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公认的美国文学“现代经典”之一,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也是一个倍受评论家关注的形象。他厌恶现实社会的“假模假式”,希望能返回理想世界寻求庇护。文章通过考察麦田和红色鸭舌帽的象征意义来揭示霍尔顿精神世界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对霍尔顿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作者抓住了一代人的精神特征,塑造了一个桀骜不驯的青年叛逆者形象霍尔顿 .本文从叙述语言、叙述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霍尔顿的精神世界以及战后美国社会青年一代的心声和社会物质文明背后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3.
从省察人生、认识世界的角度分析了霍尔顿在认知问题上存在的不足,指出霍尔顿没有理想或人生目标,鄙视他人,缺少安全感,信任感缺失,责任感缺乏。为了防止更多的霍尔顿式少年的出现,家长、学校、社会应该就这些方面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主人公霍尔顿是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叛逆者的代表,他试图逃离虚伪、冷漠的成人世界,寻求自我的出路,然而这段流浪的经历却成为一段迷失自我的旅程,在这个孤独的逃离故事背后,更多的是无法诉说的绝望和无可奈何的妥协。  相似文献   

5.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处于成长中的反文化、反英雄的典型形象.其话语具有明显的颠覆性、叛逆性和理想性的特点.文章以霍尔顿的话语为中心,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解构理论分析说明年轻人对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的叛逆,实质上是对社会话语权利的颠覆和重建,但由于其所处成长阶段的特殊性,又是社会话语权利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6.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 ,国内也有不少关于它的评论。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小说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的产生、社会与自身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主人公霍尔顿看透了周围世界的虚假 ,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 ,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作者把他放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 :反抗 ,目光敏锐的霍尔顿知道是无用的 ;妥协 ,爱好真实的他无法接受。他只能用消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虚假社会的愤怒 ,同时向往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挽救孩子的纯真。但现实注定了他的寻找一次一次失败 ,他的向往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他的这些行动一步一步把自己带入孤独与绝望、最后无路可走的悲剧性境地  相似文献   

7.
由分析霍尔顿的三大性格特征入手,把霍尔顿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种种表现作为研究依据,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人物形象进行再解读。解析霍尔顿的叛逆、堕落、善良三大特征,并结合家庭、学校币口社会对其施加的影响.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一艺术形象的内涵。叛逆是其标榜青春年少的象征,也是其激情岁月的见证和放肆青春的恣意绽放;堕落是其融入社会的手段,也是其在现实面前的伪装币口脆弱反抗;善良是其深藏于心的性情,也是其本性自然流露的真挚表达。通过剖析这三大性格特征,不难看出霍尔顿恰如一个堕入凡间的精灵。  相似文献   

8.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国内也有不少关于它的评论.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小说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的产生、社会与自身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主人公霍尔顿看透了周围世界的虚假,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作者把他放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反抗,目光敏锐的霍尔顿知道是无用的;妥协,爱好真实的他无法接受.他只能用消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虚假社会的愤怒,同时向往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挽救孩子的纯真.但现实注定了他的寻找一次一次失败,他的向往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他的这些行动一步一步把自己带入孤独与绝望、最后无路可走的悲剧性境地.  相似文献   

9.
犹太裔作家塞林格对犹太传统的继承与反叛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身上得到了再现。霍尔顿对基督教的批判与讽刺、在纽约一日两夜的流浪以及寻找"希望之乡"的向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深受犹太传统影响的个体,与此同时,承载着现代文化的霍尔顿在文化融合、文化同化的语境中又不自觉地反叛传统,追求自由。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霍尔顿对现代社会的堕落,虚伪和冷酷厌恶之极,觉得自己与周围社会格格不入从而无处可归,因此他渴望探寻一个恒久的纯真的儿童世界,并且渴望寻找自我。但他的探寻一个违背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另一个又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所以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语言的独到之处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运用对立统一的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论证了霍尔顿的语言应用和作者塞林格创作意图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本文认为,这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揭示了其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作为个体的霍尔顿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青少年霍尔顿性格和心理上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2.
在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中,统治意识形态对个人的钳制和主人公霍尔顿与社会文化代码即统治意识形态的抗争是一直存在而且不会消失的。霍尔顿所进行的正是一种艰难的抗争。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争议比较大的作品,尤其是主人公霍尔顿的形象,学术界对其更是评价不一,本文对于霍尔顿形象做了全新的界定,透过霍尔顿玩世不恭的外在,看到的却是一个有原则、有理想、心中有善,以极端的玩世不恭的方式反抗社会的英雄式人物。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塞林格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读,对霍尔顿的心理分析,管窥战后美国社会青年一代的心声及社会物质繁荣后的精神危机,揭示物质富裕与精神匮乏的失衡,阐明霍尔顿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迷茫与挫折后并未向社会妥协,而是通过对自然、对他人、对人生的思考,探寻着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经三天的流浪生活,在纽约完成痛苦的成长历程,到最终沦为现代荒原式的汪洋中不可能之舟上的英雄,霍尔顿将传统英雄的流亡、追寻和替罪羊原型解构得淋漓尽致。荷马时代历经磨难而凯旋的英雄,在塞林格笔下蜕变成了霍尔顿式的对地理家园的唾弃和因精神家国的丧失而无根之人。这一切都是在主人公对传统英雄原型的解构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J.D.塞林格最杰出的作品,这部小说是当时美国青年孤独痛苦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对守望者的内涵做了深层次挖掘,揭露了当时成人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幼小孩子们遭到堕落力量侵蚀的悲惨状况,更加凸显了霍尔顿渴望成为一名守望者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更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形象之一.本文通过对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血的意象的文体特征及其象征意义的阐释,深入分析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这一美国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其叛逆、激进同时又软弱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小说叙述策略的角度进行分析,证明霍尔顿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叛逆性格正逐渐地发生转变,由于其个人的局限性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最终无路可退的霍尔顿还是从逃遁走向了与社会妥协之路。  相似文献   

1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尔菲德因弟弟艾里去世而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强烈地反抗社会。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剖析霍尔顿的心理创伤,认为这种心理创伤导致霍尔顿人格超我与本我冲突程度超过自我调节的能力;霍尔顿本人过度运用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导致其自我与外界割裂,以至于丧失了人格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林格凭<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一举成名,其笔下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位非常敏感且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少年.小说中霍尔顿使用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为了使读者深入地更理解小说的内涵,文章就霍尔顿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内心充满矛盾的霍尔顿不能与人沟通,逃离学校、逃离家庭、逃离社会,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