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读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彩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票》是美国小说家雪莉·杰克逊的代表作,这篇作品构思精巧,主题深邃,人物情节简单却发人深省,如同一篇现代寓言,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力。作者在小说进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文中所蕴涵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2.
主题不是作者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素材中固有的,而是作者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不断认识的产物.主题的产生必须经过作者酝酿与提炼这一过程.第一,主题的产生必须由作者去对事物进行发现,进行感受,才能在酝酿中形成一种思想的聚光点.文章的主题,必须集中体现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而作者的观点又不是凭空捏造的,也不可能事先确定,总得通过各种各样的素材,包括各种人物和事件去启发作者,去感动作者或者去刺激作者.否则,作者脑子里一片空白,是不可能对事物形成任何认识的.  相似文献   

3.
强盛一时的新巴比伦帝国,建国后不到100年便迅速灭亡了。在导致新巴比伦帝国灭亡的众多因素中,国王那波尼杜异端的宗教政策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者不揣浅陋,从宗教的角度对新巴比伦的灭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伴随清朝兴衰的“八旗生计”问题的由来及其后果,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以维护八旗旗人特权为重要特征之一的清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八旗生计”问题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这一问题的长期延续则加速了末代封建皇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5.
薇拉·凯瑟是一位具有浓厚生态意识的作家,《啊,拓荒者!》是其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代表作。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拓荒者与土地的互动关系,反映了作者对人地伦理关系的反思。本文基于土地伦理这一视角分析小说中土地的多重伦理意义,以及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的土地伦理意识,以期揭示凯瑟对人地关系的新思考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臣仆》的作者亨利希·曼(1871——1950)是德国近代文坛上一位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以批判资产阶级社会,暴露法西斯的反动本质,揭示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为主题,写下了19部长篇小说,55个中短篇小说,11部剧本,和以宣传他的民主观,表达他对革命、对社会主义向往为内容的大量政论与散文,为德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立教授新著《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列入“当代名家文库”面世了,这是国内主题学研究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该书由四编组成:“国别文学主题史接受编”、“国别文学主题母题个案研究编”、“文学母题跨文化溯源比较编”、“主题学思想及主题学研究史总结编”。之所以以这最后一编命名,是因为这一编,在作者的主题学研究中,占有一个新起点、新高度的突出地位,即从个别性的母题追索,上升为一种理论方法的提升概括,并且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提炼主题学的思路,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创作心理看《长恨歌》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早年的爱情经历对《长恨歌》的主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他面对唐明皇杨贵妃悲欢离合故事的时候,与之强烈共鸣,在故事的主人公身上,融进了自身的情感体验。从全诗的结构看,作者着力刻划了李杨的爱情被意外事件毁灭之后的憾恨。通过对李杨爱情由热恋到破灭,虽寻到却又不能成连理这一动态过程的描述,逐层深化了主题——美好情感失去而引起的绵绵长恨。诗中对史实的处理也是服务于这一主题的。  相似文献   

9.
宗璞的<红豆>自发表以来,一直颇受争议,主要是对其主题革命战胜爱情的分歧.用小说修辞学的方法,从叙述者、主人公、读者三个不同视角,可挖掘出导致文本主题与实际效果差异的深层原因:革命战胜爱情的确是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然而这一意图并非发自内心,而是受当时政治压倒一切的时代氛围的影响.作者依靠了两个不同的身份--叙述者和主人公一分别传达自己的意图,而两个身份之间的不稳定性最终导致了作者的情感分裂.因此作者在极力表现这一主题时,显得用力不当,由此导致文本主题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的小说有着强烈的终极追问意识,在其故事情节表层结构后面隐藏的是超越具体生活情节的形而上主题,这构筑了小说文本的深层意蕴,也构筑并展示了作者对人及人生的理解。毕飞宇小说呈现出一种惯常的情节模式:自我复制——自我厌倦——自我毁灭。这一主题的模式化书写也表明了作者对人类困境的深切把握与认识,透视出小说的形而上思索。  相似文献   

