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创造性实践,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但是村民自治制度还存在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比如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和村委会关系的协调以及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司法救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村民自治权利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正常发展。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既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直接而广泛的经验,同时也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申端锋 《中州学刊》2013,(10):78-83
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社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乡村社会的民主进程,村委会选举日渐规范化。学者们对村民自治的观察与研究大多以民主的视角展开。然而,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研究主要关注选举程序及其民主效应,忽视了对组织环境因素的考察。实际上,村民自治是在乡村社会中实践的,村民自治的绩效必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与规制。因此,借鉴组织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从组织而非民主的视角考察村民自治,可以发现,我国村民自治组织属于群众自治组织,它深深嵌入乡村社会之中,更容易受组织环境的影响。在村委会选举中,村民自治组织因受环境的过度影响,有时无法按照设计的民主目标运转,出现了所谓的"目标替代"现象。而村委会选举的规范化带来的并不都是民主化,也不是村民自治能力的提升;相反,有时却是选举程序与乡村治理的背离以及种种异化现象。为了促成乡村治理的善治,在程序民主的视角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入组织治理的视角,使村委会选举更加契合于治理,以促进村民自治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资源型村庄为例,对在村委会选举中基于松弛的家族关系上发展起来的派性政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村委会选举运行不规范的村庄,派性政治的消极作用表现更明显,导致上访不断、村民政治冷漠以及对基层政府的不信任。为此,政府要建立健全村民选举权的救济制度、村庄民主选举制度以及规范村庄派性政治,以促进村委会选举公平、公正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公共经济利益损害的经济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在民法和行政法无法全面维护公共经济利益时,以其特有的理念和手段来救济公共经济利益受到的损害;经济法通过授予国家机关、社会自治团体和个人权力或权利来保护公共经济利益;我国应当在加强国家机关救济公共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当授权社会自治团体和个人救济公共经济利益受到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宋静 《南方论刊》2007,(5):31-32
村委会选举制度是村民自治的一种形式,其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本文试从理性选择制度学派的观点来解释它形成的过程,并就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为以及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构建合理的村民自治权利救济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村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赋予村民平等的自治权利.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村民自治运作中的事实权利与法定权利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为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有效行使,有关部门应当着力建构一套以自治救济和司法救济为主,多种救济方法和渠道有机结合的,合法、规范、有效的自治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7.
缪陈晨 《南方论刊》2007,(11):24-25
1.背景介绍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当前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改善村庄治理的具体办法就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上规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然而村委会选举中屡屡曝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李来和  宋杉岐 《河北学刊》2008,28(3):219-223
社区居民自治有效制度是指一套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实施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河北省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有效制度形成的实践基础,主要是作为后发城市社区居民实际参与自治的程度,而理论依据在于居民自治主体制度的应然和当然性质,以及社区组织的结构化。其形成机制主要包括社区自治理念培育机制、社区组织协调发展机制、社区服务多元合作机制以及社区评价监督机制。其相应的政策推进预期为:将社区发展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规范政府对社区的指导职能;合理配置和落实相关制度,促进社区相关组织适度发育;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进无形制度向有形制度的合理转化。  相似文献   

9.
清廷督导下的地方自治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 9年 1月 1 8日 ,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至此 ,在清政府的直接规划与督导下 ,地方自治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与前一阶段不同 ,由于清政府的介入 ,使得地方自治运动既得到政府的支持 ,又受到政府的控制 ,自治团体的参政活动只能在政府的框定下进行。这种参政活动 ,无疑既有其便利之处又有其受控之处。本文从自治机构 (或团体 )、自治研究所、自治范围、选举、自治功绩等方面进行探索 ,以观其这一阶段地方自治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谢吉晨 《理论界》2007,42(3):35-36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核心。不断改善村委会选举,有利于解决农村中的政治和经济矛盾。本文从政治参与的角度探讨现阶段影响村委会选举的因素,提出健全村委会选举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郊结合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郊结合部社区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仍存在对社区建设的认识问题、资金问题、选举问题、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和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问题等。解决城郊结合部社区自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为:提高对社区居民自治建设的认识,明确社区居民自治的定位,探索社区居民自治的路子,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的选举制度,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的财力筹集机制,理顺社区内外关系,优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围绕着是否应当规定以及应当如何规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无论在学术理论界,还是在实际工作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论.这一争论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现有的省级法规关于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的规定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意义;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规定高于村委会选民的资格条件,特别是从消极的否定的方面规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限制性资格条件,是否违反村委会组织法和宪法,是否与我国选举的基本原则相矛盾,是否违反民主和村民自治的原则;应当如何规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以实现村民自治为目标,农村普遍进行了村委会直选,农村基层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但由于社会、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选举中出现不少问题.因此,对村委会直选乃至村民自治的现状不能盲目乐观,只有充分地发动和动员,制定配套选举法规,完善选举技术,才能确保村委会直选的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不规范现象在我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转型加剧了其失范的隐患,司法应当介入这一民主范式所产生的纠纷。但在中国农村的乡土社会,法律、法院作用有限,明确村民自治的团体社会性质,从呵护宝贵的基层民主制度出发,社会转型期的介入性司法应审慎介入村民自治纠纷,以救济的可行性为核心把握司法介入村民自治的范围、限度并推动村民自治与司法介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重新认识村民自治的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普遍实施20多年来,正在、并且将不断地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村委会干部直选对选举制度的影响;村民自治后的乡村关系对中国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的影响;村级党组织“两票制”对党内民主的影响。可以预见,村民自治的实践和创新将会对中国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村委会组织法修改:问题探讨和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想考虑,村委会组织法的修改也许应当本着“可改可不改的,改”的精神进行;从现实而言,村委会组织法的修改很可能是按照“可改可不改的,不改”的原则进行。在同一法律甚至同一法律条款中,用“村民委员会”概念同时指称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很容易使人产生混乱和误解,有鉴于此,应采用与村民自治事务日常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有区别的“建制村”的概念。建制村设立的原则不仅应便于群众自治,而且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既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也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进行工作。为防止或纠正乡级人民政府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有必要为受到侵害的村民自治权利提供立法机关救济、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明确规定乡级人民政府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在规定村委会选举的有关问题时,使用“有选举权的村民”这个概念并不十分妥当,因为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不完全等同于有选民资格的村民或选民,所以“有选举权的村民”应改为“有选民资格的村民或选民”,等等。  相似文献   

17.
村民委员会选举作为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是受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村级自治组织的内部选举,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的发展。但同时,在村民委员会选举过程中也存在选民资格认定标准模糊、基层政府行政干预、"贿选"现象严重、"大姓望族"左右选举、农村弱势群体选举权利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因此,对我国现阶段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建议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与根源: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的政治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上归纳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即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关系尚未理顺 ;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关系尚未理清 ;农村精英人才的流失 ;村委会换届选举存在的违法行为和村民政治选举冷漠化 ;村民民主监督的软化。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 ,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制度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推进村民选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所实行的村民选举与自治制度中的民主性是国家、地方政府与村民三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对村民选举的背景进行了概述,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村民选举中主要存在着选民热情不高、领导信用缺乏、两委关系紧张、家族势力介入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1.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切实搞好村级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直接选举,是村民委员会的最大特色,是当代中国发展直接民主的伟大实验和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就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由村民按期直接选举村委会,真正把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领导班子。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规范选举程序和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