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巫术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时也持久地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即使在现代社会,巫术也仍然以 活的形态存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巫术影响着中国民众民间信仰。巫术的 思维方式使得中国民众把宗教理解成巫术,理解成获取实利的手段,维护着儒家的强势伦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人类学家陶云逵考察西南地区时关注的占卜研究进行重新解读,指出陶云逵所讨论的羊骨卜、卜和鸡骨卜构成了巫术演化的不同阶段。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羊骨卜是巫术思维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符号基于约定产生,作为能指的兆象和作为所指的卜书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兆象相互之间也没有构成规律性的关系。而鸡骨卜是巫术思维的另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兆象也即所指之间出现了语法规则——主客二元的分类原则。这是将自然与社会整合成一个秩序整体的认识方式。本文认为,对巫术两个阶段进行区分的重要性在于,一是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巫术和理性并非截然割裂而是前后相继,二是指出文明不可能摆脱巫术,而重视巫术的伴随,能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的本质与构建开放社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历史地生成的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中华民族史前先民“美”“善”观念,就蕴涵在“史前”原始文化之中。而中华民族史前文化独特的存在方式、体现形式就是图腾崇拜以及巫术礼仪与原始歌舞,这也就是中华民族史前先民的一种特定的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因此,中华民族史前先民的“美”“善”观念正是从图腾崇拜以及巫术礼仪与原始歌舞中萌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特色。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巫术思维方式,由于春秋战国没有完成对其彻底的理性革命,使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巫术与古代医学同源,巫医分离之后,一直还对古代中医药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在医理、治法和方药方面。古代中医的取象比类思维,就是象思维,这是典型的巫术思维,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中医药在治法和方药方面是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古代中医的理法方药无不受到古代巫术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思维方式受到了象思维为主的巫术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巫风浸润下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抒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术思维是一种情感性思维,它激发了作家丰富的想象力。沈从文、迟子建等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巫术思维的启示下,注重表现带有原始遗风色彩的风俗画面,形成了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追求小说的诗化,使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相似文献   

7.
竹与云南少数民族巫术何明巫术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均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形成繁复多样的巫文化。其中,有诸多巫术与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一方面说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云南少数民族对竹所寄寓的需要、愿望、思维方式、情感趋向。通...  相似文献   

8.
从龟蓍占卜起源、龟蓍占卜主要适用的族群、卜筮的思维方式、卜筮的历史发展阶段等角度,考察与梳理龟蓍占卜之异同。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龟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占卜方式、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一者为主要反映具象思维的“图象”巫术,一者为主要反映抽象思维的“数字”巫术;一者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为渔猎,一者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为农业;一者为偏于激情的感性群体,一者为偏于思考的理性群体;一者代表张扬的外向型文化,一者代表内敛的内向型文化。这两种不同的巫术思维方式及其相对应的文化模式曾经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存在过,并以后者为优势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相似文献   

