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摩诃衍那传法背景吐蕃王朝时期的佛教,既受到印度、尼泊尔佛教影响,又受到西域和汉地唐朝佛教的影响。自从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吐蕃时,佛教就成为汉藏文化  相似文献   

2.
从藏王松赞干布时起,汉地僧人就通过不同的渠道不断进入吐蕃社会,致使汉地的佛教思想在吐蕃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直至以摩诃衍为代表的汉地佛教禅宗顿门派传入时,使这一影响达到鼎盛。虽然在“顿渐之诤”中摩诃衍失败,但汉地禅宗教法对吐蕃社会的影响并没有断绝,并一直影响到后弘期形成的一些宗派体系和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晚唐五代时期,敦煌有大量的吐蕃移民融入当时的社会生活.本文通过敦煌文书、壁画的记载,考察了当时敦煌地区吐蕃与汉族文化交流形式,揭示中晚唐五代时期汉藏文化之融通.  相似文献   

4.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藏史载,吐蕃汉印“法诤”后,汉地禅宗败北并被逐出吐蕃,但敦煌藏文禅宗文献表明,至少吐蕃后期,禅宗不仅在活动,还发展出一条藏人的禅宗传承———善知识传承。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禅宗传承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认为吐蕃禅宗传承活动的中心区域在藏语称作″玛域″(青海东部之黄河流域),即吐蕃时期称作″宗哥″(讼割)的地方,10世纪以后,该地遂成为后弘期下路弘法传承的策源地。吐蕃禅宗的传播与摩诃衍相关,其弟子虚空藏及再传弟子益西央是吐蕃禅宗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了唐朝和宋元时期的汉藏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认为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站,经济繁荣,民户兴旺,文化发达,学术空气浓厚,这对于曾经占领此地的吐蕃人必然产生影响,尤其在历史学方面,汉藏民族之间存在长期的互相交流,吐蕃的史学家在学习和吸收了汉族的史学文化基础上,最终发展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6.
一、生平与事迹 关于“七贤臣”的生平事迹,《汉藏史集》专列“吐蕃七贤臣事迹”一章;《贤者喜宴》则以时代先后为序,在西藏王统史记中分别叙述之。本文即以该二书为主,参以《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下称《敦煌文书》)、《西藏王臣记》、《王统世系明鉴》  相似文献   

7.
在西藏佛教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佛教理论的大辩论,这就是吐蕃时期以莲花戒论师为代表的印度大乘显宗与以摩诃衍那和尚为代表的唐代禅宗之间的辩论,亦即所谓的“渐门巴”与“顿门巴”的辩论。辩论持续三年,以禅宗理论的失败而告终。在此之前,“静命堪布负荷讲说从律藏到中观说法重任,大开听讲之风。莲花生大师等为少数  相似文献   

8.
公元六四一年,唐太宗将其宗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化干戈为玉帛。此事在汉藏民族团结和友谊的关系上垂史千载,为人们所称道。遗憾的是,同是汉家公主,同样嫁给吐蕃赞普,同样为汉藏友好作出了贡献的金成公主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她的事迹至今湮没在史迹的汪洋之中,知者不多。因此,本文试图将金城公主入藏过程略加叙述,并谈谈她在汉藏民族团结和友谊中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国灿 《西域研究》2016,(4):1-6,141
吐蕃占领敦煌期间,既有汉文契约,又有吐蕃文契约,研究者对其地支纪年多任意推定。本文以P.T.1297敦煌永寿寺文书为基础,论证了在公元832年吐蕃统治当局有过立契须用吐蕃文书写的命令,此后的契约都是吐蕃文契,以此为标尺,对已有的定年推断须要作出重新的审订。  相似文献   

10.
"支那堪布"即吐蕃宗论中的汉僧摩诃衍。其遗教即藏传佛教中因之流衍而出或攀附于彼的种种修法。"支那堪布"在宗喀巴大师的著作中只是一个修辞符号,他的批判,除了超越自己修行过程中所受教法的影响外,主要是清理同时代藏传佛教中种种"不如法"的势力。所破之义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赞无分别,(2)执著住心,(3)破观察慧,(4)毁谤世俗。这四大"遗毒",以赞叹无分别为核心,依中观应成派教理而破斥。这一批判,反映了印藏佛教传统中班智达和瑜伽士修行路线的矛盾,有合理性,也有片面性。但对于导正佛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吐蕃占领敦煌的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吐蕃统治敦煌初期,有几个值得讨论的时间,如"敦煌归化"、"蕃和"和"丙寅年".笔者通过对敦煌文献、吐蕃占领初期的敦煌历史和传世典籍的有关记载进行考证,得出一些结论.最后认为,敦煌陷蕃在 781年,"敦煌归化"在 783年,"蕃和"可能在"丙寅年"即 786年,玉关驿户起义在 793年.  相似文献   

