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勇 《理论界》2005,(9):143-144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潜在的生产力,是企业成员共同的精神支柱。它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必然趋势。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的标志。然而,在我国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文化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仍然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一个“美丽的花瓶”,而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系统的、长期的、切实可行的任务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决策和员工的意识与行动中。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思想,支配员工的行为,转化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企业员工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构建和谐的企业员工队伍,必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引导员工树立一元为主、尊重多元的价值导向;注重完善用人机制和考核机制,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全面激发员工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境界和素养,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扩大成长空间,以企业的发展促进员工队伍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去教育企业员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企业员工队伍,使他们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参与企业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严重的影响,一些外向型企业濒于破产.继续保持经济增长,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巨大潜能,是目前所有企业应该着力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目前企业员工应具备的素质及现状,对如何提高员工素质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5.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必须要抓好干部职工队伍思想建设,打牢高素质员工队伍的思想基础;要把创建"三好"党支部作为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重要抓手,突出实践,注重实效;要采取多种形式,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提高员工专业水平;要树典型、严奖惩激励队伍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6.
赵琦 《理论界》2008,(4):247-248
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有效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业群团组织优势,以提高青年员工综合素质为目的,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等活动,调动青年员工工作积极性,培育优秀员工队伍,不断整合人力资源,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超前的人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航空公司通过招聘、培训和支持有经验的员工,将"快乐和家庭化"的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成为世界民航企业经营管理的标杆.可见,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力戒官僚主义,适当放权,把工作变成乐趣,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宣传,内化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建设企业人本文化,进而提升员工和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8.
员工视角下企业与员工间的交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员工视角下的企业与员工间的相互交换.结果发现,我国企业的员工最为看重的期望所得是"企业向员工提供事业发展机会"、"企业向员工提供学习与培训机会"、"企业向员工提供与工作业绩相挂钩的工资和奖金"等;而我国企业员工认为企业最为看重的期望所得则为"员工保守企业的商业机密"、"员工忠诚于企业"、"员工自觉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等.不同性别、年龄、工作时间、受教育程度的员工和不同工作性质、职级的员工,对其与企业在相互交换中某些具体的期望所得项目的重要性程度认知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员工基本素质虽然有所提升,但仍参差不齐.做好这项工作十分必要.通过对企业员工队伍基本素质现状进行剖析,从中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指明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员工怎样才能通过学习、改造成为企业"高满意度、高承诺感、高融入度"的优秀员工?怎样改变认识,重构看法和认知,成为企业的核心力量?笔者试图从员工个人规划、经营和工作激情培养、学会沟通、融入团队、赢得信任以及胸怀心态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享。  相似文献   

11.
王敬娟 《理论界》2007,(8):171-171,193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潜在的生产力,是企业成员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思想,支配员工的行为,转化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要发挥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企业员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关键在于把党的建设合理融入到企业经济活动中,使党的政治资源、组织资源等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资本。分析不同类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探索党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位置与工作方式,是切实发挥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两个作用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西子集团是一家国家级民营大型制造企业,前身是花园村农机厂.在市场经济的大海洋中,西子集团经过20多年的艰辛创业和拼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拥有员工3200人,总资产45亿元,2003年销售收入高达25亿元左右.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在新形势下,中国民营企业怎么办?面对世界500强铁甲部队,著名民营企业家、西子集团董事长王水福早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几年就精心研究对策,审时度势,决定采取"合作重于竞争"策略,这是很有远见的.  相似文献   

14.
周睿 《山东社会科学》2012,(12):190-192
道教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信仰和教义是"道",视"道"为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以"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变化之规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事物的发展变化必须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认为事物阴阳相生相克、相互牵制、相互平衡。道教哲学思想的基础是"道",核心是"无为"。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思想理念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道教哲学思想的辩证法、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和无为而治等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除了经济实体"硬实力"的竞争,更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较量。近年来,茂名港集团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的力量铸魂育人兴企,闯出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南海能源新通道,建设一流港口企业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型企业和知识型员工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这一概念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而提出的,其产生的历史并不长。而如何加强对知识型企业的管理、如何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以及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问题,则是目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其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概念和知识型员工激励方式等问题作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短短二十年,中国企业集体性崛起创造了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从企业成功之道角度,解释中国企业崛起之谜,中国的世界级企业成功之道在于:首先,胸怀国家、胸怀社会;将企业发展置入国家战略、将企业发展融入社会成长.其次,立足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企业发展之路;植根中国传统,革故鼎新企业文化.最后,不断推动战略要素系统性创新,优化企业发展“基要函数”.中国企业成功之道,既是“大道”,又是“中道”,还是“新道”.  相似文献   

18.
一、把握企业员工的思想脉搏,是新时期搞好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 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党的思想建设。就是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确保党的事业取得胜利。就企业而言,就是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中心工作和经营目标上来,确保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此,做好企业的党建工作,离不开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知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这样,思想  相似文献   

19.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的发展之魂、文化之根、力量之源。新时期,大庆油田努力建设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具有油田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坚持用文化锻造队伍,激励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投身科学发展、永续辉煌的伟大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相似文献   

20.
企业使命理念旨在阐明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即企业生存意义的理念.它是企业经营的灵魂,是支配企业经营的主旋律.大多数日本企业在经营中形成了自己的使命理念"社会公器论"、"产业报国论"、"赚钱论".研究日本企业的使命理念,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有积极借鉴意义它使企业有长久经营志向,员工能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人生舞台;它是企业确立百年不败的追求的精神保证;它以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内容,给员工清晰完整的概念,有助于员工在工作中牢记使命;以使命为原点,可以使企业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经营管理理念系统,使企业经营达到自觉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