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方的殖民扩张是世界近现代史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自欧洲人来到亚洲之后 ,欧亚之间便在对抗之中不可分割地纠缠在一起了。在经历了军事征服、殖民反抗、被殖民地国家独立等历史事件之后 ,到了 2 0世纪后期 ,当世界被更为广泛地联系在一起时 ,人们开始关注并讨论起“地球村”、全球化的问题了。其实 ,早在 2 0世纪初期 ,也就是 1933年 ,当印度和英国、欧洲和亚洲正处于对立状态时 ,泰戈尔就在《诗人的宗教》中谈论起今天所谓的全球化问题了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 ,人们最先的社会目的是组织团体 ,发展成民族。在那个开始时期 ,人们在地理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印度学者戈文德·柯乐尔博士(Dr.Govind Kelkar)所从事的现代中国妇女发展研究的简要评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作为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都值得学界关注。柯乐尔博士将中国妇女发展与现代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紧密结合,探求中国社会政治变化对中国妇女地位的影响。她在研究中提出的中国革命与性别政治化观点、她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与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妇女地位的影响以及对亚洲妇女地位变迁的比较研究都有助于我们认识性别在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以及亚洲社会变迁中的社会政治含义。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国家的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研究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达国家的社会指标运行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随后演变为生活质量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生活质量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生活质量研究模式 ,以福利制度为主的斯堪的纳维亚生活质量研究模式强调客观指标的重要性 ,而以自由经济为主的美国则更注重以个体感受为主的主观维度生活质量模式。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的结合是 2 1世纪生活质量研究的主要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日本实现高度信息化社会的战略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日本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2 0世纪 90年代 ,日本经济虽然处于长期停滞之中 ,但在世界性信息化革命的大潮中 ,由于举国上下的重视 ,日本也出现了信息化迅速发展局面。其中 ,2 0世纪 90年代前期被称为多媒体技术的时代 ,即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 ,不仅是计算机、信息服务和信息通信领域 ,而且连广播、出版等与信息传播相关的所有产业也都成了信息化关联产业 ,其共同特征 ,就是这些信息化关联产业都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日本又进入了网络时代或数码化时代。以广域信息检索系统和三维计算机制图商业化为标志 ,由于…  相似文献   

5.
自吴雁南《清末社会思潮》问世以来,对社会思潮的探讨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并出版了相当一批研究专著。然而就已出版的论著来看,以20世纪3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为题进行专题考察的专著却寥寥无几。这种状况实与全盘西化思潮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因为全盘西化思潮乃是五四以后激进主义思想潮流的重要一支,是全方位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历史的一把钥匙。赵立彬《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以下简称《思潮》)一书的出版,庶几可以弥补相关研究中的缺憾,堪称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5 0年代 ,随着澳大利亚对亚洲地区兴趣的增长以及与该地区政治、经济等关系的日益紧密 ,澳大利亚的亚洲研究和亚洲文献的收藏逐渐发展并形成规模。本文通过描述澳大利亚图书馆亚洲研究资源以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中文馆藏资源的发展 ,从侧面反映澳大利亚亚洲研究以及中国研究的进程与成就。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及 2 1世纪亚洲地区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作者认为 ,在未来的 2 1世纪 ,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仍将在亚洲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与此同时 ,它们与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必将对整个亚洲地区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在 2 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 ,美国能否像过去 5 0年那样与亚洲国家继续保持稳定的关系 ,这显然是一个未知数。整个 2 0世纪的历史表明 ,在亚洲地区 ,美国政府几乎无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安全政策。此外 ,对于美国来说 ,在日本和韩国继续保持相对…  相似文献   

9.
体制结构与研究结构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是沿袭牛津及剑桥大学的汉学模式发展起来的 ,重点在于掌握和使用高水平的文本阅读技巧 ,并将其作为文学、哲学和历史这些传统人文学科研究的基础。悉尼大学在1 91 8年启动了第一个大学中文计划 ,它也是迄今在澳大利亚惟一一所始终强调古汉语研究的大学。2 0世纪 6 0~ 70年代 ,在一些新建大学中 ,随着中国研究成为亚洲研究院系中的一部分 ,研究重点也逐渐向现代和当代转移。 80年代和 90年代 ,中国研究计划不断增加 ,教授中文的大学从1 988年的 1 3所增加到 1 996年的 3 0所。尽管中国研究的课程计划…  相似文献   

