干达政府和人民成功地扼制了艾滋病蔓延的速度。目前这个国家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降到6%。乌干达成功抗击艾滋病的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被誉为“非洲控制艾滋病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艾滋病日,《济南时报》策划组织了一次“高校女生上街派送安全套活动”。他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为预防艾滋病,做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工作。一、背景当今艾滋病在全球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每天约有1.5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预计到今年年底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990万,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以来,疫情逐渐蔓  相似文献   

13.
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2001年,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由原来的每年1500万元增加到1亿元,投资12.5亿元国债,地方配套10亿元用于加强中西部地区血站基础建设和设备建设,改建血站血库459个;2002年,我国实现了部分抗毒治疗药物的国产化;2003年,国家在5个省(区)开展了对吸毒者的美沙酮替代治疗法的试点工作;2004年,中央财政投入4.7亿元用于艾滋病的防治。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一个病像艾滋病这样国家投入了这么多钱。但当2004年联合国驻华机构公布,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感染人数在亚洲位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时,有媒体引用专家的话说,“目前艾滋病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已不再是假设和猜想,而是活生生出现和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把艾滋病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认识。”而另一方面,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楯指出,我们现在形成一种艾滋病产业,出现了许多吃艾滋病饭的人和利益集团,为了获得某种利益,他们有意或者无意地误导了国家或者公众,有意无意地扩大或者不恰当地宣传艾滋病所造成的风险和危害,而忽视了其根本的内容。多年的防止和阻击,我们弄明白艾滋病到底是什么了吗?它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时,给国家造成了多大影响?它真的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影响我国奔小康吗?我们投入这么多的资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了吗?我们的行动有多少是理性的, 又有多少是盲目的?站在公共卫生管理层面,艾滋病和SARS暴露的问题有无共同之处?这种种问题不弄清楚,不告之大家,人们就有理由追问。  相似文献   

14.
保健信箱     
《老年人》1997,(1)
关于艾滋病问:艾滋病是怎样产生和传染的,如何预防和治疗?浏阳李凡明答:艾滋病由艾滋病毒引起,这类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精液中,它附着在T4淋巴细胞的表面受体上,使细胞丧失识别外来抗原的能力,从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反应能力。当人体的这种反应能力丧失后,便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和肿瘤的侵袭,一半以上的患者常于确诊后1—2年内死于感染或肿瘤。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的生存能力极差,与之一般接触不会传染,它主要通过性交,其次通过输血及注射血液制品土土而传播,90%的感染者带病毒而不发病。目前尚未有治疗艾滋病的特…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已经被联合国列为“世界第四大杀手”。这个杀手喜欢与贫困落后为伍,许多不发达国家都无法抵御它的侵袭而成为重感染地区。越来越多的生命被无情地吞噬,但怎样让贫国能治得起这种“富病”  相似文献   

16.
非常声音     
“如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国将出现艾滋病大流行.危及国家安全.这并非空穴来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教授曾毅日前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指出.中国艾滋病流行感染与许多西方国家呈现出越来越相似的趋势.而国人对艾滋病的严重危害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7.
俞志元 《社会学研究》2012,(3):90-112,243,244
本文比较了三个健康政策领域的集体性抗争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即乙肝携带者的反歧视行动,血友病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维权行动和输血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维权抗争行动,并分别从组织能力、策略应用和政治机会结构等角度来分析影响集体性抗争行动结果的因素。乙肝携带者的反歧视运动通过法律动员策略获得了成功,并走向了制度化的发展方向;血友病感染艾滋病患者群体通过组织策划的抗争行动进入了体制内的讨价还价过程,并成功获得了经济赔偿;输血感染艾滋病患者在政策倡导行动受阻之后走上了上访式的个人行动道路,目前仍未取得成果。本文认为这三个集体行动结果的差别可以从集体行动组织对资源动员和行动话语塑造的能力、使用策略的技巧性、以及不同类型和诉求的集体行动及其所处的政策领域所产生的不同政治机会结构等因素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多年前的一次输血,让她意外感染上艾滋病,她的命运与爱情由此迎来百般考验。可她做妈妈的梦想从未泯灭,但这个心愿能够实现吗?她会不会将艾滋病"遗传"给孩子?  相似文献   

19.
丈夫感染艾滋病死去,无辜的妻子竟因阳光下的偏见而无处安身……  相似文献   

20.
正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 ID S),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安徽省的首个病例1994年出现在蚌埠市。近年来,大量报道显示,老年人已成为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艾滋病一"出世",就惹来流言纷纷,误解重重。到底哪些说法才是真的呢?艾滋病是"超级癌症"?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造成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没有有效药物,病人常常皮肤溃烂,骨瘦如柴,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