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是人类物质性实践活动。在前现代社会里,劳动往往成为痛苦或被歧视的代名词,现代乌托邦主义诉诸于共同体生活进路,解构传统劳动观,高扬劳动的意义,从倡导劳动义务性、劳动(生产)即政治、劳动的互助合作等视角,挖掘了劳动不仅具有生产物品的经济学功能,还具有增强人群的团结、对共同体归属感、消除恐惧构筑安全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2.
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交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交汇周长城一本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学研究一改过去对经济学冷漠的态度,开始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起注意,并把它们运用于社会学的研究之中。①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ChoicePerspective)则是社会...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现代化,导致了人们观念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价值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发展趋势如何?试从社会学的角度作一初步考察。价值观念是人类为了生存,通过生产劳动在不断取得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物质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懂得了“财富”的含义就是物的使用价值,当把价值理解为“财富”的时候,价值观念的理论形态就出现了。当然,这首先是一个经济学命题。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 尽管价值观念是从经济中产生的,然而丰富多采的生活,使它不仅仅是以自然物,而且是以社会物、精神物等等的价值现象作为研究的内容,这样,价值就成为不同学科都应研究的对象了。例如,从人类劳动凝结于商品中的“价值”角度,即把它当作实体  相似文献   

4.
将经济学理论应用于企业预算管理已司空见惯,但是将社会学理论应用于企业预算管理却不为许多人所理解。从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学科的发展看,经济学与社会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不仅应用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宏观管理,而且也应用于微观企业预算管理之中。对企业预算管理的研究,应打破以经济学为惟一的理论基础的现实,更新把以社会学为基础的企业预算管理研究成果作为边缘理论附带研究成果的认识,建立以新经济社会学为基础的企业预算管理理论。为企业预算管理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在其指导下对企业预算管理模式与方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组织与制度一直是经济学与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经济学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便就组织与制度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作出了经典研究。[1]至于社会学,则始终在研究中贯彻着社会整体的观点,组织与制度被认为是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对于同一个研究课题,经济学与社会学循着各自的研究视角,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统一的过程。一、传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对立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家很重视对组织与制度问题的研究,当时资产阶级由于面临着反封建以及设计新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的任务,所以反映在经济学里,权利该如何在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国外学者关于“消费劳动”与“生产劳支”的区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消费劳动的含义,并围绕消费劳动探讨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层面一一消费发展。文章分别从消费劳动手段、消费劳动关系和消费劳动方式的角度论述了消费发展的三方面内容,包括消费劳动自动化、消费劳动平等化和消费劳动社会化。文章认为,消费发展是生活质量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经济学的“社会学化”趋势,具体地说,就是表现为把社会学的视角引入经济学,重视社会体系、经济结构、社会制度、人际关系、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与经济的相互作用,而经济社会学正是在其推动之下出现了.那么近年来中西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状况如何?我国目前的探索是否能跟上世界学术潮流?本文正是从这里入手进行阐述的,在考察中我们得出了结论,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8.
赵卫华 《人文杂志》2006,(5):138-143
随着西方社会从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社会学对消费的研究也发生了转向。在西方,消费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对消费的影响因素所进行的探讨,这一阶段明显受经济学消费研究的影响,但与经济学的消费理论不同,该视角强调非经济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消费社会学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西方进入所谓的消费社会,消费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消费研究也上升到社会结构层面,消费所体现的社会结构关系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如消费制度与社会不平等、消费文化、消费与社会阶层的关系等成为消费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出现了一些理论和争论。  相似文献   