10.
从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开始 ,整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东西力量对抗 ,欧洲和日本开始壮大 ,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 ,美国国内社会冲突加剧 ,至 2 0世纪末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的解释 ,但 5 0年代盛行的功能理论却无法就这些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社会冲突理论以崭新的角度实现了突破 ,解释了这一系列问题。本文仅从社会冲突的类型及影响对这一理论试作探讨。  一、关于社会冲突的基本理论2 0世纪 5 0年代 ,两位德国籍社会学家科塞和达伦多夫分别对社会冲突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了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在与行为主义的对抗关系中兴起的,并广泛利用起源于欧陆哲学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理论资源,阐明它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主张,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其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与认知心理学的对峙关系中,人本主义心理学遭遇了日渐被边缘化的命运,又因为屈服于由认知心理学所体现的那种“科学”心理学理想并与之相妥协而走向衰落.以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及其历史追求为宏观背景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衰史,不仅有助于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本身,而且有助于理解作为整体的现代西方心理学及其历史.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20世纪90年代之前西方(主要是美国)学术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综合性考察。这些文献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是90年代之前国外学术界的重要话题之一。其中心观点是,中国在近代之前的认同核心是华夏文化,并无民族认同意识和民族主义观念。面对近代以来的失败,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引入了民族主义观念,用以作为抵抗外侮、建设民族国家的理论武器。美国对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是对"冲击—回应"范式下的一种经验支持,民族主义的近代起源说及其历史作用因而成为当时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马约生 《日本研究》2003,46(4):41-47
城市化研究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化 ,从广义上说是指传统的、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从狭义上说 ,它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 ,城市人口迅速集中、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功能更加适应工业化、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强化的历史过程。1本文将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 2 0年代作为日本早期城市化的阶段。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是日本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城市化的发展 ,对日本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  在前工业社会 ,农业始终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城市“不…  相似文献   

14.
一南朝鲜的中国现代史研究刚刚开始,研究队伍还不强大,研究的角度也比较单一.从研究范围上看,南朝鲜的中国现代史研究也包括中国的近代史,基本出发点是把中国历史作为东亚历史的普遍现象之一进行研究.不过,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原因,南朝鲜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逐渐出现研究中国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动向.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即将来临。回顾 2 0世纪的整个 90年代 ,人们一直在期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以使其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亚洲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但令人失望的是 ,日本经济不但没有出现人们所期待的结果 ,反而由于内需低迷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 ,出现诸多动荡 ,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风险。那么 ,在跨入新世纪之际 ,日本经济又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 ?日本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如何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致力于公共投资的“经济新生对策”小渊内阁上台后 ,为使连续几年处于负增长的日本经…  相似文献   

16.
1993年 ,并木赖寿指出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日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迎来了两大转变 ,一个是将中国革命相对化 ,一个是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换句话说 ,过去 ,日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认为 ,革命使中国产生了与历史毫无关联的新社会 ,但现在看来 ,革命所形成的新社会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最新事态而已。这样一来 ,用世界史研究中的普遍论解释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法逐渐被抛开 ,以传统中国为中心 ,探讨东亚国家特殊性的方法开始受到重视。此后 1 0年 ,日本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更重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更注重中国的特殊性。研究对象也呈多…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俄〕M.费罗洛娃碧鸣译文明与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在当代科学中可以将研究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观点分为以下三种:结构观点、文明观点和文化学观点。结构观点讲的是从一种结构升华为另一种结构的历史过程并根据年代将这些结构加以排列。“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论"中的劳工迁移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茂信 《求是学刊》2007,34(1):122-131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科技革命的展开和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的崛起,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失业率并行攀升的趋势。对此,以西奥德.舒尔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实践和潜心研究,提出了颇有影响的人力资本论,其中关于劳工迁移的精辟论述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性价值,但是,其中的局限性也十分突出,尤其是强调区域工资差异的论述似有以偏概全之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近现代史上的跨国移民以及二战后美国以劳工为核心的人口流动,都证明了该理论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 ,为数众多的亚洲国家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 ,其年均增长率均达到 8~ 1 0 %。由于工业化的迅速扩展 ,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 ,然而它们也在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宾厄姆指出 ,由于环境污染 ,中国的经济损失总额已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 6 75 %。比较而言 ,发达国家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3~ 5 %。在中国 ,乡村的物质财富主要来自农产品 ,然而近年来 ,中国许多地区出现了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重大的环境问题。由于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的不断增加 ,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章乃器是一个有相当历史地位与影响的人物.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章乃器在一些刊物和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针对当时国内外形势与社会现实的政论文章,这些思想与认识既是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此类问题的一般看法和态度的缩影,也有章乃器自己独立思考后得出的观点与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