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尚存诸多问题,研究基于解析国外非遗保护方法与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理论、方法和措施,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为研究切入点,深刻剖析其现存的核心问题及成因,以“非遗”主客体动态互补的视角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研究多元途径的保护策略与措施,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活力”迸发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路径,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方法框架,使其保护与利用能够相互促进,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维创新:重庆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重庆市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的个案研究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建立和完善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的三维构架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静态的物的传承保护转向活态的文化保护的认识转变,传承人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承载者和传递者,以其文化主体的身份不仅保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和自身文化特质等基本属性,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中以提升自身文化自觉意识,构建具体传承通道等作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媒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更为其赢得广泛的和多元化的发展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留存和扩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借助媒体力量,促成制度规范完善和公民保护意识的提高.同时各类传媒要优势互补,实现传播的立体化.传播过程中应加入创新文化元素和时尚理念,以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功利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强大的破坏力,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要加快传承发展的步伐.文章通过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传承发展以及对策提出的分析,来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省音乐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客观梳理,进而总结出影响福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主要因素。从实际出发总结福建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先进经验,阐述如何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李洪玲 《河北学刊》2012,32(3):232-235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市、县(市、区)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遴选,掀起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的热潮。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似繁荣发展的同时,其实际的传承、保护工作也暴露出尤为令人担忧的一面。本文立足于乐亭大鼓的传承与保护现状,理性分析、认真总结、科学认识其中的得与失,研究、思考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旨在以乐亭大鼓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为鉴,审慎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脉搏,避免其走向虚假繁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濒临绝迹,传承后继乏人.文章阐述了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现状以及抢救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类型化保护、人格化载体保护、物化栽体保护、产业化栽体保护、知识产权保护、适度旅游开发保护等措施.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构建西部丝绸之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存贮、信息化的形式转换、信息化的传播、信息化建设的培训等四个方面,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途径,很有现实意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信息化建设之中,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普遍面临着环境变迁、生态迷失和传承缺乏的困境;进而从设计创新的视角提出通过物质化、现代化和系统化的途径和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合理的传承方式、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态,从而使其适应当代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媒介建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塑造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文章从传播学理论出发,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媒介建构问题为依托,具体地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中尚待注意和完善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准确的分类有利于法律保护。但是,学界以及国际国内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在用法律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很大困难。基于法律保护的方便,有必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法律角度确立分类标准,重新进行分类,这些分类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存在的混乱和利益冲突问题。为此提出了三个标准,即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可市场化为标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习俗化为标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宗教化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不仅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犹如史书一样卷帙浩繁。据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六项之多,足见国家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本文在介绍鄂伦春族非遗保护与传承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其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找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与保护,原因在于传承链条的脱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探索其传承规律,摸索其有效传承途径.高校在传承与保护"非遗"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雄厚的教育资源和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在"非遗"的保护过程中充当"演员"和"观众",从而使传承链条得以维系.同时非物质文化可以同高校校园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本文通过探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及存在问题,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于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切实地延续其文化生命力,还需进一步挖掘其价值与功能。把社区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结合起来,是一条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社区文化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目连戏在开展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中所具有的文化娱乐性、文化参与性、文化寓教性和文化认同性四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物富含非物质文化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民俗文物的承载,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展示、研究还是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每一步都不能没有民俗文物的参与.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俗文物的消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致命的打击.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制度已相当必要.文章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属于公共产品,代表公共利益入手,进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的独特优势进行探讨,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环境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数字化阶段,信息技术给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平台,以此推动山西省应用信息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要充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文化特征,清晰地认识到地域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针对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积极保护具有特征的地域自然环境,加大力度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主动保留、恢复富有特色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肯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详细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非物质遗产被不正当商品化、非物质文化载体被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管理欠缺、传承出现断脉、民众意识薄弱、保护教育匮乏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态、保护物质载体、健全保护信息系统、保护传承人及文化空间、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教育及进行旅游开发等一些策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