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课题.其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已超越学校教育而居首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包括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大学教师行为和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学校教育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弄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机制和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道德教育入手,才能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行为偏差或违法犯罪。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探讨在社会转型期,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社会思潮相较以往而言,更显复杂多变,社会思潮对人们的影响已不再是大张旗鼓,更多的是采用潜移默化渗透的方式来影响人们的思维与行为.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活跃的群体,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的重要阵地,各种社会思潮都把大学作为宣传自己思想的重要场所,而大学生是重要的接受对象.当代社会思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为严峻的考验,帮助大学生辨别各类社会思潮的背景与内涵,正确对待各类社会思潮的影响,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谢旖隽 《湖南社会科学》2007,(2):172-173,176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分析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的综合反映,也是行为失范的必然结果.Hirschi(1969)的社会控制理论主要依托于以下四个概念:联系、承诺、投入和信仰.  相似文献   

5.
古琳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59-63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建构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建构,并通过道德人格的建构作用于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学习动力是指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调节和强化作用的一种有效系统。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建立在经济转型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时代,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发生深刻嬗变。总体而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充足且积极向上的,但还有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存在不足,与其所处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严重不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和应对对策,以推动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庆 《中州学刊》2005,(5):97-9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一些学子的纯洁上进思想.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使和刺激着极个别大学生去进行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大学生甚至抛弃个人的基本道德而出卖肉体、出卖灵魂.有鉴于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形成甘愿奉献、自觉守法的正确行为模式,以实现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多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能以简单的弱化或缺失来概括,而是呈现出疏离与担当并存的矛盾状态。导致这一矛盾现状的归因,既与社会转型时期的不良社会影响和"去精英化"教育带来的压力相关,也与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角色迷惘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有效路径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突发事件有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突发事件是指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的各种意外发生的、紧急的并造成一定影响或危害的事件.对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置,提高等学校针对突发事件而展开的系列旨在减少损害程度,换回不良影响,做好善后的行为过程.由于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殊的社会地位,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切不可掉以轻心.尽管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他们活动在校园里,相对集中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处于半社会化状态.但他们来自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东 《中州学刊》2006,(2):109-110
诚信危机、畸形心理、情绪失控、违法犯罪、自杀等现象在社会大环境里或许不足为奇,但发生在大学生这些“社会精英”身上,还是让人心里沉甸甸的。本刊特意组织刊发的五篇文章分别探讨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路径、弱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贫富分化与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与完善问题,希望这些关注和思考能对大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嬗变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乐 《云梦学刊》2009,30(1):136-138
大学生的婚姻观已趋于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择偶观以及性观念;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及社会原因值得认真研究,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更好地预测其将来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表现越来越突出,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亚健康”群体的表现、成因以及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功能,从而说明健美操对大学生“亚健康”群体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文华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4):60-61,51
网络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日益突显,加以正确引导,可以对学生起正面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呼禾 《阴山学刊》2010,(5):117-119
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明特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只有从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和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等方面入手,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才能扎实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对大学生负责,对社会团结稳定负责,对国家繁荣发展负责。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和壮大,大学生逐渐成为信息网络影响的主要社会群体之一。由于大学生的认知还不够成熟和理性,容易在网络环境下出现各种困惑和迷茫。基于自我认知的相关理论,文章从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特点、网络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及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困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最后提出帮助大学生走出网络自我认知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史顺良 《学术探索》2012,(7):173-175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作为引领社会文化的主阵地,需要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大学生作为和谐校园的主体,更需要具备和谐精神。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出发,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和谐精神的科学内涵、特征、意义,并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和谐精神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迷惘和心理的困惑,源于文化自觉的缺失和文化精神的不足。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精神,重在培养其现代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既需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提高文化品位,又需要大学生自觉培育自身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心理成长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人际环境因素等,在其成长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针对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包括: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个性培养与思想升华相融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人才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感情等方面所承受的压力日渐增多,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甚至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态危机。心理素质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了构建心理素质教育的调适方法和预防体系,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生法律风险呈现上升态势,依据承担责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刑事法律风险、民事法律风险和行政法律风险三类。刑事法律风险的特点是犯罪主体来源广泛、犯罪类型较为集中、犯罪手段呈现智能化、犯罪行为具有偶发性;民事法律风险的特点是失信违约风险、侵权风险;行政法律风险的特点是相对方固定为学生所在的高校、纠纷或争议的范围不断扩大。防范大学生法律风险的发生应从家庭教育因素、高校管理因素和社会治理因素等方面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