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当代社会汉字书写、汉语使用的现状,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人们书写汉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汉语使用的规范性,就要从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师的培养抓起,而培养优秀的、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则是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三字一话"训练就是语文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据此,文章讨论了语文教育专业"三字一话"训练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三字一话"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走过了不同的历程,体现了不同的特色,形成了对社区教育的不同理解。在我国,一般认为,社区教育是整合了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社区教育具有社区性、灵活性、"三全"性、目的性和特色性等特点,具有公民教育、社区凝聚、社区发展、文化建设和资源整合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字"是语言文字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中国知识界普遍拿"文字"说"语言"。张桃先生的文章《汉语走向世界的时代》误把"汉字文化圈"当成"汉语文化圈",在此基础上论证"汉语日渐成为世界性语言"毫无科学性可言。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宏观的语文知识"急需进入中等教育,中国知识界急需在这方面集体补课。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语文教育行业获得了较多的发展经验,是汉语言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语言学是一门科学,其教育的过程当然也是一项科学活动。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语文教育方面的理论建设进展缓慢,汉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匮乏,它不但影响了汉语的教学,还制约了汉语教育思想的发展。因此,重新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建立起语文学科教育的新体系,是语文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几点思考,以期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实习是一种教育实践行为,是高师中文系学生形成和显现教育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实习课程不仅具有教育实习的一般特征,同时具有语文教育实习的个性,即语文教育实习内容的综合性、语文教育实习教学形式的鲜活性、语文教育实习客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解释学视阈中的语文教育研究,就是以解释学理论为基点,以期打破以往的对文本(文章、文学)的概念化的解读模式,旨在为语文教育提供新思维、新视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解释学是一种研究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哲学,是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文本"的系统理论。它把解释本体视为"文本"意义的审美生成过程,将读者的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即既建构"文本"意义又建构自我世界。解释学视阈中的语文教育研究一般涉及"基本原理"、"主导技术"和"应用工程"等理论问题。这是一个牵动语文教育生命的课题,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的功效和成败。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不仅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儒学也是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汉族地区的儒学教育不同的是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儒学教育中,有所谓"蕃学"和"汉学"之分,实行蕃、汉双语文教学,重视本民族语文和汉语文两种语文的学习。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文教学不仅源远流长,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兼通双语文的人才,而且始终受到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语文素养体现了语言的积累、习惯的培养、思维的开启以及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作为一个时代舞台的关键词,个性化的言说能力、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和民族化的智慧、情感、意志构成为语文素养的奠基性内容和终极性价值.支撑语文素养背后的乃是语文教育价值与意义的当下探询与追问,以"立言"而"立人"的语文教育理想再次凸现并迅速生展和推进.使人的生存、生活得以陶冶、净化和升华,使人更具有灵气与悟性,更具有诗意与人性,这历史而又现实地表达为语文素养的话语祈望与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育观念的改变和语文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定了更高的目标。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引起了更多教师的关注,作为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作文教学相应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几十年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陶冶人性与情操、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文化精神建构过程。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复合性特征,是民族文化精神和思想情感的教育,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者和传达者,是包容着多种文化审美基因的染色体。文化精神对语文教学价值的选择与创造、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流变有着潜制约的作用。文化的嬗变会促使教学主体价值需求的更新、价值理想的转变,唤醒主体个性的解放,激发当代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1.
MPE-CDIO:高等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DIO是国外工程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校结合自身独特的"三大"理念,提出了"MPE-CDIO"全新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对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以致力于培养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写作与人生     
“要想写得精彩.就要活得精彩”,这是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的话。在朱教授看来,写作与人生是不可分割的一体,而且,写作可以提升人生的质量。把写作提到如此的高度来认识,是前所未有的,是适应现代教育的一种新的理念。作为教育者.特别是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深刻领悟这一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哲学著作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导向作用。把哲学著作和哲学精神引入语文教育,可以让哲学在发挥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以哲学的学习促进语文教育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中等学校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有的政治思想条件之外,还应具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语文教学技能和能力。那么语文专业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学技能、语文教学能力是个什么关系呢?语文专业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学技能、语文教学能力是不同的教育理论范畴。语文专业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是语文和语文教育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对相应的语文和语文教育经验的概括,可以通过学习直接掌握,它是形成语文教学技能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国际汉语教育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三教问题"等困扰该项产业发展的难题,这些问题反映出现行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方式遭遇瓶颈。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这些症结,并从制度安排和产业发展两个角度,提出国际汉语教育产业全新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生命真诚性表现出多种迷失趋向:在自我真诚性上表现为真我接纳性的自欺趋向,在人际真诚性上表现为交往利益化的欺人趋向;在社会真诚性上表现为价值体制化的伪善趋向。对此进行教育归因分析,主要归结为三点,即生命超越性教育难以获得认同,自我反省性教育难以行之有效,社会伦理两难性教育难以理性对待。为此,学校需要引导学生,感悟世间生命超然性存在的"清净"真谛,追寻个体生命"反求诸己"的意识和能力,反思、践行生命两难冲突的"舍得"智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传媒的转型,汉语受到外来词语及多元表达形式的冲击,汉语体系尤其是词语方面发生了一些裂变,出现了汉字中夹杂使用数字、符号、外文和以视听、图像代替语言的表达方式。汉语词语的裂变使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和"象外之象"的传统审美范式受到严重挑战,从而导致审美世俗化:重感性轻理性,亲视觉满足疏信仰沉思,近表面直观远深层静观。在新媒体语境下,文化审美范式必然重组或重构。最好的方法是在吸纳图像、字符、数字、外文等审美意义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保存汉字不可替代的审美功能。汉语的内视性、精神维度及诗意体验对新媒体语境具有补偿与拯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是一个文化的过程,具有文化的特性与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是一种文化的构成和存在形式,它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是人类进入文化世界的主要向导,是一种意义和价值体系,是存在的家园。语文与文化具有同构性,二者都是民族情感、精神和智慧的凝结;二是语文的工具性功能与人文性特质天然浑成,有如血肉同构的生命机体,二者是语文本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相互渗透和融注的整合体。  相似文献   

19.
近 5 0年来 ,语文学科性质经历了复杂的演绎 ,可以用“工具性”、“文化性”、“人文性”、“民族性”四性对语文学科教育性质定位 ,并围绕这“四性”进行汉语文教育的学科构建 ,包括语文教育的能力素质、文化构建、人文养成和汉语言民族性等四个相应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一、语文课内创造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价值意义语文课内创造与课外指导相结合是实现语文立体教育的基础 ,是促进学生语文素质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语文教育具有多质性 ,是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工程是由课内创造与课外指导两大系统构成的 ,要使语文教学这个系统工程发挥它最佳效应 ,必须整体地把握它 ,既重视课内创造 ,又不忽视课外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种种教育 ,获得种种经验 ,需要在课外通过反复的独立的实践活动去融汇贯通 ,才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而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了 ,听说读写实际能力增强了 ,必然会倒过来向课内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