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建齐 《决策通讯》2001,(12):20-21
选好人、用好人,是加强党的组织和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句话讲的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讲“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选人用人。选人用人问题,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学习贯彻六中全会  相似文献   

2.
正领导干部怎样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做决策,二是用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用人,具有"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纵观历史,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汉代封狼居胥、饮马翰海的背后,是武帝用人以长,不拘一格;唐代贞观盛世、万国来朝的背后,是太宗虚怀若谷,德才并重。相反,明朝崇祯帝勤奋克己,但用人上刚愎自用,结果自毁长城。知古鉴今,领导干部用人,重点应把握四条:  相似文献   

3.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用人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事关党的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乃至整个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危害最大的不正之风,是其它种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根源。用腐败的作风选人,必然选出作风腐败的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盛行的地方,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4.
当今做企业,“用人不疑”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疑人不用”是对企业最大的犯罪。在我看来,”用人疑、疑人用;理性疑、感性用:公开疑、透明用”,这就是最好的用人方法  相似文献   

5.
选人用人问题关系到事业兴衰、国家存亡。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提出:“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诸葛亮这样说,是因为为官择人是从官职、岗位出发,用人立足点是为公;为人择官是从拟任者个人出发,用人立足点是为私。选人用人的立足点完全相反,结果当然会大相径庭,因而有治、乱之别。为人择官是以用人者与被用者的关系为纽带的。以用人者个人好恶来选人用人,就必然同气相求、异气相斥,放大优点、缩小缺点,甚至把缺点当成优点。从这一点上看,用人者虽然未必不是出于公心,但肯定会用人失误。对此,聪明贤达如诸葛亮者也不能免俗:把马…  相似文献   

6.
马玉杰 《管理与财富》2008,(10):37-37,32
传统的用人观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原则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增强下属的主动性和信任感,但单纯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会导致用人的片面性。“用人当疑,疑人当用”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需要,是现代领导者应当建立的用人新理念。它的核心在于监督管理,要树立“科学用人,依法监督”的理念,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坚持观念创新,不走“老路”。创新用人观念是用好的作风选人的重要前提。只有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确立与时俱进的选人用人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好的作风选人必须树立三种新观念:一是要树立“以实绩定上下”的用人观念。实绩是一个人素质强与弱、才能高与低、作风好与坏的集中体现。坚持用实绩作为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8.
一、着眼三个层次。全面实施干部“能上能下”制度 干部“能上能下”,是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重要标志,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几年来,我们从地税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改革的精神大胆创新,分三个层次,对这一难题进行突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县(市)委书记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尤其是在选人用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好一个人,就等于树立了一面旗帜;用错一个人,就会给事业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县(市)委书记用人权的监督,确保“用好的作用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相似文献   

10.
《经营管理者》2009,(10):21-22
“愚公移山”,是一个在中国流传几千年的寓言故事。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时引用了这个典故,对其重新诠释,赋予崭新的时代涵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忍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了解到,原本是一个穷山村的山东莒南县厉家寨,通过整治土地、兴修水利、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五坚持,五不准”的选人用人标准,不仅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而且为选人用人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选人用人失误,让那些贪图功利、工于心计、投机取巧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必将给党的事业留下无穷的后患。这就要求选人者在拥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深厚的理论功底、高尚的道德风范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不为情所动、不为势所迫的良好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魏信德 《领导文萃》2009,(16):38-38
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规”,即: “居而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如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相似文献   

13.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县(市、区)委书记怎样用人、用什么人,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用人风气和质量,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之一,醴陵市委书记通过一年试点实践而总结出的“制度、民主和自我的提升是调研试点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很值得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指的“三人”指的是: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
  学校的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因此,学校管理,说到底便是对人的管理,而且首先是对教师的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作为学校的一个管理者,我觉得:应先做好: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  相似文献   

15.
我们确实不能要那种没有责任心的人,不能提拔那种没有上进心的人。所以联想用人有“三心”的说法,就是“责任心”、“上进心”和“事业心”  相似文献   

16.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0,(38):15-15
9月13日,河南省委组织部召开研讨会,提出要坚持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五重五不简单”选人用人机制,即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票数取人;重“四化”方针,但不简单以年龄、文凭取人;重德才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考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国读书求学存在严重的功利性,导致了教育的错位,中国教育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首要问题是社会价值观需要转变: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人尽所能”而非“出人头地”;其次是用人制度的改革,用人制度中对“文凭”的态度,就决定了人们对教育内容孰重孰轻的态度;第三是以高考录取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促使高校改革,在全国大统考的同时,大学可自主组织考试,学生可同时填报多所大学、多个专业,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选择入学;第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公立、私立学校并存,建立“多元化办学”新模式,解决不同群体对接受教育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古人的轶事,还是今人的事实,都应验了毛泽东曾说过的一句话:”古今真确的学理,伟大的事业,都是被一些人加着狂妄名号的狂人发明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在用人上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这里的“疑”。指的是不信、因不信而猜度之意。用人不疑,就是要对自己使用的人给予充分的信任。这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因为它表现出来的是对所用之人的信任,有利于下属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开拓进取、勇于负责。古往今来.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来激发下属“士  相似文献   

20.
省部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1,(29):3-M0002
李源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促进科学发展的人才观.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指针。要认真落实讲话提出的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敢为事业用人、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广阔渠道等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