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人口地理分布等一系列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9%、农业劳动力占74%  相似文献   

2.
<正> 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社会劳动力流向的总趋势是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服务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或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高低,不仅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城乡分布等一系列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劳动力的社会经济地位变迁张康清中国农村的发展是关系到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大问题,因为中国农村无论是空间范围还是人口或劳动力数量都占全国的绝大多数。有的学者认为“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工业下乡,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农副工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改革的成果,同时又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过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缓慢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9.4%,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数的91.4%。从建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多年来由于我国的城乡经济基本处于分割状态,农村经济单一经营,农村劳动力很少向外转移。尽管这期间工农业总产值的构成由1949年的“三七” (工业产值占30%,农业产值占70%)变为1979年的“倒三七” (工业产值占70.3%,农业产值占29.7%),但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却变化很小。农业劳动力占工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基本保持在85%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也始终不低于70%。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就业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人口问题,也是较重要的经济问题之一。是否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亿万国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政治安定。笔者试图对我国劳动力人口供求状况和新增劳动力就业选择等问题展开分析,以引起研究同仁对这些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俄远东的劳动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暨劳动力资源的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仅直接影响到俄远东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而且关系到与周边的经济合作。一、俄远东地区人口结构及特点俄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成功的改革,迎来了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八亿多农民对党的富民政策衷心拥护,热烈欢迎。他们发展商品经济,提高生产力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不仅对我国的繁荣富强和“两个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我国农村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劳动力转移(或称流动),就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产业部门或空间地域上“合"与“分”的辩证运动过程。它是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再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劳动力人口新格局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机制和必要过程;也是现代经济学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我国社会劳动力中农村劳动力比重长期处于80%而难下降的状况,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9.2%,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73.7%,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律,探讨人口经济结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制定发展战略,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自然、经济、人口等条件千差万别。从全国总体上和全国平均数上来分析,虽然能有概括性的了解,但掩盖了各地的差异性。而一省、一县以至一地的情况,虽然能够较为具体,但不能用以代表全面情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或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1982年的其他社会经济指标,试图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作一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我国现阶段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个最重要最深刻的变化。本文想通过对辽宁小城镇地区农业人口非农化与农村人口城镇化相关关系的分析来探讨如何使农村人口城镇化更好地促进农业人口非农化、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在世界很多国家人口急速城镇化的同时,我国30多年来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乡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直稳定在80%左右。1982年人口普查时,我国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6%,10亿人口8亿是农民。农村人口比重过大,不仅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农业生产率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人口数量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加速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对于贯彻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互相联系、互相依靠、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经济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口是经济行为的主体。只有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婴。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这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提高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实行计划生育,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一、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成功的改革,迎来了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八亿农民对党的富民政策衷心拥护,热烈欢迎,他们发展商品经济,提高生产力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不仅对我国的繁荣富强和“两个文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我国农村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必将要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工业化,农村经济商品化,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国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笔者试图通过对神后、方山两个农村集镇的调查分析,对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逐步转化的新局面。在这场转化过程中,县域经济的发展,处于重点的战略地位,但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制约其发展,迟滞着这场转化的进程。因此,如何转移、消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实现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江苏省射阳县普遍实施的少生快富文明工程,不仅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推进措施,而且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的经济改革,使城乡特别是农村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正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过渡,生产力得到解放,大批曾是闲置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转向集镇或离村、离乡、离县、离省务工、经商、办服务业。原来比较薄弱的第二、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广大城乡的经济生活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可以预示,随着改革健康、深入地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将继续不断地开拓新领域。改革的深入,经济的搞活,个体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员的增加,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本文拟做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资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种资源中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如何,不但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不可不对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及其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第三次人口普查和江苏省1985年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为我们分析劳动力资源及其利用情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即利用这些资料,对江苏省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作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世界各国无不重视人口的质量。人口质量的高低,不仅制约着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所谓人口质量,通常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下,人们的身体素质(包括先天、后天等因素)、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公共道德水平。就是说,构成人口质量的基本因素有三:德、智、体。人口质量与人口数量是统一体。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就不会有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因而也就没有人类社会和社会人口的存在。但是,入口质量的优  相似文献   

19.
<正> 广大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问题,关系着农业生产、农业劳动力转移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对农村的智力投资,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人们只关注国家和社会对农村的智力投资,认为农户收入不高,对家庭智力投资缺乏能力,兴趣不大,而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对其家庭智力投资产生了什么作用?这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讲,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一定的劳动力素质相适应,而农户经济实力的增强又为  相似文献   

20.
<正> 这里所说的人口结构,不是泛指人口的各种构成,是指人口社会构成中的从业结构。如所周知,人口结构反映经济面貌和生产水平。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这样的数量,这样的结构,反映了我国经济面貌还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人口,是指从事农业生产以维持生活的(包括由他们抚养而未参加农业劳动的人)全部人口。按照我国的习惯说法,是指不吃商品粮的全部农村人口。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三十年来,各国农业人口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我们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