11.
主题是文章的基本要素,提炼主题是写作实践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对主题的认识却十分混乱。诸如什么是主题,作者是否必须在确认一个明确的主题之后才能写作,主题是不是全文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文章中可以存在多项主题的说法能否成立等等问题,时时困扰着作者、读者和论者。不少人小心翼翼地绕开这个词语,唯恐招惹是非;也有人对这一概念采取不屑一顾的  相似文献   

12.
在《情感教育》中,福楼拜运用空间叙事手法,将“虚无”这一现代性特质充分体现在作品的主题和形式上。作者感悟到,人生本是一场坠落;于是,空虚以及在某个正在消失的点上收缩成了虚无的人,成了该部小说的意蕴所在;而“螺旋体”这一空间意象有效地表现了作者的意图。本文试图通过作者人生阅历及其感悟,分析他在《情感教育》中如何运用螺旋体这一空间意象,对小说主题和形式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是世纪末方方女性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主角黄苏子作为一名现代都市白领,她反叛婚姻,反叛身体,反叛传统观念,但终将不能免于灭亡.文本在描写人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个性等时,无处不在映射着她的反叛结果--灭亡;现代的社会现实、作者的写作理念和社会阅历也铸就了黄苏子的反叛必将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4.
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中篇小说<人鼠之间>中庞大的隐喻世界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涵义.作者借助于具体形象外化的描写技巧,将三大主题潜伏于其中,从而赋予了具体事物更深层的意义.本文以小说中的三大主题为纲,对形形色色的隐喻进行探究和剖析,试图揭示其深刻含义,挖掘出隐喻在主题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大量官私著述,对17世纪20至40年代明清间议和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分析了这些议和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批驳了明统治集团关于议和是重蹈家金议和覆辙的错误论调.作者指出,明廷由于在议和中一再丧失良机,由主动变成被动,结果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洪升虽以他的传世名作《长生殿》在巾国戏曲史上争得了一席宝地,但物换星移,时至今日,人们对其佳制的主题产生这样热烈的争论,却是他所始料未及的。《长生殿》无非是以唐玄宗时发生的安史之乱为背景,叙写了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剧作家思想上的民主因素和卓越的艺术天才。可是,由于李杨爱情故事这一题材自身的矛盾、作者思想的矛盾以及对作者创作主旨与作品主题这两个概念理解的混乱,所以,对这一剧作主题的理解,也出现了各持有据的说法,诸如爱情说、政治说、爱情兼政治说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想在澄清作家创作主旨和作品主题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的基础上,对爱情一说略加申述。  相似文献   

17.
《白鲸》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这一作品,揭示出作者超前的现代生态观,警示人类只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敬畏一切生命,谋求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避免共同灭亡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拜厄特及其处女作《太阳的影子》的简要评述和剖析,发现作者对生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的现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角色的关注,构建了该作品的基本主题;同时,作者以太阳喻指“男人”,以“太阳的影子”喻指“男人对女人的约束力”,也构造了该作品艺术特点中的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韩国艺术家姜草的恐怖作品非常有特色,他一改以往恐怖作品的风格与特点,在作品中表现出高度的人文关怀。他的几部恐怖作品,主题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笔者就异化主题,时间主题与拯救主题进行细致的探究,试图挖掘姜草作品背后思路与主题的连贯与相关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姜草及作品。主题研究这个思路起源于德国民俗学,通常的主题研究,是指由纵向的角度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探索,整体性地关注作品及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丰富对作品及作者的阅读。  相似文献   

20.
长安     
主题点评 这是一篇取材于文化古迹,发怀古之幽思的学生作品。作者由许多古代王朝定都的古城——西安驰骋联想开去,从回顾历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杰出事迹入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抒发了自己对沧桑历史的由衷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