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选取2013年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1207个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度量上市公司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通过经营现金流量模型、生产成本模型、酌量性费用模型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模型,度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水平.最后通过构建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模型,检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实现对假设的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行为;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其盈余质量越有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围绕保盈、保配、保增以及追求高业绩目的进行盈余管理。本文结合2001-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后盈余分布特征,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分离出可操纵性应计项,各组样本均值和中值检验及组间均值和中值对比检验全面分析各ROE区间盈余管理特征,得出与前人不完全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利益博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开始实施的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虽然有利于促进公司长期的价值增长,但也存在增大管理层隐藏信息道德风险的可能性.首先,本文探讨了在会计准则不完备的情况下,管理层存在盈余操纵的可能性;然后,建立了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利益博弈模型并进行演绎推理,发现管理层为了从资本市场中获得最大收益,可能采取虚增财务报表利润的行为决策;最后,通过对监督博弈模型的分析,本文提出了监管部门应降低检查成本、加强检查力度并对违规人员加大惩罚力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宇凌  崔刚 《兰州学刊》2010,(10):49-54
文章对A股市场股价是否完全反映会计应计盈余信息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采用M ishk in理性定价模型和套利策略,对A股市场1998—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统计显著性和经济显著性的双重检验,结果发现:(1)A股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应计错误定价;(2)运用横截面Jones模型分解总应计项目,进一步检验,A股市场存在比较稳定的非正常应计错误定价;(3)剔除亏损样本后,非正常应计错误定价经济上更加显著。文章认为A股市场应计错误定价部分源自于盈余管理,但不包含向下管理盈余的"洗大澡"情况。这一发现将会计具体信息与股票回报联系起来,有助于我国会计信息含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及时性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本文以2003-2009年披露管理层盈余预测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盈余预告及时披露策略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坏消息而言,公司管理层更倾向提前披露好消息.同时,采用这种及时性策略时,对于信息披露的表述也更为清晰.进一步研究发现,规模小、非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以及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都倾向于选择该及时性披露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帮助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基于时点和内容表述来判断盈余预测的信息含量,而且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宏观经济变化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从多角度理解上市公司管理者盈余管理策略选择的变化特征.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金融危机前后管理者具体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并不会促使上市公司进行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在该期间那些被高品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在应计盈余管理空间遭到挤压的情况下会倾向于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7.
依据修正的Jones模型测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3年和2014年度有关财务数据和内部控制数据,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其盈余管理的程度较高,公司的盈余质量较低;研究结论还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设计或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监管部门要引导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一直是利益相关者高度重视的问题,因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过度盈余管理,不但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而且还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1998年—2009年沪深两市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K-S模型,以此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其次选择盈余管理的相关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运用统计软件对样本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内部监控机制以及加强外部监控力度等政策建议,从而实现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对接资本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历史的新阶段,新政策、新任务、新领域、新问题、新模式层出不穷。文化产业在新阶段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但在实践中,资本市场的遴选机制和制度建设尚不能充分适应文化产业代表性企业的特性需求,制约了资本市场服务文化产业的能力,影响了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为此,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以及A股文化上市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报数据,追溯了文化产业对接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以A股文化企业发行上市为例,梳理了文化产业对接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特征、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政策诉求,回答文化产业如何更好地对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采取的方式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大多不良,行为也带有些许违法性这一现象,提出了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几种简易方法,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巨大成就,具体表现在总体规模扩大、市场主体增加、消费层级提升等方面。今天,文化产业正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70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及产业政策、文化市场经营主体、文化市场和消费,探讨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助推文化产业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从本质上说,盈余管理本身是法律和会计准则所允许的,或者说,盈余管理应该是“中性”的。然而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对盈余管理的利用超过了正常的范围,使得盈余管理成了利润操纵的一种手段。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以及上市公司超越正常盈余管理范围进行利润操纵的常用方法,剖析这种非正常现象存在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必然性,进而提出减少上市公司不正常盈余管理的四项对策,主张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控制在一个适度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规范市场秩序,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A股市场104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5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主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企业家风险偏好对企业盈余质量的主效应以及产权特征对企业家风险偏好与企业盈余质量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家风险偏好与盈余质量负相关,且这种关系对正向盈余操纵显著;在企业家风险偏好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过程中产权特征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完善的市场中,股票价格应该以内在价值为基础,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而不会长期偏离其内在价值.结合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3-2007年会计报表数据和股票价格数据,运用修正后的F-O模型对中国股市内在投资价值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10月中国A股市场股价严重偏离内在价值,泡沫规模惊人.但经过半年多的调整,大部分股票已回归其内在价值,一些业绩良好的蓝筹股价格已被低估.通过对影响内在价值的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更直观地反映出参数变化对内在价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一国文化产业的价值取向与该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政治模式等紧密相关。日本、韩国和英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样态各异,但其都具有传统而外溢的价值取向,即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坚守本国文化传统,同时以本国文化为根基衍生文化产业的市场能力和价值。日韩英三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传统守成,又追求经济效益,而后者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置于前者之上。  相似文献   

16.
蓝色经济的发展须以蓝色文化、海洋文化为支撑,充分发挥"文化"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发展蓝色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山东半岛文化资源的设计转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建立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符合区域经济实际,并具有高端、跨界、综合、前沿等特点的文化产业格局。具体可从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工业设计产业、创意商贸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四大版块着手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7.
在对集群机制若干文献予以梳理的基础上,综合文化产业自身特质,受经济社会学关于集群研究"嵌入性"网络范式以及布尔迪厄在"文化生产场域"论述中关于"限制性生产"阐释的启发,提出一个以"两翼推进"与"五星共建"互动为标志的运作模型,对文化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内在的转型升级行动逻辑予以分析。"创意"与"服务"的统合是文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根本所在,它们之间是并行互补的关系,二者共同致力于服务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构建。推进现代文化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发展,核心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是经济体制改革强力推进的结果,是文化的市场化和经济化.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是壮大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因为市场化是文化产品价值的实现方式,是文化市场体系的培育路径,是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可以在主体、技术、渠道方面给出安排.同时要防止其对正确价值取向的偏离.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济学是指研究和探讨作为社群价值系统的文化与作为财富价值系统的经济之间的内生关系及其转换机制的知识体系。在经济价值考量成为发展主导评价的潮流中,中国的文化经济学研究范式需要设定基于文化价值的新坐标,适应并还原中国语境,中国的文化与经济问题也亟待内生的文化经济学的有效作为。作为新兴经济业态的文化产业要能够符合中国国情和利益的文化规范与经济模式,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与文化市场体系,需要以文化价值系统的确定性作为基础、以经济价值系统的有效性作为支撑、以实现高质量的高效发展作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0.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提出,确立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研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现存问题、探索解决对策及发展路径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落实便民优惠政策,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弘扬传统文化,适应现代文明建设;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健全文化市场,扩大文化消费能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文化产业动力;鼓励企业创新,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能够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