12.
在敦煌藏经洞中发掘出的吐蕃文书《礼仪问答写卷》主要劝导、规范人们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所必备的礼仪道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及其所反映出的孔子仁学思想则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至今仍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调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公元7-8世纪,吐蕃政权与唐朝皇室政治联姻,随之而来的是藏汉人民的友好交往,《礼仪问答写卷》正是在这种密切交往中应时而生,将之与《论语》比较解读,可以非常清晰地探寻出汉藏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中,有三处记载了公元8世纪时地处祖国大西南的南诏与吐蕃的关系熏可以和汉文史籍相印证。本文依据敦煌文献对这三处记载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14.
吐蕃在河陇统治结束后,部分吐蕃居民及其后裔依然生活在河陇地区,继续影响着这些地区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佛教是吐蕃民族宗教生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归义军都僧统悟真和尚丧葬中由吐蕃后裔成立的悉(歹勺)潘社负责灵车,这一现象凸显了敦煌吐蕃居民重要的宗教地位.敦煌归义军政权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时采用的这种宗教地位确认方法,为各民族的精神层面上的和平共处、宗教上的统一认识和文化上的最终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唐蕃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在汉藏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而吐蕃子弟留学唐国子监是其主要形式之一。以往论者只注重从宏观背景上考察汉藏文化的交流,很少涉及这一形式的具体内容。现就所见史料,就吐蕃子弟留学唐国子监的目的、时间、规模、学习内容、待遇及学成返蕃人员对吐蕃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进而揭示唐蕃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政策及包含其中的民族文化心理,为藏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一、吐蕃子弟留学唐朝国子监风气的兴起吐蕃子弟留学唐朝风气缘何而兴?兴于何时?钩沉史料,探幽发微,我们认为这一教…  相似文献   

16.
在吐蕃历史上,有很多王妃为佛教在吐蕃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松赞干布的汉地王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王妃墀尊公主以及墀德祖赞赞普的汉地王妃金城公主等。本文将重点介绍赞普墀祖德赞的王妃贝吉昂楚。她出生于吐蕃王朝崇佛贵族属卢氏家族,笃信佛教。她不畏艰险,和吐蕃高僧钵阐布贝吉云丹和定埃增一道远赴敦煌兴佛,组织并亲自参与了吐蕃在敦煌发起的规模宏大的抄经事业。藏经洞出土古藏文佛教文献留下了大量由王妃贝吉昂楚校对的佛教文献,本文将其所校对的吐蕃佛经题记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17.
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七八一年)吐蕃占领敦煌。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张义潮收复沙州。其中几十年间,河西地区的田制、税制和户口制度,史书上无记载。幸丽敦煌藏经洞保存了一批吐蕃时期的公私文书,给我们研究这一时期河西的历史提供了若干线索。本文拟据现有的吐蕃时期敦煌资料对当时的田制、税制和户口制度等做一初步的探索。(一) 敦煌遗书中存有两份吐善时期的敦煌田册残卷,这两份残卷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院,国内尚未见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敦煌、新疆出土的古藏文文书与相关的汉文文献,深入地探讨了有关唐代吐蕃与苏毗关系中的若干史事,内容涉及吐蕃对苏毗的征服与军政建制、苏毗王子悉诺逻奔唐事件、中晚唐敦煌和西域的苏毗人等,进一步揭示了隋唐时期苏毗在西北的分布、活动及其融合于吐蕃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藏文史书《汉藏史集》的文献学特点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揭示了《汉藏史集》有关区外文化对吐蕃文化影响的有关记载,同时探究了作者所要展示的历史观及文化观念,指出该书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曹(Tshar)─—吐蕃统治敦煌及西域的一级基层兵制杨铭,何宁生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兴起于今青藏高原的吐蕃,曾一度攻占和统治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东南缘达百年之久。本世纪初以来,在敦煌、若羌、和田等地出上的大量吐蕃文书,就反映了唐代吐蕃统治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