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学者化”是搞好编辑队伍建设、提高学报质量的一条带根本性的措施。“学者化”包含“学者”和“学者化”两个概念,具体落实在某个编辑身上,其概念上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编辑学者化”,是由学报的性质、编辑的学术功能等决定的。如果从编辑实践上加以考察,“编辑学者化”的目标是可以买现的,编辑本身就是科研人员,整天处于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历史和现实的编辑实践也充分证明了编辑兼学者(或学者兼编辑)的现象大量存在。从编辑部的角度,可以通过让编辑精读专业根柢书、中青年编辑加入院系科研课题组、组织撰写本专业专题研究综述、论文摘要等方法,来提高编辑的学术水平,加速编辑的学者化进程,最后达到专业学者水平。  相似文献   

2.
学术质量是学报的内在生命;“新、深、实”是评价学报质量的标准;编辑学者化是学术质量的根本。要加速编辑学者化进程,首先,编辑自身必须热衷于编辑事业,并具有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其次,从外部给编辑营造成为学者的环境氛围,即在学识上提供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工作手段上现代化,稿件处理上专业化。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他的美学研究注重人生和启蒙问题 ,在借鉴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建了具有现代性意义和本土内涵的中国现代美学。这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 ,王国维强调西方现代哲学是“形上之学” ,提出了“学术独立”和“审美独立”的观点 ,赋予中国美学以现代哲学的思维品格 ;第二 ,王国维把“人生”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提出了审美“无用之用”说 ,创建了具有现代人本主义意义的人生论美学 ;第三 ,王国维以强烈的本土问题意识和开放的学术视野 ,沟通中西、古今之美学思想 ,创立了独特的“阐发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何进平 《天府新论》2010,(3):151-154
学术期刊的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位的独立,从选稿、编辑到出版都独立运作,不受外力干预;二是风格的独立,即不受学术思想、观点、人物、流派的影响,独立展示自己的学术风格。一个学术期刊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只能由编辑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通过编辑出版过程来构建,构建独特的学术风格就是构建刊物生命力。编辑的自主性,即编辑在学术成果的鉴定、审选、编稿过程中不受干预地自主判断,即所谓的"责任编辑"制。编辑的自主性是学术期刊保证学术质量的重要基础。要保证编辑的自主性,应注意编辑与学者在学术素养上的区别:一是学者与编辑不同的知识结构导致的思维方式的差别,二是学者和编辑需要不同的知识信息储备。编辑以其特有的职业思维来判断文稿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编辑的职业化比学者化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是美学范式存在论转向与时代需要的结果,有其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根基.实践存在论的存在与西方自克尔凯郭尔以来的存在主义一线的存在是完全不同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具有独特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编辑学这门既古老又新颖的学科迅速崛起,中国的编辑学专业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调研中国编辑学发展及编辑学教育的现状,并分析目前编辑学发展及编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编辑学面临的发展瓶颈是编辑学教育存在着与各学科专业教育脱节现象,使得编辑学研究失去了立足点。这也是编辑学理论发展极其缓慢和导致培养的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专业编辑学的概念,需要进行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专业编辑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编辑学应该与自然和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紧密结合,而且要将各学科专业教育贯穿于编辑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及终生的编辑工作中,这样的编辑学教育模式才是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在数字化时代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依附于编辑工作主体专业的编辑学才能长盛不衰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我国编辑学研究虽有较快的发展 ,但与一个成熟学科的要求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当前我国编辑学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1.编辑学研究的开拓不够深入 ;2.编辑学研究的视角不够开阔 ;3.编辑研究者的交流太少 ;4.编辑学各研究方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5.编辑学研究从总体上说还没有被普遍重视。必须改变有关编辑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编辑实践的现状。作者的思路是 :1.拓宽编辑学的研究视角 ,从各个不同的切入点来观照编辑活动 ;2.编辑学研究要尽量汲取其他学科的营养 ,走交叉综合发展之路 ;3.加强编辑学研究者之间的联系 ,走群体协作发展之路 ;4.完善研究方法 ,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之路 ;5.重视编辑学各方向的研究 ,走史、论、实务平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玄学美学是六朝美学的精魂。从现代学术意义上对玄学基本审美品格的发明肇始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汤用彤关于玄学的系列论文。在其后近70年里,玄学美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在本体论研究、命题研究、历史分期研究以及个案研究四个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玄学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走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期刊特色是期刊编辑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关系到期刊的发展、地位和社会功能,是期刊编辑学中需要解决的理论。本文探讨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特别是民族地区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的特色问题,以便对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有所裨益。一、何谓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的特色所谓特色,系指事物的特殊风貌、特点,或者说是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都是相比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设编辑美学的思索冯军胜在编辑学的领域中应开展对美学的研究。因为“编辑学是研究编印书籍、期刊、报纸和图画等出版物以及利用声音、图象等宣传手段的学问,特别着重选题、组稿、写作、审核、加工整理及美术技术设计等环节/①颜师古在《汉书注》中谓“编所以联次...  相似文献   