9.
象形字概括简约的结构特征与会意字联想对比的悟性思维模式对中国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哲学中象与意的关系由此形成,"以形释义"的文字学方法也与"以形象论道"的哲学方法论融为一体,书写方式则保留了一定的巫术内容,它们共同培育了重神轻形的艺术精神。写意文人画的文化前提正是汉字中象与意的逻辑关系、书写中的巫术精神以及以形释义的文字学传统,而其最高境界则是得意忘象与破形传神。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阴阳观念的发生、内涵和思维方式的分析,认为八卦中的阴阳概念是中国哲学的逻辑起点,阴阳八卦不是巫筮而是一种独特的符号形式的哲学,卦占是哲理化的巫术。在文字没有形成的时代,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用阴阳八卦图式"象""赜",曲折地表达他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创立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个哲学世界观,并以此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巫术时代论”是 19世纪后期西方人类学古典进化论者关于巫术起源、发展规则的一个错误假设 ,该理论认为 :所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都要依次经历三个智力演化阶段 ,即“巫术时代”、“宗教时代”以及“科学时代” ;巫术必须而且仅仅产生于“巫术时代” ,有史以来的诸多巫术现象则统属史前遗留。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 ,这一错误理论传入中国并开始广泛蔓延 ,近年来尤呈愈演愈烈之势。重新审视学术史上这一“公案” ,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 ,对于严格学术规范、推进巫术文化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壮族麽教从越巫发展而来,虽然已逐步脱离原始宗教,并向人为宗教过渡,形成壮族特有的民间宗教形态,但是,麽教仍保留有浓厚的巫术、巫医、巫卜、巫法等原始巫文化观念及信仰,具体表现在麽教超度亡灵、禳解祈福法事仪式以及麽教经书中。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灾害与巫术救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时期频繁的自然灾害,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也极大地削弱了社会的抗灾能力。面对无情的灾害,民间仍然盛行巫术救荒。探究其原因主要有:灾害频频发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某种神秘力量的支持;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科学技术不发达,民众受教育程度低,遇有天灾,人们就求助于超自然的神灵;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对神灵的信仰已编织进广大民众的生活,成为潜藏在传统社会里的仪式性、符号性的交往和互动方式;政府通过祭祀鬼神的仪式,宣传天命论,用祈神保佑来转移民众的不满情绪,使现存社会秩序合法化和神圣化。  相似文献   

14.
论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汉字的形成、发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古代巫史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直接促进了汉字的形成;在发展中又与儒家文化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化;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受众体使汉字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5.
自隋朝至清末止,"不道"罪一直是"十恶"之一,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普遍观点认为"不道"罪是侵犯人身安全的恶性犯罪,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论证,认为"不道"罪乃指使用巫术手段侵犯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6.
门神信仰的思想基础应从原始思维的特殊性中去寻找,而鬼神观念的滥觞则是门神信仰产生的直接动因。门神信仰实质上是一种巫术信仰,它通过巫术的方式去实现镇鬼辟邪的结果。在我们看来,这种信仰是非理性的、没有实际效果的,但是对门神信仰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来讲,这是实用的、成功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 门神信仰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异,其中的神秘性因素会逐渐淡化以至消失,而趋向于世俗化、装饰化。  相似文献   

17.
希波克拉底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之父、西方医学道德的奠基人。他凭着渊博的医学知识、高超的医术,与各种困扰人类的疾病抗争一生,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为广大病人服务,使医学摆脱了原始巫术宗教。作为一代名医,其医学思想与医德理念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程,成为后世普遍共享的精神财富,他不愧为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乐”脱胎于远古的巫术礼仪和图腾歌舞。本从“乐”的字源学开始,在中国以农业立国和巫史传统的社会、化背景下重视音乐对于古代中国人的重大意义,找到“乐”(yue)和“乐”(le)的关系,并通过和西方基督教化之“原罪”意识的比较,了解“乐”(le)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表现,是人格的自觉和执着于现世人生的标志。它与西方人“两个世界”的宗教意识相异,却与宗教的功能相同-安顿人的精神,这是中国“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妓是一个古老的文学原型,源头众多,不过巫术宗教对妓的影响尤巨,自唐传奇《霍小玉》写妓以来,妓就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入二十世纪后,妓原型的内涵发生了改变,从以前被社会和家庭认可的浪漫妩媚的男性性伴侣,变成了淫荡丑恶的女性。当代言情小说对妓这一类女性虽然持同情态度,让她们享有爱情和婚姻,但本质上仍肯定的是女性奴的地位和欲望化、物化本质。  相似文献   

20.
在古文化中,名字与人格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联.据此,从命名礼切入,是研究屈原人格构成的新视角.<离骚>篇首,屈原在自述名字的由来时,涉及命名礼这一古文化内容.通过对屈原命名礼的分析,清晰见出屈原名字的综合内涵存有"巫"与"圣"两种文化因子.这两种文化因子预置了屈原的心路历程,预置了他的价值体系与审美取向.也正是这两种文化因子的并存互渗、相摩相荡,使屈原的人格蕴含着宗教精神和理性精神,呈现为多彩的双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