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与领导者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相比较,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切近现实的意义.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相比,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创新性等特点;相应地,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也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具体而言,可概括为:课内教学与课外交往并重;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并存.师生关系的改善还有赖于双方的正确认识,并致力于缩短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2.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师道尊严深刻体现了教师地位的崇高和威严.然而,现代教育如果一味强调师道尊严,而忽视学生的需要、人格和尊严,那么,这种"师道"与"生道"的不平等就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现,则视师生间为相互平等的关系.只有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爱,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伦理学上看 ,教育权威有两种 :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个人素质 ,非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地位权势。两种权威的走向是不一样的 ,非理性权威是以权威强化权威 ,理性权威是以权威消解权威。非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类似于命令性的长官与下属的服从关系。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是楷模和仿效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王尚文的语文教育论著中,包含着大量关于语文教学的师生关系的论述.他运用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提出要建立一种切合语文学科特性且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首先要求从根本上清除教师头脑中残存的传统教育观念中一些消极的意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然后以此为前提,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而这样的对话,则会形成一种使师生双方均能获益的教师"让学"学生"让教"的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场域的时空里通过交往和对话形成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自在性共同体"、"群集性共同体"和"自为性共同体"三种具体形态的共同体。不管以哪一种形态的共同体为中心来设定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人际关系、文化知识学习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存在不同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矛盾冲突。解决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矛盾冲突引发的困境应当从掌握教育教学内容、维护课堂秩序、适应习惯、评价与认可四个范畴入手,制定因应的方略,经营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意识、优化师生关系、彰显教育教学情境中和谐的动态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今天校园的青年大学生.它使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出现明显变化,并由此带来与传统德育的冲突1.个性化的倾向与合作精神培养的冲突;2.网络的虚拟化与现实社会化的冲突;3.科学理性的增强和人文精神的淡化的冲突;4.学生主体性增强与教师权威性下降的冲突.面对网络时代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种种变化,大学德育的创新成为必然的趋势.德育创新将涵盖德育观念、教育技术、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素质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论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分析教学中人际关系的3个基本特点———动态性、开放性、综合性,3种心理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提出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是通过人际间的相互沟通来实现的,以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为根本特征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体系,文章从社会学视角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深入认识体育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及预防师生矛盾的发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交往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主客二分的二元论下,人们只看到交往教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其目的性价值,致使交往教学发生质变,忽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使教育呈现占有式教育、单一主体观、师生关系扭曲、与生活的断裂等缺陷.在"主-主"关系模式下的交往教学是对传统交往教学的超越,在主体间性视域中,交往不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成为教学本身的一种目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自我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涉及到备课、师生互动、爱与责任、师生关系等。备课不是排练好的表演而是即兴的生命对话;基于学生本位的理解才能发现潜藏于学生心底的"诗意";教师的爱不仅关乎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只有突破教育场域中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心灵才能真正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教学主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的教学主体观念.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在教育技术的环境中自主、自由和高效地学习.教师仍然是教育的主体,但主要职责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构建学习化环境,引导、扶持和促进学生学习.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两者的关系将得到迅速的改革、发展和完善,达到新的相互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12.
师生冲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在目标、价值观、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隐蔽的或公开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的教育教学互动。教师权威的淡化、大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增强、功利思想侵蚀校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是造成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应树立教师权威、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优化师生交往环境,形成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在和谐社会视域下化解师生冲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中国和比利时大学一些教学方法的比较,提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倡导学生主体教育和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角色的迷失与澄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是教师角色转型与开掘的根基和动力.教师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不仅是在其教育的轨迹中显现和张扬的,而且也是在生命的对话中成就和丰满的.然而,教师角色话语的纷繁与教师角色表达的冲突,导致教师在角色的虚化、泛化和钝化中走入踽踽独行的坚冰之旅.重新保持对教师角色的生命追问,意味着我们必须帮助教师在角色发展的语脉和坐标中,敞亮和澄明教师身份存在的方式和教师主体实践的方向.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打造教师的专业文化,这将是从实现教师角色到超越教师角色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和道德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高等学校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它不仅具有双方在知识、地位、层次上的差异性 ,而且存在情感和期待的互动以及评价标准冲突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师生矛盾冲突原因的分析 ,以归纳出解决矛盾 ,协调师生关系的主要师德规范 :确立学生应有主体地位的观念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传统课程背景下容易产生教师人格的扭曲、学生自主性降低、师生交往内容窄化等问题,产生师生情感隔膜。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教育关系,是一种以对话为特点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以真诚与尊重为基础的情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构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以构建充满互动与交流的课堂教学为切入口,改革评价模式,创设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充满对话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同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关系。由于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师生关系融洽、合作,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隔膜、甚至对立,那就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如何,即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作用如何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地位如何,乃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共同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形成了所谓为师之道和为弟子之道,这些对我们是很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嬗变中的教学相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师生关系的嬗变使得教学相长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教学相长的本义为教师个人的“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我价值的基本途径;在现代教育的主——客体师生关系中,教学相长的意义裂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这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种理想状态;以后现代哲学主体间性为特征的师生关系赋予教学相长以师生共生发展的新内涵。在教学相长新内涵的框架下,教师要更新学生观,积极向学生学习;在学生的视界中反观自己的教学,并在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师生关系是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法对近十五年我国中小学师生关系学术研究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在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随着中小学师生关系整体性发展而推进的,其发展脉络呈现出"以教师为主-以师生互动为主-以学生为主"三个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持续进展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中小学师生关系构建理念、方法与模式已初步形成,但也存在许多缺陷.今后应在国家中小学师生关系发展总体趋势下,采用更加科学化的方法,系统、持续地研究中小学师生关系问题,为不良师生关系问题的有效解决及和谐中小学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普遍建立了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由此产生的大学师生关系的变异扭曲,根源在于高等教育中极为浓烈的经济主义取向。为此,需要辩证看待学生的地位和角色,平衡其权利与义务;全面审视教师的身份和职责,明确其权威与责任;准确界定学校的性质和职能,确保其功能与使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复归大学师生关系的本原,重塑和谐而生态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