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称谓言语行为的修辞学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称谓语是一种被赋予了修辞行为的符号。修辞主体必须根据角色关系选择不同的称谓言语行为。而言语动机是选择、调适称谓的原动力 ,修辞主体应根据不同的语境为言语动机选择恰当的称谓。  相似文献   

2.
从符号学看审美主体与符号客体的价值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符号学肯定了主体与符号客体之间的意向性关系。在审美活动中,符号作为客体的自由形式,以表现主体的生命情感,与表现事物抽象性质和主体理性功能的符号形式相区别,并在主体的审美能力制约下,与审美主体相互作用,产生了满足主体审美需要的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行为是言语符号与非言语符号的交往过程,更是语境对其信息、意义在主体间互动的制约导向过程。从语境的本体性认识来诠释“互境暗示”、“定位推理”和“语用连贯”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作为反理性主义的欲望的表征成为广告文本中最重要的主体。但是,身体历来又是权力规训和控制的客体,因此广告中的身体展示凝结了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并呈现出自恋与异化、身体符号化与审美化、颠覆传统理性与新禁欲主义之间的悖论,使身体再度陷入灵魂与肉体的割裂之中而不断被异化。  相似文献   

5.
英语广告语言的语用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语用的角度探讨和分析英语广告语言中的语境、预设、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可以发现,和谐统一的上下文所造成的语言语境对丰富广告信息、促进对广告的理解很有帮助;聪明的广告商往往将要传递的信息隐藏在广告语的预设中,通过预设来达到发布产品信息、推介产品的目的;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广告语篇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广告语篇的言语功能,从而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广告语言通过对合作原则公开、有意的违反,以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使消费者能够越过话语表层意义推导出会话含义,这一违反打破了语言的常规模式,使话语具有了新颖性,从内容上突出了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语境是语用的中介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言语用研究是当代语言科学的新兴课题,它研究语言符号与解释这些符号的主体之间的关系。与该课题密切相关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本文将讨论的“语境”。这是因为,语言符号的应用过程与应用结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广告的女性符号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别运用了中西两种女性符号的两则广告的对比研究入手,分析了中西不同文化中女性符号的特征及其在广告中的表现,揭示了“性”指涉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产生“不洁”感的深层原因。文章作者认为:广告文化的反思和“女权主义”冲击,使西方广告的女性符号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而中国的女性符号却还没有类似的思想洗礼,所以至今仍保留了传统女性文化的集体无意识,按心理定势把广告中的女性符号分为浪漫的“仙女”和实用的“奴婢”两大符号体系。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数字是国际上通用的数字符号,具有精确的理性意义,但在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汉语语言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下,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阿拉伯数字或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词具有谐音表义功能和隐喻象征功能,在网络、媒体及日常言语交际中出现了许多创造性的变异用法.阿拉伯数字的符号功能正大逐渐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更新、拓展了现代汉语语言体系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9.
对不礼貌言语行为这种世界性语言现象的研究,其难点之一是界定的科学性。对不礼貌言语行为定义的概括既要涵盖语言主体与客体,又要兼顾有意识与无意识,力戒简单化与片面性。其难点之二是跨文化研究。跨文化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主要成因是社会文化规约的差异和缺乏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而规避这种语言现象的主要途径是深化与强化对言语行为背后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特定语言情境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称谓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言语交际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定位导航的作用.但称谓语在言语实施过程中因受语境的制约会发生语码或语用转换.文章从社会环境的角度,举例说明政治、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制约称谓语并使其发生转换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形式、意义、世界三要素的相互指引表明,意义是审美对象“感性的统一原则”.人与世界的关系包含三个层次:前主客关系、主客关系、超主客关系,在不同层次上,相应地存在着不同形态的意义.对应于主客关系层次的意义,其存在形态是概念的,它诉诸人的知性思维;对应于前主客关系层次的意义,其存在形态是原始感性的,它诉诸人的一般知觉;对应于超主客关系层次的意义,其存在形态是纯粹感性的,它诉诸人的纯粹知觉.感性的存在形态决定了审美对象的意义具有如下特点:多样性、暧昧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文学语境常常被等同于历史语境。从实践主体与现实环境的构成关系看,文学语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文学活动提供条件与可能性,同时发生制约作用的相对独立的具体场所,它与历史语境存在着重要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独有的社会实践对象和研究领域,文化遗产学研究对象分析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明确文化遗产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文化遗产的特征,并对文化遗产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旅游的内涵及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生态旅游理论不是以生态旅游(概念)作为生态旅游理论的核心概念的理论体系,也不是自然环境生态学与旅游理论的联姻。生态旅游理论研究的是一种类似于生态学中的生态链的平衡关系及变化规律。旅游生态链是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广义)和环境四要素组成。初步探讨了生态旅游中的生态链的平衡、准平衡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内容。进而提出生态旅游理论是旅游理论发展的必然,是旅游理论的高级阶段。同时也指出能够出现百种以上的生态旅游概念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是我们在误区中研究生态旅游理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其内在假设在于,具有较低公民精神的"群众",其意愿需要一批符合相应成员资格标准并且保持较高服务伦理的搜集主体,通过搜集渠道加以"体察"。进入后全能主义时代,随着现实生态环境的变化,各搜集要素都发生较大历史变迁:搜集主体的道德热忱逐步消逝,其搜集动力出现了内外部双重不足趋势,民意主体的公民精神和参与意识却不断增强,搜集渠道虽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但部分发生了功能失灵。这使得原有搜集机制受到严重挑战,一系列改革应对措施逐步出台。在主体要素层面进行"整党"、"扩源"和"保先",巩固与重塑搜集主体的成员资格和能力素质;在客体要素层面逐步"转变"认识取向,"承认"民众参与表达权,并"吸纳"民意诉求;在中介要素层面则在"恢复"和"夯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的垄断与反垄断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是近年来反垄断法律制度乃至知识产权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知识产权作为合法的垄断权 ,历来被排除在反垄断法之外。微软垄断案的终审昭示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形成垄断中的作用 ,提出了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的客观要求。本文力求从经济的角度揭示知识产权垄断的合法性 ,分析该合法垄断权在特殊环境中产生的变异 ,进而阐述了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的必要性。结合TRIPs协议的要求和各国的司法实践 ,作者提出在我国规制知识产权非法垄断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先民对水的态度是敬畏的,经过漫长的演化,在六朝时期水成为审美的对象。这个转化的完成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爱情主题往往与水相关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消费社会。消费已经从物品消费转变为符号消费、图像消费。消费是一种操纵符号的行为,人们对符号的追求是无穷的。要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变成符号、图像。人们通过符号建立差异,通过符号获得拯救。  相似文献   

19.
传统西方哲学以抽象主客体关系为发展主线。马克思在颠倒黑格尔思维和意志之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感性主客体关系,从而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通过这种变革,马克思建立了一种实践的、经济的、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以主客对立为前提和以特殊现象为基础这两个具有思想框架作用的思维条件,构成传统的真善美问题的认识语境,它们必然把真善美探索推上独断轨道。摆脱独断的出路在于,从意识存在中寻求超越主客对立的更高抽象水平的普遍存在形式,从而为真善美及其统一问题的探索奠定理性分析基础。分析表明,真善美是把普遍存在形式的不同构成内容分别作评价标准而向具体存在运用的结果。科学因是创造和占有存在的活动而必然同时具有真善美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