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客家文学是客家人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客家人主观世界的表现。它反映了客家人的社会生活,描绘了客家人的风土民情,同时也表达了客家人的思想。客家文学体现出客家方言、民俗、精神文化等方面鲜明的特质,是客家文化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2.
仪陇县客家人应对客家文化有文化自觉,清楚客家文化的起源、形成过程、特色及发展走向.仪陇县客家文化起源于清代初年广东省乳源县、乐昌县以及赣南和闽西等地客家移民的迁入,受仪陇县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结构和日常生活影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其文化特色是历代客家人在地空间所形成的丰富、无穷尽的生产和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发展以顾客体验为焦点的客家文化创意生活产业的基因,依托客家文化发展饮食文化体验、生活教育体验、自然生态体验、文化娱乐体验、节庆活动体验等文化创意生活产业时,仪陇县应从个体、社会和世界三个层面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3.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体系.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客家山歌是孕育红色歌谣最深厚的土壤,也是红色革命文化重要组织部分.深入研究客家山歌对井冈山革命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贡献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类型入手,侧重分析客家土楼的结构与功能,指出作为客家人群共同体聚族而居的土楼所蕴含的客家人的价值观、宇宙观,体现了客家文化既继承了中原传统农业文化,又在与原住民的互动中再生出新的地域性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反证了客家人是由中原汉人、闽南人和畲等族群在特定地域的生产生活互动中形成的人群共同体,土楼成了这一人群共同体文化遗产的特殊见证.  相似文献   

5.
香港与四川客家均源出于客家大本营的闽粤赣地区,是客家民系扩散外迁的产物.二者在迁出时间上大体相当(清前期),只是在流向上略有不同.客家人进入四川后,随着自身人口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到了清中期,开始逐渐向城市发展.自那以后的150年间,四川社会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到来,这些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因受到巨大的冲击,逐渐消融于城市之中.客家人进入香港后,陆续建立起自己的村庄;经过数百年的变迁,特别是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市区的高速发展,这些客家村庄已逐渐融入现代化的城市之中.目前,四川客家,尤其是四川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区,正沿着当年香港客家演变的轨迹飞速发展,客家文化和语言正面临着丧失的危险.本文以成都近郊的沙河客家小区和香港新界客家村落作对比,考察两地客家人所迁居城市的背景、迁居后的环境适应,以及迁居后各自所发生的巨变;具体剖析川、港两地客家文化的异同,考察不同地域背景下都市化进程的差异,及其对两地客家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剧烈社会变动下都市客家文化走向的命题,对客家文化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发展演变的轨迹异同进行比较,以寻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保护客家文化传统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客家人有很强的寻根意识。为什么客家人有如此强烈的寻根意识?寻根与认同有什么关系?认同的基础又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客家民系的品格特征,加强海内外客家人的联系和情感交流,进一步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海外客家人的寻根意识来源于对客家民系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认同是寻根的驱动力;而认同的基础是文化而非血缘关系;因此,开展客家文化研究,弘扬客家文化,可以使海外客家人的寻根意识和认同感得到满足和加强,从而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和繁荣昌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社会里,由于社会、经济等诸种原因,客家地区的茶亭遍布各地,对社会经济、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特别突出。本文拟对客家地区茶亭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厘清其概念,阐释其功用。  相似文献   

8.
客家文化特质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客家人的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三种文化特质的外化。  相似文献   

9.
继《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一书于1997年出版后,孙晓芬副编审研究移民问题的又一专著《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于2000年5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0余万字。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的研究从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性的学术课题,客家学研究的高潮正在形成。四川是全国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但四川的客家研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一书的出版,填补了客家学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白,实为“(四川)客家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必将推动四川客家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四川的…  相似文献   

10.
客家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化对客家人格塑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客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客家人的人格特质;崇文重教和浓厚的家教氛围锻造了客家人的人格模型和范式;富有特色的人居环境对人格形成也有熏陶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文化积淀是把"双刃剑",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客家文化对人格影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台湾客家族群之文化意识逐渐苏醒。在21世纪全球化浪潮和台湾施行多元文化发展政策之下,台湾的客家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局面。政府推动多元文化发展政策,逐渐重视客家文化之发展,改善过去客家文化式微的境况。台湾客家族群,正可顺应全球化与多元文化政策发展潮流,在台湾本土建构一套完整的客家文化发展政策,使客家文化成为台湾文化的一项重要内涵,进而建构台湾成为全球客家文化的重镇。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西亚客家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根基和生存、发展的顽强生命力,同时面临严峻而特别的文化生态问题。客家在印尼的人口比例偏少,地理环境分散,长期受全面同化政策压制,文化生态环境恶劣。苏哈托时代之后印尼客家文化迅速复兴,在这一历史机遇中,要把多元文化适应和中华文化凝集作为印尼客家文化发展的总体策略,并根据印尼客家实际和民主化、现代化进程进行文化生态环境创新,在客家族群发展壮大提升社会地位,享有更多的民主、平等权利的同时,为印尼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赣南客家山歌十分丰富。赣南客家女子用山歌表达着她们的爱欲情思。赣南客家山歌中所呈现出的星星点点的女性自觉意识最初应渊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精神。而赣南客家妇女独特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她们独特的禀性。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化的世俗性与超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客家文化在特殊的迁徙过程和艰难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活动中,继承了中华先祖不畏艰难的开拓传统。客家文化的创造主体以平民为主,其世俗性主要表现在核心价值的世俗性、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以及围绕物质生产的世俗文化中。客家制度文化、耕读文化、民间化教育以及积极参与爱国斗争的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客家文化寓于世俗性之中的文化超越性。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事实说明客家人与少数民族文化是多元共生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化对客家文化有深刻的影响,但客家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兼容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地兼容,择优、发展、重构,在兼容中保留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客家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挖掘其文化特质是研究的重要任务。"和文化"是客家人的民系性格、生存方式和精神信念,"和文化"符号在客家社会里从器物形式到精神文化都有丰富和生动的表现。对客家"和文化"进行文化符号学解读,从表现形式看,客家族谱、客家方言、民俗活动、土楼建筑等文化符号无不闪耀着客家"和文化"的光芒;从功能看,客家"和文化"具有认同、协调、教化、调解等功能。解读客家"和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客家山歌中对女性的描绘和对女性的讴歌,展现了客家女性独特的家庭和社会角色以及客家族群独特的女性文化特点。这些山歌也教化着后人,加深了客家人族群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推动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茶在中华饮食文化中便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而客家人更是讲究喝茶的民系。数百年来,台湾客家人经受了严苛环境的考验,为了生存,不仅养成了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的性格,亦习惯于耕山种茶的产业活动。台湾客家茶文化蕴涵着浓厚的礼俗精神,其内涵常藉由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加以呈现。本文旨在探讨台湾客家饮食文化中的茶文化,彰显台湾客家餐饮中的饮茶文化,并进而指陈未来台湾客家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