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孤立主义是美国对外关系政策中一种传统观念,主要表现在政治和外交上,以“不缔结纠缠不清的联盟”“不介入欧洲事务”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为其根本宗旨。这种观念在美国历史上衍生、兴衰,曾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的孤立主义,在美国盛行尤甚,是美国外交政策大转折中的一个重要插曲。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之所以盛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从历史上看,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从开山鼻祖华盛顿起,一直延续到了当代,这一思潮虽  相似文献   

2.
门罗主义是美国制定对外政策所依据的一条重要准则,它的运用、发展和演变直接影响美国外交政策达一百多年之久。百多年来,随着美国在世界上地位的发展和变化,门罗主义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演变,以适应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纵观历史发展,门罗主义的演变大体上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门罗主义产生及初期运用阶段门罗主义的产生是从门罗宣言的发表开始的。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  相似文献   

3.
孤立主义(Isolationesm)是美国传统的外交政策,以防止卷入欧洲政治和军事冲突的观念为其根本宗旨。本世纪30年代的孤立主义正处在美国外交政策大转折时期,尽管当时的孤立派同与之对头的国际派在整个30年代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论战,但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敲响了传统孤立主义的丧钟,美国最终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完成了从孤立向扩张过渡的漫长自身运动过程。 30年代孤立主义在美国外交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转折。通过对作为其重要插曲的孤立主义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一转折以及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变化的更深刻了解。其次,30年代正值美国著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执政时期,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之一。通过对罗斯福时代孤立主义实质的研究,可以透视罗斯福政府的整个外交政策,这对于美国外交史中其它重大课题的深入探讨,无疑是大有神益的。第三,战后40多年来,孤立主义政策虽然被“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威慑外交”和“扩张称霸”等政策所替代,但它并没有消亡,还经常出现在美国外交大辩论中。除了一再出现的所谓“新孤立主义”之外,美国外交论战中的“鹰派”和“鸽派”也是30年代国际派和孤立派的变种。时值今日,孤立主义在美国不但依然存在,而且还有相当的市场。1987年春,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与外交最兴盛时期,也是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本文从微观的角度探求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盛衰的轨迹。从中探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对美国民众、国会尤其是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总统的认知的影响与孤立主义高潮迭起、终不免衰落的关系。揭示出决策者的认知从错误到正确的转变亦即外交决策从脱离实际到贴近实际的过程,决策者的认知对外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孤立主义是美国历史上一股非常顽强的政治势力,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甚大。20世纪30年代是孤立主义盛行的时期。“七七事变”前后,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分子积极鼓动国会批准《中立法》,呼吁总统将《中立法》运用于中日战争,并疯狂攻击罗斯福的“隔离演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罗斯福对日本侵华行动采取积极的遏制政策。  相似文献   

6.
对美国外交中是否存在孤立主义传统或多边主义的问题,向来存在争议。本文尝试结合国内著名学者叶江、贾庆国先生的两篇相关文章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文章指出,美国根本就不存在孤立主义传统或多边主义外交,单边主义是美国外交始终不变的主线,美国外交围绕这个主线上下波动,只有单边主义波峰、波谷的区别,却不会有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转换的可能。因此能够成为美国外交传统的是单边主义,而不是孤立主义或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历史上的杰克逊主义深深植根于平民主义价值观、本土主义身份观和国家主义荣誉观之中。受这些政治理念的影响,在一定的时期内,美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表现出悲观的现实主义、新孤立主义和传统的保守主义倾向。2016年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标志着杰克逊主义又重新回到了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方面都继承了杰克逊主义的政治理念,它打破了二战后两党主流外交政策的共识,这将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三十年代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大危机是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境 凯恩斯主义是在三十年代资产阶级大危机的困境,传统自由放任论失灵的背境下产生的。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出现了两件大事,其一,是1929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告终,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安全形势的剧变决定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必然性。在这次战略调整之前和调整的过程中,美国国内发生了一场深刻而持久的战略思想大争论。争论焦点在于三大议题:美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美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美国应当采取的安全战略。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孤立主义、新干涉主义、单边主义、多边主义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战略主张,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欧洲在当代美国外交中处于战略的中心地位,亚洲则相对处于次要地位。这种"重欧轻亚"的显著特点,并不是美国外交的传统。它是随着美国实力的变化、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并正式确立于本世纪40年代后期美苏"冷战"开始之时。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美国外交战略会怎样转变将深刻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1.
孤立主义是美国二战前长期坚定不移的外交政策;政治(外交)、军事上避免对外部事务的介入应是孤立主义外交的基本内容。据此,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孤立主义外交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孤立主义是美国二战前长期坚定不移的外交政策;政治(外交)、军事上避免对外部事务的介入应是孤立主义外交的基本内容.据此,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孤立主义外交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3.
自门罗主义出台的一个半世纪以来,美国统治阶层始终一贯地以门罗主义所阐述的原则制定对拉美的外交政策,并将其视为保护美国在西半球地位和利益的主要工具而竭力加以维护。一部美国拉丁美洲政策史,就是门罗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而门罗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也就是美国在西半球侵略扩张和建立霸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美国著名政治评论家和专栏作家之一查尔斯·克劳萨默于2004年2月在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演讲。他阐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4个流派:孤立主义、自由主义国际主义、现实主义和民主全球主义。他的结论是,现实主义和民主全球主义的一个版本、即他所称的民主现实主义最适合于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是当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说中,不论在理论上和政策上都存在着显著分歧的两大流派。凯恩斯主义发源于英国,产生在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战后长时期内一直在西方经济学界居于主导地位,并主宰着西方各国的经济政策。现代货币主义发源于美国,产生在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后期起逐渐时兴起来。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首的现代货币主义从它问世的第一天起,就和凯恩斯主义处于对抗的地位。进入六十年代后  相似文献   

16.
评美国进步时期的科学管理运动高春常本世纪初的一、二十年代是美国科学管理运动诞生和风行时期,即所谓的“古典管理理论”提出和推广时期,也是美国社会激荡人心的进步运动兴起和衰亡时期。这两种运动体现的两种精神─—泰罗主义和进步主义,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展示了美国...  相似文献   

17.
日本借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运动,美国对日本的外交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美国利益的变动而变化着。 卢沟桥事变后,美国的态度从积极到消极再到半积极,从“不承认主义”到严守“中立”直至对日制裁,究其转变的原因为美国崇 尚的利益至上原则、国内长期盛行的和平主义、孤立主义思潮、美日经贸关系更为重要。美国该时期对日政策,客观的说,是一 次失败的外交,既打击了中国抗日的行为,也助长了日本侵华意图。  相似文献   

18.
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独立后,在美国统治集团内部曾产生过一种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思潮。它对美国外交发生过重大影响。在美国的外交史上,孤立主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对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问题,人们说法不一。关于它的起源、含义和本质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在美国史学界也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些学者甚至对美国历史上是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外交中的非殖民原则源于19世纪的门罗主义。二战开始后,罗斯福提出了对殖民地的全面托管构想,但遭到英国的抵制。1943—1945年间,全面托管构想被修改为有限托管。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通过标志着有限托管计划下的国际托管制度机制确立。与此同时,美国以"战略托管"和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方式实现战后利益的最大化。这一转变同时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向全球扩展和全球战略逐渐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孤立主义自由派的外交政策思想形成于美国干涉主义外交政策遭受全面挫折的 70年代。这种思想反对美国战后外交政策对世界事务不加区别地进行全面干预的做法 ,提出应该在自由主义的民主观念和孤立主义的榜样原则基础上 ,通过推行美国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方式来逐步建立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