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几年泛滥于哲学领域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中,从反映论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歪曲与贬低的言论,颇为时髦。在这方面,王若水的《现实主义和反映论问题》(《文汇报》1988年7月12日、8月9日)与杨春时的《也谈文学的主体性与反映论问题》(《文汇报》1988年8月23日)就很有代表性。本文仅据这两篇文章所涉及的几个有关反映论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几乎所有对反映论提出异议的论者,都注意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王若水与杨春时同志也是如此,并且据此把从马克思到列宁的反映论思想描述为一个每况愈下的过程。王若水同志认为,列宁的观点与恩格斯相比已有“变化”,更“和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1981年2月12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王若水同志的《认识论不要忘掉了人》(以下简称“王文”)。该文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广泛注意和论争,原因是它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但其中有一些提法值得进一步研讨。笔者认为,深入讨论“王文”所提出的问题是有益的。“王文”正确指出,成功或失败是针对某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中,对郭月争、王若水二位同志和世诚同志关于这个命题的争论,说明了我对双方意见的看法。郭月争、王若水二位同志已经对我提出了反驳。我为了答辩而草成此文,内容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第二部分是还须商榷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检验实践正确性的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实践成败?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重要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在1981-1982年前后,有的同志曾提出实践的目的是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有的同志还提出判断实践成败要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为标准,还有的同志提出了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要看其结果是否满足了人的需要.对这些问题尽管在当时也曾进行过讨论,但总的来说,人们的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这一问题上的,对检验实践正确性和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问题还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这里,赵景华同志提出了实践的正确性要靠真理来检验的见解.本刊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广大哲学工作者踊跃参加(短稿尤为欢迎),以便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1981年1月,我在《红旗》杂志上发表《屠害忠良,终身阴贼》一文,揭露康生的反革命罪行。王若水同志在给《红旗》编辑部的一封信中提出了异议,同年五月我作了答复,其中写道: 红旗杂志社《内部文稿》今年第六期登有王若水同志写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一封信》,读后感到王若水同志对于学术问题采取商量态度,把他所怀疑的问题都摆出来,并认为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还可以继续讨论。我欢迎他的这种坦率态度,赞成他倡议把这个问题继续讨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贵刊1984年第1期上发表的《承认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也不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一文,我看过了。文章作者认定,王若水是把承认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的。他不同意我这个观点,从而提出了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2页)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这就是说,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检验认识的正确与错误.但是,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往往不易确定,需要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只有正确地判定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才能正确地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那么,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应湖北省哲学教学研究会、六省区(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哲学教师进修班和省哲学学会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肖前教授于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来汉讲学,作《论实践》和《辩证逻辑问题》的学术报告。肖前同志在《论实践》的报告中,认为: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仔细阅读了《东岳论丛》1992年第6期刊载的宋伯勤何志的《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的再认识》一文,感到该文体现了宋伯勤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的系统考察,但其理解却有不当之处。为了获得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的真谛,我撰写此文与宋伯勤商榷。一、真理标准问题不等于世界本原问题宋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些革命理论家,提出实践的观点和实践标准,是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是非、得失和成败要有一个衡量检验的正确标准。确立这样一个正确的标准,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一) 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提出了衡量检验工作是非、体制优劣的正确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十年内乱结束后不久进行的真理标准和“两个凡是”问题的讨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原理。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1.
六月十二日,省委召开了理论工作者座谈会。会议消息和韩培信同志的讲话已于6月14日见报,登在《新华日报》一版上,孙家正同志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以言论的形式发表在6月23日《新华日报》上,题目是《宽松、宽容及其它》。现将座谈会上理论界同志发言的主要内容摘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自1989年开展“检验实践标准问题讨论”以来,论及的主要观点可简述如下: 一、对实践正确性的界定。 有的同志认为,正确的实践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实践。有的同志认为这种看法不全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上海《社会科学》发表了我的《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并就认识的源泉问题展开了讨论。后来我在出差途中又读到了刘奔同志《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以下简称刘文,载《哲学研究》八○年第九期)。刘文的主旨是探讨“究竟如何理解认识的来源问题以及认识来源问题和真理标准问题的关系”。刘文岂只是对则文“不敢苟同”,而且认为“则鸣的观点并没有超出直观唯物主义”,“由此可见,不懂得实践的特性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会闹出多大的笑话”。鉴此,我写《再驳》以回答刘奔同志。  相似文献   

14.
1990年2月26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邢贲思同志的《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的若干问题》一文,去年《哲学研究》第5、6期又连载了邢贲思同志关于国内哲学热点问题的文章,其中一节即是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这后者是前者的缩写,两者表现了邢贲思同志一致的哲学倾向,而笔者抱有与之不同的哲学倾向,现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5.
忆王若水     
章世鸿 《学术界》2007,(2):236-239
著名哲学家王若水病逝五周年了,往事还历历在目。若水1948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且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积极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的一切哲学文章都以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为指针,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党报理论编辑的职责。“文革”期间,王若水受到“四人帮”迫害。“文革”后,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理论,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观点和劳动异化的观点,反对在学术问题上采取垄断的态度。王若水的离去,也许可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离去。  相似文献   

16.
夏甄陶同志写的《实践的要素、特性与真理的标准》、《再谈实践的涵义和要素》这两篇文章(以下简称夏文),对于哲学界深入探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尤其是实践观方面,是起了推动作用的;其中不少观点是很有启发性的。但是细读此文,又感到它所集中阐述的关于实践目的的观点难于苟同,因此,不揣冒昧,想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向夏甄陶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17.
五月二十九日至六月一日,教育部邀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二十余人在北京集会,就高清海等同志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大纲(载于本刊第三期)进行了深入讨论。吴江、王若水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大纲主编高清海、副主编舒炜光就大纲的编写原则和体系结构的具体安排向与会同志作了说明。会议对大纲给予基本肯定和较高评价,认为这个大纲方向正确,理论新颖,结构简明,内容丰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贵尝试,是在党的三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精神鼓舞  相似文献   

18.
论实践的目的与实践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要论这个问题呢? 简单地说,因为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围绕这个问题,哲学史上的长期争论自不待言,就是目前我国理论界也是众说纷纭。如有的说应由实践的成功或失败检验认识的正确或错误,而衡量实践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是实践目的;有的认为实践目的既不能作为衡量实践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更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检验真理的标  相似文献   

19.
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从来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但是,刊载于《光明日报》的陆魁宏同志的文章却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注意的论点,认为“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有时也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他提出“由于处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人们受实践水平的限制,现有一切理论都通过直接的实践是有一定困难的”。“对于那些还未能由实践直接证明的理论,我们可以用唯物辩证法去衡量它们,检验它们的思维规律是否正确,看它们是符合唯物辩证法还是违反唯物辩证法,对于那些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因素,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其正确性,对于那些违反唯物辩证法的因素,我们就可以判定其谬误性。”他并且举出若干实例为证,从而得出结论说:唯物辩证法是“检验真理的一种间接方式”,是“充当了实践检验的一种补充手段”。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它牵涉到认识论上的若干重要问题。弄清楚它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有实践的意义。本文不打算对这一问题作全面的评论,仅就其中几个直接有关的问题,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陆魁宏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应该从实践全过程的总和来理解真理标准,而不能把实践的某一要素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观点,有正确的方面,就是强调实践在作为真理标准时,实践的诸要素是密切联系的;但是,这种观点却否定实践的任何一个要素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值得商榷了。我认为,在实践的诸要素中,实践的结果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强调用实践的结果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恩格斯说:“我们的行动结果证明我们的知觉是和知觉到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相符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