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梅花鹿为东亚特有的珍贵动物,历史上我国梅花鹿资源非常丰富,分布范围也极为广泛,但由于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梅花鹿6个亚种中现仅存3个亚种:四川亚种,华南亚种和东北亚种.其分布范围也大为缩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已处于濒危的状态.根据对部分分布区的调查及大量的文献,对中国梅花鹿的历史状况、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汇总,并针对中国梅花鹿的濒危原因及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四川甘洛马鞍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7-8月对四川甘洛马鞍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合2006-2008年该保护区的兽类监测资料,共调查到兽类55种,隶属6目43科.其中东洋界种类44种,古北界种类6种,广布种类5种.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13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兽类分别为4种和9种.多数保护兽类数量稀少.共有32种兽类为中国特产或主要分布于中国,占该区兽类种数的58.18%.凉山田鼠在保护区内有分布,为新分布纪录.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为了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产业兴旺成为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茂兰受其保护区特性的限制,其他产业发展暂时性受阻,而作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扩展农产品就近消费,从而促进城乡资源互动,拉动农村经济增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增长极理论的指导下,以茂兰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一极多栖”社区旅游增权机制,以旅游业为增长极,从经济增权、心理增权、政治增权、社会增权四个维度全方面、多层次为社区居民增权赋能,进而对种植业、手工业等产业产生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社区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巩固提升精准扶贫的成果,实现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壮族是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民族,其语言———壮语在现代社会中,现状怎样,命运如何,令人十分关注与担心,于是关于壮语濒危的研究开始出现.以巴马言语社区为调查对象,调查了壮语、普通话、桂柳话的使用情况以及语言能力、语言态度情况.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巴马壮语面临濒危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壮族是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民族,其语言——壮语在现代社会中,现状怎样,命运如何,令人十分关注与担心,于是关于壮语濒危的研究开始出现.以巴马言语社区为调查对象,调查了壮语、普通话、桂柳话的使用情况以及语言能力、语言态度情况.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巴马壮语面临濒危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CoLang是在美国定期举行的,集语言记录和立档理论、实践、技术为一体的现代语言研究技能培训班。CoLang2014年的重要内容是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记录濒危语言资源。其教学理念是"动手学习、学以致用"。它对我国濒危语言研究的主要启示是:濒危语言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濒危语言记录、研究、立档及振兴应成为高校、研究机构、少数民族社区、政府基金会、语言学者和语文工作者共同协同下工作;应积极开展我国濒危语言立档技术培训工作,以及国家语言文化资源的安全保护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应加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其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南岭山地重要的生物资源和遗传基因资源的天然宝库,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目前保护区生态系统面临威胁,只有通过开展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为前提,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旅游发展观,强化游客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创新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等措施,以实现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并对其组织培养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辽河的治理使得保护区内动植物栖息地质量得以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仍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分析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倡导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包括完善保护政策与制度,确定优先保护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强化生态系统与物种资源保护,加强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惠益共享,建立公众参与及合作机制等,为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佛坪保护区CIS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基于ClS技术的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通过CIS管理系统在保护区科学研究、巡护监测、森林防火、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利用CIS卓越的可视化技术和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得到适宜动物生存的空间区域、生境质量等级分布等信息,准确地预测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人类活动干扰的分布特点和干扰强度的差异,使管理人员直观地了解野生动物种群动态以及栖息地于扰现状等.文章亦根据佛坪保护区的应用经验讨论了GIS技术在保护区信息化管理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和应用前景,可为其他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应用CIS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比较桑戈尔与尼雷尔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他们 2 0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及其经验教训 ,可见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效率与平等范畴的关系 ,同时要解决好正确引导农民、综合平衡发展各类别的经济、结合国情借鉴国外社会主义模式和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意象为何?怎样认识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是时下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 J. T.米切尔的论述影响最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米切尔在其系列著述中系统讨论了图像转向、意象与图像、意象X文本、元图像与生物图像、语象叙事的冷漠-希望-恐慌、视觉文化与意象科学等概念,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图像转向强调的是在读图时代应抛弃意象研究的语言学模式,以使意象回归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认识论范式变革。他强调一切媒介皆为混合媒介,因而语言与意象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在借鉴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意象X文本的概念,它与恐龙、多利羊、世贸双塔、金牛犊类似,是关于图像如何成为图像的元图像。在米切尔看来,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语象叙事从本质上讲是一切意象文本的共性,它其实也是一种元图像,在其混合媒介的内部产生了类似主体与他者遭遇时的冷漠-希望-恐慌的三个认知层次。米切尔先后使用过的图像理论、批判图符学、视觉研究、视觉文化和意象科学等术语,说明他理论的实质是反理论、去学科的跨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米切尔提出"图画转向"的本意是想为图画争取一个与语言平等的地位,最终却被广泛地推衍误读为"图像霸权"或"视觉时代"的来临。按照米切尔后期的澄清,图画转向在人类文化史中曾反复发生,而由视觉形象引起的焦虑不安也绝非首次。"图画转向"与哲学内部所发生的"语言转向"并不具有承递关系或衔接关系,二者并非同一层面上的"转向"。但如果将二者都看作是某种文化思潮,则它们之间是彼此关联甚至互动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气候政治参与进程较为缓慢,其中不乏消极倒退,欧盟则相对稳定而持续地推动了气候政治实践的发展。美国与欧盟在社会规范、政党政治、利益集团等方面存在分歧,这些分歧又为美欧各自的气候政治运行机制所强化。同时,美欧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合作空间,二者之间的合作在地区与全球层次同步展开,从而延续着气候政治领域中的美欧互动进程。  相似文献   

15.
浅析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对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当前青年志愿者行动蓬勃景象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拓展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对20世纪西方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而20世纪最富有争议性的英国作家劳伦斯就是其中一例。劳伦斯与弗洛伊德在很多观念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在无意识、性等问题上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结合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美妇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作品以及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观点,从"俄狄浦斯情结"、无意识以及人格结构3个方面,论述了劳伦斯作品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相通之处,也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何宗强 《国际论坛》2011,(2):15-20,79
基督教福音派作为持续存在的社会政治力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美国的全球扩张。福音派海外传教搭建了跨文化联系,培育了全球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人权观念的传播,实施人道主义救助,加强了美国与世界的联系,扩大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福音派关注人权、宗教自由、国际等议题,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的理论大师,他的思想奠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基本格调和范式。本文从认识论范式、伦理学范式、历史神学范式三个方面对奥古斯丁的思想进行概括,清理出其思想发展的内在联系,并且指明了其思想内容对后世基督教思想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许多国家的政府对网络的管理往往从消极的禁止和规制的角度展开,对网络民主的积极促进功能未能给予同样的重视。美国经历了政府对网络不予管理的去规则化时代,现在,政府和更多的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积极的管理。美国学者倡导政府对网络实行积极管理,加强对宽带发展的经济补贴,提高国民网络知识及公共参与意识,支持政府主办网络公共论坛;但政府的管理必须限定在第一修正案所要求的原则范围内,促进全面发展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