9.
江永众  程宏伟 《学术研究》2012,(5):91-98,159,160
劳资矛盾已经演变成我国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但是我国关于劳动关系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学科性质研究非常缺乏。我国劳动关系学尚处于常规学科的前科学阶段,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对劳动关系问题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解释,其中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是与劳动关系学联系最密切的学科,而这些学科在基本假定、研究目标和政策主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了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人性化的和谐劳动关系,政府应完善劳动力市场,以公权力介入劳动关系调整;工会必须通过民主化改革,使其真正成为劳动者的集体代表;企业应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水平,重视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源于生活、生活世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要提高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自觉,必须对生活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源,真正给我们留下重要理论遗产的是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但长期以来对之存在许多误读和曲解,需要我们重释和重构。在马克思经典话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中,有一个被人们忽略了的具有统领地位的“生活的生产”结构层次,规定了生活、“生活世界”在社会发展中的本源性地位。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应消解“生产本位论”的研究范式,进行“生活/生产互构论”的重构,从而深刻揭示生活方式的功能和地位。生活方式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改造和创新中将发挥重要建构作用,同时在这种建构中也将提升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保跃平  赵静 《理论界》2012,(9):149-151
"制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传统,然而社会学的制度研究一直没有如经济学、政治学的制度研究那般大行其道。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风险社会",而风险社会的本质是人类社会的制度性危机。"回归"制度并直面"制度"议题,理应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技术、生产、消费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生产、分配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对环境问题的讨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但是直到形势的发展使综合考察成为可能时为止,一直没有把上述诸因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加以研究。技术评估是从本世纪60年代起发展起来的一种对策,它包括环境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处于经济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边缘上的问题。仍在形成过程中的理论必须考虑到这些不同的方面。最近社会学界展开了关于风险(贝克,杜克洛斯)或灾害之概念的辩论。这些努力虽然非常切题,但其方法太偏窄,具有“唯社会学”的意味,即过分重视纯社会学的说理。本文提出,劳动以及技术、生产和消费形式,包括环境问题的解决,继续是社会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在讨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歌唱家、医生、教师以及一切服务行业、政府管理工作者,乃至解放军的活动等等,都是生产性的劳动。我觉得这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先从马克思怎样提出这个问题说起。马克思早在他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就已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进行了研究;随后,在他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则以大量的篇幅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这个问题;在《1863—1865年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我们已经进入了大科学时代,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溶合正在广泛地发生和发展。这种交叉和溶合是由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向我们提出了挑战的结果。本文从劳动科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论述经济学与社会学交叉和溶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劳动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 劳动问题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人们日益发现,在经济生活中,除了要协调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之外,非经济因素往往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论文学生产与消费关系中的作家、作品、读者二重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范畴来考察文学,既是作为文学社会学的一种研究方式,也是由文学本身的社会经济属性所决定。文学创作属于社会的非物质生产劳动,即精神生产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肯定的。在生产劳动中,生产物质产品或者商品的劳动,是生产劳动中的主要部分,但是不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这种劳动,虽然不把对象物化在物质上,然而其产品同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社会需要,同样能被消费。如果用它作为商品交换,也同样有价值。①因此,文学社会学言说文学,不仅仅是指涉具有抽象美学意义的文学自身,而是要面对处于…  相似文献   

16.
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社会学研究一改对经济学方法冷漠的态度,开始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颇为注意,并把它们运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之中。而今天,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研究社会学问题是社会学界的新趋势。最为著名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的研究,贝克尔抱守“经济人”的信条,坚持用经济人假设,即寻找最大利益的理性代表之假设,解释人类的行为,坚信市场机制能够比其它人为组织更好地解决大多数经济和社会问题。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则是社会学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问题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以理性的行动,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生活中,时间观念比之过去大不相同,同样是一天、一月、一年的工作劳动,越来越显得紧张、繁忙、有价值。同时,闲暇时间也随着社会生产的提高而增多,越来越显得充实、愉快、有意义。我们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要很好地研究闲暇时间。而闲暇时间问题与许多社会因素相互影响,只有放在整个社会生活总的图景中才看得清楚,它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闲暇时间就是闲暇时间社会学。这里对闲暇时间的若干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之实践人本哲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边际革命”后,主流经济学逐渐以“效用价值论”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尽管赞同剩余价值论的学者仍坚信“劳动创造价值”不成问题,反对者却认定这不是真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生成为人,同时也生成了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际关系,生成了对这些关系的自觉意识和评价的需要,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关系以及对它们的自觉意识,才生成了价值及其概念。“价值”(value)从一开始便与人的生产劳动和经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最初无非是表示物对于人的使用价值,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属性。事实上,‘value,valeur,wer…  相似文献   

19.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时期而必然出观的现象,它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产业部门或空间地域上的重新组合过程。其转移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而且也是现代经济学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当今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逐渐过渡时期,从理论上来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力及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观实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并非仅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它不能只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还必须把它放在社会学范畴来加以研究。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方面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动力加以研究,并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社会学研究路径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学是经济学与社会学相交融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因此,尝试在经济学与社会学之间就各自的研究路径进行比较,对于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将是很有裨益的。所谓研究路径就是研究的路线、程序,即研究展开的思路。具体指的是从一个基本假定出发去构建理论与方法,分析、解释现实问题的思维过程。它包括基本假定、理论化模式与研究方法以及政策应用三个方面。其中基本假定是最为根本的、核心的方面,其他方面都是以它为基础的。本文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去展开经济学与社会学研究路径之间比较的。经济学与社会学由于在基本假定方面的不同导致了理论化模式与研究方法以及政策应用方面的不同。经济学与社会学在研究路径方面的不同,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在经济学中的非现实而“干净的模型”,而在社会学中现实而“肮脏的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