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必然有其独特的学术品格,即"自性".但是来自社会价值观念与文学活动现象两个方面的"召唤"使得文学理论在"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之间徘徊不定.本文即通过剖析这两种"召唤"所形成的紧张关系来探讨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志伟 《江汉论坛》2004,12(8):18-20
需要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原动因、目的和归宿,是人的各种积极性的源泉.因此,不能将需要看作是主体的一种匮乏,也不能将需要仅仅看作是主体由于不断满足与成功而累积的心理状态,需要与欲望之间有质的差别,需要也不能被描述为主体与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中所呈现的一种"现时状态".需要是主体本性的表征.作为一个复合概念,需要是主体对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依赖性,是主体通过对客观对象对于自己的意义的感受以及调整自身结构,改造客观对象,保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话语和意识形态存在盘根错节的关系,而不同的政治语境又决定着文学的不同走向,呈现不同的审美规约,形成了文学的阶段性繁荣.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可清楚地看出其由"革命文学"逐步开始的"神圣化"渐次走向以"新写实"为主要代表的"世俗化"流交线索,怎样梳理这种流变的语境与评估其意义,怎样看待"新写实"之后文学的鄙俗化倾向是文学史研究必须加以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真 《理论界》2009,(3):180-181
本文由"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在媒体、厂商、广告从业者、普通大众间引起的反应,说明广告与性别主流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共谋关系.这种共谋与社会结构及社会结构施加在行动者身上的配置有关,但广告业及其行动者也不能推托整体作为加固既有观念的"社会条件"的"责任".在结构的松动中维模呈现了广告业的老态,包括直接呈现出来的同质化广告.事实上"性别歧视广告"甚至与广告实务操持上的怠惰有关,认为广告有义务"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并不合适,在结构松动及创意欲望中产生的广告业的行动者实践才是值得期待之处.  相似文献   

5.
像"准妈妈"这类"准:+N"的语义模式是当代汉语中新出现的一种词汇现象.这种词汇模式表述的基本语义是"程度上还不完全是N,但可以当作N来看待".这种模式要求它的陈述对象处在"未N而必N"的语叉状态下,表达一种"对N的预期并先行在整个模式中提及N"的语义特点.凡是处在这种语义状态下并且具有这种语义特点的"N",都可以成为这种词汇模式的作用对象.此外,这种模式中的"N",必须具有由"非"到"是"发展变化的可行性和趋势,必须对于说话人、听话人或话题主体具有特别的意义,并且有"先行提及"的必要.研究这种模式的语义特点,总结其使用规律,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词汇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慎独"与网络语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的涵义和"慎独"在网络世界的意义表明,网络语境的建构需要"慎独".慎独与网络世界及网络语境的虚拟性有着一定的"契合".慎独原则应该是建构网络语境的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意志在根本上是人的存在问题.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能够追问自身的存在意义.对自由意志的思考意味着人开始走向了对人自身的绝对尊严、绝对权利和绝对责任的自觉确认与自觉承担.近世西方以自由意志和个体选择作为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从伦理精神本性上来说是正当合理的.但是,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悖反关系,即:道德"应该"既以自由意志为前提又需要克服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的这种悖反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个体与社会本体的二律背反处境.在生活世界中,道德"应该"的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受偶然性情景和存在性事实的影响,也与个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相联系.自由意志作为道德"应该"既是绝对的,又是历史的.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形成的划界关系乃为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司法与人情的关系非常密切.整个司法过程都渗透着浓厚的"人情".法官从审理到裁决的整个过程都与人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情与司法之间的这种联系在法官的思维方式、判决书的制作与会审等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古代中国的法官在相当程度上正是依照儒家的基本精神,运用自己的理性,结合天理与国法,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权衡"人情"因素解决司法实践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与"城乡统筹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五大本质规定性的辩证有机系统,"五个统筹"是其主要构成和基本内容.作为"重中之重"的"城乡统筹"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而根本出路则在于"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为此,构建"统筹保障制度"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具有支配性影响的"马克思学"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做了"生产本体论"的解读,在实践上产生一系列偏颇和失误.实际上,马克思的经典话语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时,有一个"生活的生产"的重要理论预设和理论命题,即在为人们熟知的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矛盾运动的理论结构层次之上,耸立着一个具有统领地位的"生活的生产"的理论结构层次,据此可以把历史唯物主义体系诠释为"两结构层次说".人类生存的两大基本活动即生活和生产活动构成社会的"基本实体",两者的互动生成过程体现为社会发展中工具与价值、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以及社会研究中行动与结构关系的统一.社会发展研究从"生产本位论"的解构到"生活/生产互构论"研究范式的重构,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行动系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全”、“都”和“全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殷都学刊》2008,29(3):133-138
从实际语科出发,详细分析了“全”、“都”和“全都”用法的异同,总结了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  相似文献   

13.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15.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永中 《江汉论坛》2008,1(2):119-121
本文从封面、插图的角度考察<新青年>杂志"人"的视像的演变.文章认为,<新青年>杂志早期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后期倾向于以底层阶级或革命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视像的营造.视像话语变化与文化思潮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