11.
回归杂家--就"学报编辑学者化"与杨焕章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永华 《学术界》2004,(5):146-155
"学报编辑学者化"在存在着价值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固有的表述缺陷和思想局限,甚至含有轻蔑编辑之嫌.它不利于引导社会准确地、客观地评定编辑工作的业绩.为了学术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倡导"学者编辑化"的理念,高校学者编辑化正日益成为高校选择学报编辑特别是主编的重要标尺.许多著名学刊的主编及编辑往往是学科发展的旗帜性人物.学报编辑同时具有学术管理的职能、学术研究的职能以及学术服务的职能,要胜任学报编辑工作,除了要强化刊物的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团队意识之外,一定要强化刊物的市场营销意识.编辑成长的根本出路和职业境界在于让编辑回归"杂家",确立以"编绩"为核心理念的学报编辑工作评价体系并出台相关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和确认编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在我国源远流长,如果从孔夫子编辑“六经”算起,至今已有二千余年;而且历史上和 当今的许多大家,有的曾经或正在从事编辑工作,有的出身或发轫于编辑工作,所以学界公认“编辑有学”。然而时至今日,编辑作为一个现代的学科专业还未建立起来。谓予不信,请查一下国家学科专业目录即可证明吾言不罔。为什么会这样呢?杨焕章深刻指出:“多年来,从事编辑学研究的人很少注意进行方法论方面的反思,以致于一再强调‘编辑有学’,却因未拿出一定数量的能被人们承认的、系统的、理论形态的著作,因而始终未能使编辑学取得它应有的地位。这不能不说与从事编辑学研究的人大多还未能自觉地运用哲学的方法论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一、学术品格的丧失与学术危机 学术曾经以其独特的品格在大众的心目中树立了高尚的形象.仅仅是"学术"这一字眼,就令人肃然起敬.在人们心目中,学术之品格与理性、自由、独立、纯洁、高尚、求实精神等字眼,往往是同义词.  相似文献   

14.
论王国维的伟大学术成就对当代世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高度评价王国维于20世纪初首倡“世界学术”的宏伟前景,又从学术根柢、学术视野和学术成就等角度论证王国维本人已达“世界学术”的高度;指出王国维所继承和发展的意境说理论是世界上唯一的以中为主、三美(中国、印度、西方美学)皆具的美学理论体系,取得领先的学术地位,并也适用于西方文艺名著的评论和研究;王国维的论著运用了中西所有的研究和写作的方法,不仅与其划时代巨著之平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其本身也有独立的学术价值,具有典范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编辑学的不断发展,编辑理论的构建成为越来越急迫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编辑学慨念的提出、编辑学的性质、以及编辑学的理论相关问题,以期对编辑及编辑学的发展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是音乐美学最基本的学科性质,它鲜明地体现在音乐美学的学科生成机制内,也深刻地贯穿于音乐美学的研究模式及其历史性的存在方式中。音乐美学的学科综合性要求音乐美学的学科发展必须保持恒久的开放性品格,音乐美学研究者必须具备宏阔的学术视野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在综合性与独立性的共生与互动关系中开拓音乐美学发展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7.
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生成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和“双百方针”两股政策力量交锋的罅隙,是意识形态规训下美学发展的自我确认,和美学话语体系的自我建构.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美学研究领域取得指导地位,美学专业教材的编写和美学研究资料的编辑,培养了一批美学研究人才,但整体学术水准乏善可陈.特别是囿于认识论视野,和缺失西方美学话语参照系,而使“中国的美学”不仅脱离世界美学发展主潮,还抑制了本土美学研究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学者与诗人两种品格兼备的历史学家 ,陈寅恪先生在史学研究领域中达到了极高的学术境界。本文从“最渊博、最有识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神游冥想真了解”、“以诗证史”五个方面 ,论述陈先生的史学境界。这种学术境界渊博、自信、独立、幽远、新颖 ,是冷静与情感、理性与价值交融之产物。学术境界作为人生境界的反映 ,体现着他广博而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自从“编辑学者化”的口号提出以来,已为众多的学报编辑所接受,学报编辑对加强自身职业素质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积极的行动。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学报编辑的再学习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它是编辑学者化的延续、拓展和深化。一、学报编辑再学习的必要性提高学报质量的要求决定了学报编辑必须再学习。一个学报的学术质量可以说是作者稿件质量和编辑工作质量的总和。而作者稿件质量的最初评价,能否成为学报质量的组成部分都要取决于编辑。也就是说,一个学报的质量主要是取决于编辑工作的质量。编辑工作做得怎么样,取决于编辑自身素质的高低。编辑…  相似文献   

20.
美学与哲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事关美学之存亡:如果美学可以为哲学所取代,则美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为此,有的学者主张应当把哲学从美学中排除出去,以保持美学的独立地位。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是相当复杂的,非一个排除能够解决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主张把哲学从美学中排除出去的刘士林先生,在这一排除活动中所使用的差不多全是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