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皋陶,是我国先秦历史中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历史人物,其所作所为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后人尊为我国司法之祖、圣人.其事迹和后裔的活动,都见诸古文献和古文字.据古文献记载,皋陶早死,其少子偃被封于六,“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或作“录”.安徽六安地区是古六国的封地,六安市内又有后人所传的皋陶墓和祠,所以1993年六安市成立了“皋陶研究会”.为了弘扬祖国历史文化,以优秀的历史文  相似文献   

2.
皋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皋陶,亦作陶或咎,或称陶叔(《易林·需之大畜》)、(《路史·后记》),相传是我国古代刑法的创立者和声名卓著的法官。他的事迹零星地见于《尚书》、《左传》、《竹书纪年》和《史记》等较早的史书,《离骚》、《说文》和诸子等书中也可见到片断记载。相传他断狱公平,执法公正,又被后人视为狱神。伪古文《尚书》说他主张“镇刑”、“轻刑”,希望“无刑”(《大禹谟》)。从东汉开始,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再次提高,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类并提,列为古十二圣之一(见《论衡·骨相篇》)。魏晋以降,氏族谱煤之风…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的源和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桂连 《船山学刊》2002,(1):101-10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以德治国”的源“以德治国”是对国内外治国传统,特别是对我国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在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上,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同见解,被史学家概括为“人治和法治”的争论。这种争论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儒法之争,在西方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主张。无论是柏拉图关于哲学王统治还是中国古代贤人治国的“德治”思想,最终都导向人治;而亚里士多德的“良法之道”与“普遍服从”的法治思想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4.
论关羽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关羽崇拜王齐洲中国历史人物受到普遍崇拜者,莫过于孔丘和关羽。孔丘是儒家鼻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孔丘之被尊为“至圣先师”、“文宣王”等等,本是情理中事。关羽是三国名将,但三国时英雄辈出,名将如云,中国古代著...  相似文献   

5.
晚近以来,韩愈的道统论在当代儒学研究者中影响巨大,然而与之对应的周敦颐、邵雍等新儒家的"宗孔论"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就中国文化史的历史进程而言,宗孔论之影响绝不逊色于道统论.通过对周敦颐和邵雍的宗孔思想的研究,以道统论向宗孔论的转化为线索,可以揭示儒家从圣王崇拜向圣人崇拜的转换之原因及其对于中国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特别是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礼仪之争"中,"宗孔论"的圣人崇拜在对抗基督教的上帝崇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15,(7)
《皋陶谟》是《尚书·虞书》中备述礼治思想的篇章。皋陶是尧舜时代的"大法官",他提出的礼治思想被传统儒家视为万世宪章。《皋陶谟》的历史地位曾经因为疑古思潮的影响而备受忽视。但是按照传统儒家的理路,就《皋陶谟》的历史意义而言,该篇虽然没有对礼法作出具体的规定,但它对于天人上下与典礼服刑的阐释,对后世礼法传统具有典范意义。皋陶公私统一的礼法思想对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礼法传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法官,皋陶对中道德行的强调说明,与我们今天提倡的法治与传统儒家的德治在根本精神上可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拓荒期的自然崇拜、笃信天命、信仰鬼神这种人类童年期共有的主要信仰形式,其宗教意味本来可以使中国象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产生宗教。但自周至春秋以来,中国产生了一场迥异西方造神运动的重人运动,孔子就是这个从原始宗教到人文思想演变运动的宗师。孔子的“人学”,涵摄了整个人类的美行美德,以理性思维代替宗教神学,淡化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奠定了中国文化重人远神精神的主导地位,开辟了古代人文精神的新世纪。一、继天道而立人道夏、殷时,人的祸福完全由天、鬼神所决定,“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①…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对近代法治有强烈的向往和较多的了解,其法治思想内涵颇为丰富。他反对专制人治,提出法治的本质是众人之治;强调实行法治的重要意义;主张法治的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应具有中国特色;认为国会是实行法治的枢机;保护人权是法治的初衰。他在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并建立了民国之后,尽力将其法治思想付诸实践。孙中山的法治思想与实践对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作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源头活水 ,受到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天人合一”思想是它的基石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自然崇拜是它的特殊表现 ,而尊重自然规律是它的精华。这一优秀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出现衰落 ,其原因在于它的基本精神被抽象化和宗教化 ,从而切断了人与自然的对话途径 ;在于封建社会调整人与自然关系服从于调整社会关系 ;在于古代农耕文化与生态文化本质上的矛盾和冲突。新世纪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然包含古代生态文化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解读和重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对于束缚我们思想发展的、僵硬的传统观念,特别是经济决定论,我们应当彻底抛弃之。通过经济与法治的关系论证,提示经济之于法治虽然重要,但绝非所谓的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纵观中国及整个人类历史,法治之于经济反而有重大影响之作用。法治实与多种因素相关,而并非是一种被单方面决定的结果。充分认识影响法治的因素之非单一性,可以有效破除当前我国的经济迷信,更正人们之理念,在法治进程中恰当处理法治与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