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实施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系列侵略暴行.本文从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政策及组织、对中华文化的劫掠与摧残、实行文化专制与奴化教育等三个方面概括论述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历史罪行.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只是军事上的,更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开战.为抵制日本文化渗透,唤醒国人捍卫中华,国民党采取战时基本文化政策与措施,组织开展了抗日救国宣传.中国共产党则坚持团结和进步的原则,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文化阵地的作用,倡导全民族抗战,将全民族“动员起来,武装起来,组织起来”,投入到反击日本文化侵略的战斗中去.  相似文献   

3.
近年日本右翼势力公开宣称日本在东北的殖民教育统治促进了“东北教育现代化”,这种“侵略有功论”抹煞了历史的真实,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洲国实施的文化教育是一种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目的在于建立以日本文化为本位的殖民地文化,培养忠于日本侵略者的顺民和为其掠夺资源的劳动力,使中国永远成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它摧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造成了中国一段时期内文化教育的落后。反思这段历史留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没有因为辛亥革命而消失,英帝国主义在中国西藏继续实施各种侵略罪行。辛亥革命后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方式由武力手段转向政治渗透、经济侵略、文化殖民等。重新总结这段英国在民国时期对西藏的文化侵略历史,对于认清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揭露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特别是甲午战后,日本侵略者与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相结合,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在于培养日本侵略分子和“日奴”、蒐集情报、制造侵华有理舆论,以利于“大陆政策”的推进。其主要途径有四:一是通过东亚同文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二是通过同仁会开展医疗保健活动;  相似文献   

6.
"文化侵略"是与经济、政治侵略相平行的一种侵略方式。文化侵略由来已久.当前的西方文化侵略呈现出侵略目的的公开性、侵略力量的强势性、侵略途径的多样性、侵略手段的隐蔽性、侵略状态的弥散性、侵略影响的根本性等显著特征。面对西方文化侵略,发扬光大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筑起保护民族文化免受侵略的监管防线;处理好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安全意识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早期媒介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媒介批评史的源头,它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论战的结果和需要,受到蓬勃发展的中国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润泽和苏俄党报理论的影响。回顾、检讨和批评党内在宣传领域的种种不正确的表现,对外国侵略者利用新闻媒体干涉中国主权进行文化侵略的揭露和批判,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媒介批评的重要内容,其特色是长于从新闻报道的政治性、全面性、真实性角度分析新闻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从苏俄回国后,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这一新的侵略方式,从理论上初步揭示了帝国主义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其反动本质.他以大量的事实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文化的隐蔽性、欺诈性、反动性特征,并从多方面指出了这一新的侵略方式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与危害.尤其对包含着奴化思想的"奴隶的心"和"走狗"的文化心态,作了较为深刻的剖析.他的这些思想警示世人,对帝国主义切不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质疑、辨析了"文化侵略"论,肯定了西方近代在华文化活动的价值,文章的基本观点是:试图厘清文化侵略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并与是否存在思想文化之互动联在一起.近代西方在华的基督教文化活动不存在强制个人接受的问题,因此不属于文化侵略.真正的文化侵略、文化殖民是与文化专制、文化强权连在一起的,文化侵略、文化殖民不过是将文化专制推广到异国而已,没有文化专制,就没有文化侵略与文化殖民.  相似文献   

10.
回顾本世纪初中日间教育关系的演变史,探讨文化交流与文化侵略的界限,指出日本在华教育不是文化交流,而是文化教育侵略,其性质是殖民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得到发达国家经济支持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也同时登陆,并已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美国文化侵略的现状和手段,根据中国的实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希望引起世界范围内对这一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试析1874年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民事件发动对台湾的侵略,是近代日本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侵略,是日本对中国发动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序幕。由于日本的狂妄野心、狡猾无赖和清政府的软弱妥协、应对失策,结果以受害方中国向侵略方日本赔款换取日军撤出台湾,对以后中外关系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移民侵略是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惯用手段,是统治和掠夺殖民地所采取的主要形式。资本主义列强以移民侵略来壮大民族人口实力,形成民族“核心”,实现民族“同化”,建立起坚实的殖民地统治基础,为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方位的侵略服务。日本帝国主义也毫不例外,日俄战争之后,便不失时机地向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移民侵略。  相似文献   

14.
几百年来,日本从其自身生存需要出发,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觊觎和侵略,并用理论为其侵略行为提供支持.幕末时期,吉田松阴即提出补偿论,19世纪末,吉田松阴的弟子木户孝允、山下有朋等又提出了满蒙为日本的“利益线”;九一八事变前,“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这一论调又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指导思想.这些理论一脉相承,与之相伴的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实践.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文化机构的西迁,既是中华民族保存和延续中国文化的一次壮举,也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文化奴役的文化抗战的组成部分。抗战时期文化机构的西迁,改变了中国文化地理的格局,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战时中国文化的中心,并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抗日根据地,大力弘扬和发展了红色文化,改善了西北地区文化相对落后的状况,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西部的文化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后,德国反省其侵略历史,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融入欧洲,在建立“欧洲大厦”的宏伟目标中起到了“发动机”作用。但是,日本却一直在否定甚至美化其侵略历史,与邻国摩擦不断,自绝于亚洲之外。从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来分析造成德国和日本对侵略战争不同认识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近代以前,日本始终"以华为师",积极学习中华文明以促进本国的发展,近代以来,中日文化交流领域出现一种逆转,中国"以日为师",以探求救国方案;日本则"以华为敌",进行文化侵略,以作为侵略战争的先声。这就形成了中日文化交流领域中学习与侵略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日本侵华历史的罪证:满铁大连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铁大连图书馆是为满铁国策会社业务提供参考的图书馆。该馆的设立是日本对东北文化侵略的一个重要举措,而且直接为其侵略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开发较晚,资源丰富,且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近代以后逐渐成为列强角逐的重要区域.其中日本先后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逐次夺取在东北的侵略利益,不断地辐射侵略东北,其目的就是最后吞并整个东北.东北地方当局崛起后,力图改变这种危机局面,在经济上采取措施对日本侵略进行抵制,力图用经济方法把日本经济侵略赶出东北,逐渐摆脱日本的经济控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基督教循道公会在滇黔川交界地带苗、彝民族聚居的石门坎社区宗教文化传播的史实为依据,结 合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循道公会在该社区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展开了对近代西方宗教在华活动 的性质的论述.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一般化结论,即西方宗教对华传播的“文化侵略”性质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反思和剖 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